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丝绸旗袍纹样装饰艺术探微

2021-09-22 21:28冯婧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7期
关键词:纹样民国

冯婧

摘要: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的色彩特征和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民国;丝绸旗袍;纹样;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

引言

旗袍作为中国袍服家族中的一员,以其独有魅力,被誉为“东方的神话”。旗袍演变主要经历了清代旗女之袍、民国改良旗袍和当代旗袍三个发展时期,其中以民国时期最为经典。民国丝绸旗袍属于高端产品,提花、印花、绣花皆有,各类花型兼顾,品质优良,气质高贵,代表了民国女性和女装的经典形象。与清代旗袍呈现的程式化与繁缛倾向相比,民国丝绸旗袍在思想解放、产业转型、教育变革、时尚更迭的大环境下,纹饰趋于多元,既有对清代的继承,又有西方艺术风潮的影响,彰显出民国染织设计的较高水准。本文对民国丝绸旗袍纹样装饰艺术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涵义展开探究。

1民国丝绸旗袍纹样的色彩特征

奉行“衣冠之治”的古代封建王朝对色彩使用有着严格限定制度,多采用鲜明的对比色,并大量运用金丝银线,或以显示五方正色、等级地位,或表达中国多民族的浓郁、醇厚之感,亦或体现热烈、真挚、豪放的情怀。清政府覆灭,所有色彩禁忌和规范均被取消,“昔日以红绿及其他原色为尚者。政变以后,则重复色,且多鸢紫灰青等淡色,极雅素之美”。色彩搭配自由和多变,为丝绸旗袍纹样色彩风格的转变埋下伏笔[1]。

首先,随着西方电影、广告、生活用品等多元事物的不断涌入,国人的审美发生转变,视传统的“花红叶绿”为俗气老旧,转而钦慕、模仿西方清雅的色彩效果。虽“用红绿色者亦间有之,大部分则用相近之邻色相配(如青与黄,紫与赭)”。

其次,20世纪初丝绸旗袍纹样色彩受西方“包豪斯”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科学的色彩分类法,由定性定量分析上升至系统的色彩理论学,使该时期丝绸配色重视调和与弱对比。“东方色彩擅于运用对照(即对比色)循環配置着。西方色彩调配基于单色的,以类似色作主体仅加极少数对照色。两类(东西方)调配法各有其优点,各尽其妙用”。

此外,西方缫丝和印染工艺的传入,也使民国缫丝、染色、固色及后整理等工艺46水平上升至新高度,丝绸色泽的鲜艳度、纯净度、色牢度随之获得全面提升,加速了复色的使用和流行。复色的发展还得益于民国时期染色色谱的拓宽。古代染料多来自植物和矿物,发展至清代名目虽多,有上百种之余,然而“实际色相有的恐怕不会差别太大”,易于形成固定的搭配,难以构成完整的体系,色彩的实物命名法也映射出其孤立性、有限性和模糊性。到民国则开始使用化学染料,丰富的色彩种类,为纹样设计提供了系统、完整的选择。“现今市上所售之染料……但就单纯之染料而言,则大约有一千三百种左右。就1909—1913年统计观之,世界上新发明之染料,大约每日有一种”。

2民国丝绸旗袍纹样的装饰内涵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动荡与冲击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这种背景和历史条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及艺术审美观念。了解和分析民国的审美文化特征,对于了解民国丝绸旗袍的装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1纹样等级象征的淡化

随着民国新服制的颁布,旗袍的装饰纹样不再彰显等级尊卑,曾经作为身份高低的象征作用逐渐淡化,转而更多地体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能力。例如,清代明令奴仆、伶人、皂隶等不得服花素各色绫缎,丝绸旗袍必不能穿用。民国旗袍的生态环境已大为转变,相对宽松的服饰条例将款式、面料和纹饰禁忌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普通百姓可根据自身喜好和能力放心采买。工业文明不断冲击着男尊女卑和高低贵贱,民国女性不再受“辨等威、昭名份”的束缚,衣着瑰丽的丝绸旗袍大胆地踏上公众舞台,继而成为人们喜爱和模仿的对象。

2.2以人为本的装饰目的

民国丝绸旗袍的装饰设计目的在于满足当时人们的社交需求,“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是以旗袍来适应人的生理特点,表现在对旗袍的结构、材质、造型、纹饰、功能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合理设计上。另外,随着人们对图案和色彩的需求不断变化,丝绸旗袍的装饰目的在于创造新的纹样来引导需求,已由传统的写实再现转变为抽象的几何再现。织物装饰的主要形式是点、线、面几何,对特定的花卉、风景、动物的表现很少。这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有关。当时,人们的交流场所是舞厅、剧院和咖啡馆,以及室内装饰大多采用西式风格。这些浪漫的旗袍既简约独特,而且风格各异,可以传达出迷人的情怀。丝绸旗袍的装饰特征与这些环境相协调,使旗袍与环境和谐融洽。民国丝绸旗袍装饰的宗旨是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即以人为本,体现了设计对人综合分析研究而达成的符合目的性的全过程。实际上,旗袍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人们生存和社交创造一种合理的方式,这是民国丝绸旗袍装饰艺术的统一与升华[2]。

2.3中西文化的兼收并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敞开大门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新艺术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的传入使旗袍设计构思新颖多元,科学合理地制作工艺使旗袍结构更加合体,造型流畅匀称,纹饰更加简洁洋气。精致旗袍面料的选择非常讲究,不同纹样展现出不同的面料风格,抽象几何纹能表现出典雅的气质,风景古香、花古香能散露出优雅迷人的东方情调,玫瑰纹、郁金香纹、水草纹等释放着浓郁的西洋风情。尤其是在节日礼服方面,丝绸旗袍的纹饰要求华丽而不是轻浮,给人以端庄名贵的感觉。总之,丝绸旗袍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最佳载体,通过对中国女性体型的完美修饰,以及瑰丽新潮、亦中亦西的纹饰对美的表达,开启并引领了民国服饰的摩登时代。

3结语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服饰的经典,无论款式还是纹饰,都完美迎合了各时期、多场合的大众审美,业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剥离的一部分。民国旗袍的色彩受西方审美影响,由浓艳转向雅淡,配色重调和弱对比。民国丝绸旗袍走上了平民化道路,纹饰不再彰显封建制度的等级尊卑,转而考量人的需求,横贯中西。总之,以实用性为主的民国丝绸旗袍纹样装饰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提供了充足借鉴。尽管丝绸旗袍在当今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下难以成为女性服饰主流,但其积淀的装饰意味和高雅气质将会在时间的洗涤下持久生辉。

参考文献:

[1]马高骧,王兴竹.创立绘画与工艺设计兼融的色彩教学丰碑:浅谈李有行色彩教学体系[J].中国美术教育,2003(6):32-35.

[2]温润,张瑾,马颜雪.清末民初丝绸设计教育模式转型研究[J].丝绸,2016,53(3):57-63.

猜你喜欢
纹样民国
爱国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母鸡
镜花缘(10)
玩趣纹样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