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21-09-22 09:29熊伟婷方程汪徽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熊伟婷 方程 汪徽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从微观向中宏观转化的关键课程,需要在课程结构、授课节奏、互动方式以及思维导向方面适应时代转型需求。基于此,融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本文提出全开放式教学导向的半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导向的常态化反馈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导向的多元化教学三种培养方式,以期弥补传统规划教学模式的相对单一、重复化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居住区规划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翻转课程; 居住区规划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52-002

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模式,这也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是从一、二年级的建筑学基础训练逐步扩展到中宏观的规划专业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學、城市交通学等其它关联方向结合与深化。

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乡规划学大三学生的重要课程,是这一教学体系中的“转折点”,既是对建筑设计的拓展与深化学习,更是学习规划相关基础原理、场地综合规划及设计规范等多种知识的适宜平台。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设计思维层面能实现从对建筑单体这一简单要素的思考转向对于城市片区内外部环境的整体研究,从而加深对城市内部各系统和体系的理解。

本文综合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教学特点,通过多代际的教学实践,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出综合全开放式教学导向的半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导向的常态化反馈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导向的多元化教学的新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提升。

一、传统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城乡规划学的核心转型课程,涉及到包括政府、开发商、社区居民、规划设计师等多方社会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等有相对深入的学习认知和理解参透;同时要对城市环境体系、城市社区体系等与城市整体的衔接与关联有综合的认知与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不同角色为出发点的多维体验和研究。基于此要求,具体的成果要求包括详尽的经济技术指标、合理的功能结构、完善的建筑布局、有序的交通组织、合理的绿化系统、宜人的空间场所以及优美的环境景观,从而达到对宜居社区的内涵理解。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主要训练的是基于整体环境的结构策划以及对于地块本身的详细规划能力,其中空间规划与策划是核心内容。

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一课程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入门课程,综合了功能结构、绿地系统、空间组织、交通结构、景观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传统规划学科仍处于完备建设的背景下,这一课程一般持续8周左右。相对紧凑的时间容量必然带来授课节奏和设计步伐的加速,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相对较大的“教学转型”难题。

(二)传统居住区规划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剖析

传统居住区规划教学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培养模式,根据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不难发现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一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双向反馈机制不足。在传统的居住区规划教学模式中,受相对固定的课程时间与有限的设备平台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学生接受的是被动性知识灌输,对所学内容难以与教师展开经常性的双向互动交流反馈。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方式多局限面对面讨论,存在时空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交流很难记录以至于重复学习,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或者问题。实际上经过课上课后的多次双向反馈,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及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

拓展式知识获取路径相对匮乏。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多元的获取知识途径,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往往很多学生不再满足老师的单向教学模式,学习的路径呈现出跳跃式及拓展式的特点。这也是学生走向职业规划师的必要技能之一,对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产生了巨大挑战。

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难以满足。同样受教学时间和教师精力限制,很难做到全面地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完整解答;而学生个体的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很难形成相对普适的课堂效益。故而交互式及个性化学习计划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容易被忽略。

二、翻转课堂理念的概念及特征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概念是由美籍教育学者萨尔曼·可汗在2011年正式提出,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改革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师生间互动和学术个性化学习的双向增强。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研究是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的特征,将其归纳为一种突破传统相对固化的单向课堂模式,演化为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个性定制、实时反馈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开放式课堂的理想状态。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深化、课后巩固补充的多向知识传递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教学角色的变化: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较大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方面要求学生主动地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同时也与教师形成互动式反馈,从而知行合一,结合所学内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独特观点。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可以运用相匹配的数字化形式。在教学前期,学生可结合教师所发布的相关媒体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甚至拓展学习,从而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前反馈可展开重点内容的讲解与探究;在课堂结束后,学生可就所教授内容进行电子化复习或者深化研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性和自由度。

教学时间的自主化: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安排,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将其碎片化融入到其整体学习轨迹中,从而促进其高效的知识建构。此外,翻转课堂模式下,更多的教学时间可用于师生的共同探究学习中,从而实现多向实时反馈机制。

教学目的的定制化:考试要求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教学的评价体系也更趋向于多维度、多角度的定制化发展,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学生对于所有知识的吸收消化与再理解,从而实现自我知识的内化认知。

三、居住区规划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手段,本章基于居住区规划课程特点,结合信息化平台及思政相关内容,提出全开放式教学导向的半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导向的常态化反馈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导向的多元化教学三种模式。大力推进角色互换、答辩询证等教学理念,增加研究性、創新性、综合性内容,提高学习趣味和挑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和个性化的转型课程学习。相关教学体系架构可以绘制成纺锥形结构,如图1所示。

(一)基本规范的自主教学设计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学生对于各类设计规范及设计理论书籍的学习和解读是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对冗杂、耗时较长的过程。为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相关规范等学习内容投放于中国慕课等共享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既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又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对课程基础有深入的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可进行重点答疑或者双向讨论,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设计全过程注重住区规划的规范性和实施性。

(二)正反案例的开放教学设计

为加强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指导、调查,并及时反馈,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正面和反面案例的结合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融入业界大师或者事务所等的优秀设计案例、现实生活的建成住区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批判思维进行相关案例的踩点与后期分析。

(三)个人方案的激励教学设计

规划教学总体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彰显其个人特征,但对于居住区规划这一综合设计而言,教学过程中既鼓励独立思考,又要注重其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形成综合的高职业素养。翻转思维导向的激励教学更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促进,进而展开相对良性的循环模式。

(四)模拟实践的演练教学设计

传统意义上居住区规划设计所选择的任务书基本上是属于一种真题假做的运行方式,但往往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多以设计师或者规划师的思维去架构整体方案构思,而对于真实项目运营考虑相对较少。在各种数字化媒介的支撑下,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教学单元,在课程中期前公布包括规划设计方、项目成本测算方、工程管理方、政府审批方等多类真实利益代表团队,鼓励学生从各方的角度对某一方案进行综合思考,从而加深其对居住区规划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五)多维考量的拓展教学设计

本着开放式教学目标,传统教学只注重设计这一理念在新型模式下很难延续,学生的其他知识、综合能力和规划素养等应放置于同等重要位置,进而展开多维量化考核路径。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不断涌现,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一种相互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四、结语与讨论

城乡规划专业的居住区规划课程作为学生重要的知识转型,不仅要起到微观与宏观的衔接融合,更是学生提高设计、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及培养专业素养的关键所在。翻转课堂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方法,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也拓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知识、能力、素养等综合培养。本文具体对居住区规划课程的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自主教学、开放教学、激励教学、演练教学与拓展教学的多样化设计,是对于这一方向的积极探索。未来居住区规划课程需要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从而实现其长远发展。

本文获得南京林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杨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探索[J]城市规划,2014,38(12):53-58

[2]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03):55-57

[3]杨晓楠,王林申,赵静,范勇.翻转课堂理念下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245-246

[4]王小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初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20+22

[5]冀威,徐宇轩,王韬,等.基于虚拟仿真操作和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感度测试实验课程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4):112-113

[6]何宇珩.适应转型时期需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3):86-87

作者简介:熊伟婷,1990年生,女,汉族,江西抚州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城市空间形态。方程,1978年生,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汪徽,1986年生,女,汉族,江西婺源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方向:弱势群体的时空行为、城市居住空间。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