张剑莉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框架中,习作是主要的一项,也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习作教学本身占据重要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方案,让习作教学的价值突显出来。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笔者发现教和学的过程还普遍存在困难。为此,教师要尝试通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创新实践,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不断去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方向,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打造项目化习作空间,最终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石。
为了了解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结合现有研究资料和实际情况,笔者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教”与“学”的矛盾,且核心素养指向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存在,大部分教学实践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者,教师肩负教学重任,学生处于一种单一的学习模式中。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后习作内容确定主题,虽让教学得以有序展开,但学生在固定的习作空间内进行创作,想象和创新思维会受到一定影响。况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下降,“学”的过程很难配合教师的“教”,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如何协调好“教”和“学”的全过程,成为摆在小学习作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
随着核心素养被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得到重视,大部分学校都在积极推进三维目标向着核心素养目标的过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划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但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并不明确,对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视度明显不足,这就限制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比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习作教学显然更能发挥作用与功效。以项目化的方式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系统性,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同一项目完成深层次的内容挖掘。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在该时期做好优质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呢?首先,要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基础目标,革新三维目标内容,让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看,项目化习作关系到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等综合能力,属于一种主要能力。与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化的习作内容可拓展性更强,针对主体更加明确。学生能够在明确的目标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结合现有的学术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对一个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小学阶段。该阶段学生正处于观念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如何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摆在教师眼前的一大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特点鲜明,对于他人的判断和自我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而习作教学的过程,能够看到学生的自我想法和对世界的认识。充分利用好习作教学的空间,能够让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强化,养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实现全面成长。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框架的主要内容,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围绕习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和尝试不断增多。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的创新有限,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存在困难。为此,指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习作教学实践,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限制,让小学语文的可拓展空间得到强化,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模式革新。
小学语文项目化习作教学,要对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深刻剖析,根据小学生的习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完成对项目的创设与建构,搭建基本的教学框架,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此次的项目化习作教学实践中,以“我的心爱之物”作为习作教学的核心,提出具体的习作教学方案,让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小学语文的项目化习作教学的尝试,前提是确定习作话题,搭建项目主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框架中,习作的侧重点多集中在书本当中的课后习作任务,或者是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来确定习作主题。
项目化的习作教学实践,强调围绕真实的任务展开,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通常能展现出良好的训练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之上达成“真写作”的目标。对当前小学的习作教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人物介绍、事件描述、景物推介、物体说明、生活应用。“我的心爱之物”的习作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并描述如何得到,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如果按照类型进行划分,“我的心爱之物”可以被归类到“物品说明”上,确定该项目目标之后,习作主题得以初步确立和达成,习作功能得以充分展现。
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做好对项目化习作教学的具体安排,相比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项目化习作教学的内容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知。将着眼点放在核心素养目标上,基本流程如下:
1.完成情境创设
项目化习作教学的实践,要完成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到项目当中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项目化习作教学的深刻理解。以“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教学为例,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资源。内容:家长收拾房间准备搬新家时,在整理物品的“断舍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选择一件物品保留,其余物品放在原处。如何挑选心爱之物,成为难点。从内容的呈现来看,习作教学内容成为生活当中的一项任务。情境创设的过程要以生动为前提,以准确解释项目主旨为关键要素。可以制作成动画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集中度更高。情境创设完成之后,引入项目化习作内容。安排学生通过习作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想法介绍这件“心爱之物”。情境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拓展性强,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资源储备情况做好深刻分析。
图1为麦克维尔提供的机组测试数据经过除霜修正后的COP曲线.环境温度-5~7 ℃区间内,热泵机组COP明显降低,因为此时正处在热泵机组的重度结霜区域内.
2.聚焦要点分解
在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习作教学的基本特征完成对项目的拆解,从而促进项目的达成。如果按照主题要素,可以将“我的心爱之物”分解成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选心爱之物”“理心爱之由”“述心爱之意”。不同项目的侧重点明显不同,“理心爱之由”则是主要内容。就该内容展开深度拓展,为后续的习作表达打好基础。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阐明选择心爱之物的具体理由。整个过程给学生预留充足空间,每一名学生的心爱之物不同,自然选择它的理由也不同,这实则是思维拓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模拟演练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内容。围绕“理心爱之由”的分项,教师扮演家长,学生要阐述选择“心爱之物”的理由,以对话和平等沟通的方式,将理由阐述得更明确,为后续的“述心爱之意”奠定基础。
3.关注语言优化
项目化习作的过程,最终的关注点依旧是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之外,还需要将关注焦点放在语言表达上面,从而检验习作教学的效果。学生阐述选择“心爱之物”的基本理由之后,还要表述“心爱之物”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思维能力。在课堂之上,教师依旧扮演家长的角色,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进行修改,让逻辑更通顺,内容的表现力和生动性更强。如学生初稿片段这样描述:
比赛结束了,比分为21∶20,我是冠军!果然是幸运球拍,帮我拿到了第一个冠军。我拿起球拍,奋力一挥,高喊:“我赢了。”
从该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和对球拍“心爱之物”的重视。但为了达到生动性目标,可以对初稿做如下调整:哨声一响,比赛结束了,比分定格在21∶20,我是冠军!果然是幸运球拍,帮我拿到了第一个冠军。我把球拍抱在怀里,仿佛拥抱了整个世界。随后,我高举球拍,奋力一挥,拍面在空中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我高喊:“我赢了。”
4.现场反馈总结
现场反馈总结是项目执行与实践的关键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创作的内容,直接体会和了解习作情况。经过教师的引导和修改,学生的表达方式得到优化,修辞手法、优美的语言得到运用,思维得到拓展,表述更清晰。在“我的心爱之物”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并且这种联系生活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高,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想象力来达成习作目标,让项目得以完成。
项目化教学实践本身有着较强的可拓展性,特别是项目化的习作内容,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前提。在开展系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要覆盖多个指标,让学生在项目化实践的全过程都得到有效评价。将具体的评价项目划分为任务情境、任务分解、言语质量和任务达成四个方面。其中每一项考核指标,都需要根据习作的情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化的习作教学优化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环境,目标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确,涵盖了核心素养目标,深度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实践,项目化习作发挥出了其自身作用与价值,教师要积极尝试和打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让习作空间得到激活。项目化习作让小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习作体验,理解了习作教学的核心,激活了创新思维,提升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