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君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随着研究的深入,武术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术界的重视。中华武术的精、气、神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推崇。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中华武术文化也将融入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塑造中华武术的形象,传播中华武术的精神,让中华武术文化的价值得到世界的认可,是作为武术运动从业者的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化地理学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宗教、经济、政府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关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1]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文化深受其地理区位的影响。武术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形式。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均对当地武术的诞生、延续及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2]将地域武术文化置于中华文化整体体系中,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地域武术文化与中华武术文化体系的历史之间的共性与特性,是当下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3]
表1 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划分(部分)[5]
中华武术种类繁多,当今“流传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且自成体系”的拳种就多达129种。[4]拳种或拳械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地域间的武术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很多拳种或是器械是某一地域独有的特色,即便是同一拳种或拳械,在不同地域流传一定时间后,往往受到该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武术流派和技术风格。[5]因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不同文化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武术拳种的诞生与发展。不同武术拳种的技术风格与拳理内涵,在其日后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深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域武术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既是中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不同地域之间武术文化不断扩展融合的过程。中国武术流派众多,当下较多的拳种套路正处于迷失的边缘。出于保护的目的,相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保护政策,将这些具有地域文特色的且濒临灭绝的拳种或拳械传承下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地域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行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变迁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华武术的传承之道也呈现出诸多特点。部分武术拳种或拳械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地域武术文化”的约束。然后,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乡情”的影响,现实中,相较于“外来地域武术文化”,人们更倾向于学习、体验来自家乡的“本土地域”武术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域武术文化”的现象,在将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影响。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6]在之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但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与科学技术的提高、经济水平的发展进步,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传承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彰显民族文化个性的武术文化的必要性,传承坚定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的武术文化的迫切性。当代青少年学习武术、体会武术文化、彰显武术精神,已成为时下重要的传承形式。为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武术文化,教育部将“武术”列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2021年4月29日,为切实加强武术教育工作,深化武术教育改革,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武术进校园、进课堂,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对武术教育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作用。这些均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武术的决心与意志。
3.1.1 “地域武术文化”对武术传承的影响
“地域武术文化”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及地理环境中,它一方面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武术文化的发展。如何打破“地域壁垒”,摆脱原有认知概念的束缚,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不同武术拳种(拳械)和武术文化的特点,以便让武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这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问题。
3.1.2 传承人对武术文化的影响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武术传承人的认知局限性影响,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武术传承人对传统武术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定位的忽视,也是传承人对武术文化认识的无知。面对这问题,不仅要重视武术文化发展的延续性,更要摆正自传承人身的位置,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文化,留住武术文化发展的“根”。
3.2.1 弘扬武术文化、发扬武术精神
武术文化中,诸如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等许多思想及观点,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弘扬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将武术文化的历史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在继承中华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须要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荟萃;须要敞开胸怀,以海乃百川之胸襟,吸收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武术传承中,加强武术精神的培养和武术文化意识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在习武的过程中,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更好地体会武术的精髓,让“神”真正内化为“德”,从而实现习武之人的真正成长。
3.2.2 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7]武术教育分为三个方面:武术教育要以明确突出培育民族精神为首要目标;在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要使武术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中去。[8]
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建设。为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要充分研究地域武术文化,将这种地域性武术文化与国家形象建设相结合。[9]
目前,竞技武术已成为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高、难、美、新”成为大家追求的主要方面。但只有了解传统武术、现代武术和竞技武术,才能使武术多元化发展,树立“大武术”理念,充分发挥武术的文化内涵,开拓思路,推动武术文化的全面发展。
体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化符号,是增进世界各国人民感情交流的有效载体。 人际关系间的各种行为都是由语言引起的,本体意图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艺术。在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只有重视武术文化的语言艺术,才能不断提升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只有强化武术的文化认同,才能促进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高武术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