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忠
摘 要 视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影响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数量、质量和速度,进而影响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探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挥感觉特别是“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补偿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路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对其他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历史教学;视障学生;补偿功能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1-0112-03
0 引言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最初级的认识活动。知觉是脑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合和解释以获得意义,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如果没有感觉和知觉,就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正常人感知外部世界靠多种感官渠道获得,其中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个体获取信息总量的80%。视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身体残疾,失去了视觉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的优势,这既影响他们获取信息的数量,也影响他们获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影响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天无绝人之路,感觉具有补偿作用。感觉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视觉的损伤使视障学生的信息或刺激来源大大减少,这就需要其他感觉器官进行代偿。人的各种感官及机能的感觉补偿功能,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生理的代偿与主观努力而逐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视障学生认知活动应突出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听觉、触觉、肤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通道感知客观事物。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视障学生进行的信息传递,主要通道依靠的是听觉和触觉,其他感觉起辅助作用。教师要紧紧抓住视障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根据视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规律,扬长避短,调动和强化其他感官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偿作用的发挥,把提高课堂效率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融合向纵深发展,对课堂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特别是对开发视障学生的补偿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教学为例进行粗浅探讨,期望得到同行指正。
1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发挥好“以手代目”的补偿功能
盲文是视障学生的第一母语,是视障学生和外部世界联系与交流的纽带。“以手代目”即以触觉代替视觉,是视障学生通过摸读盲文和触摸实物的方式获取信息、占有资料、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盲文也是视障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形成书面语的主要工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以手代目”的补偿功能的好处显而易见。
1)视障学生使用的历史教材是全日制普通学校使用的统编教材,阅读上的障碍是视障学生学习历史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丰富的历史教材内容需要视障学生去感知,否则历史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历史记忆、历史思维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本无法实现。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转化翻译工作,把教材的文字内容通过盲文编译软件翻译成盲文,再通过盲文打印机打印成便于学生使用的盲文版;也可以通过盲文点显器,将汉字文本信息输入电脑,再呈现到点显器,学生通过触摸点字来阅读盲文文本。学生通过摸读感知,获取历史教材第一手资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视障学生通过摸读进行课前预习,在感知历史教材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课堂有效学习做准备。同时,在预习过程中提炼自己不理解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效果才会有保障。
2)可以把课堂上需要补充的史料、拓展延伸的内容,通过盲文导学案的方式适时呈现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多地占有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难点问题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上,笔者就补充了盲文版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又补充了盲文版的毛泽东文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对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征的意义起到升华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3)指导学生用好盲文打字机,训练视障学生用盲文版、盲笔、盲文纸的扎写能力。用盲文提纲挈领地做好随堂笔记,强化教学效果,并为学生日后复习提供路径;指导学生及时完成盲文作业,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巩固;指导学生整理历史线索,并用盲文呈现记录下来,搞好历史知识积累。
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到熟能生巧。讓学生养成阅读盲文和使用盲文的习惯,通过摸读和扎写,增强触摸的敏感度,不断提高摸读和书写速度,形成能力,为遨游史海,从而更广泛地占有史料、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历史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5)通过摸读和扎写,增强学生对自我残障的认同,实现自我认知整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增强他们克服障碍的信心,输“视”不输志。同时,通过摸读和扎读,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边摸读边思考、边扎读边呈现,手脑并用,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发挥好“以手代目”的补偿功能,对视障学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 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发挥好“以耳代目”的补偿功能
视障学生接收信息的通道主要依靠听觉。研究表明,视觉障碍并不影响视障学生的语音辨别,视障学生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语音辨别能力,而且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显优于健全人。历史教师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展示演讲的语言魅力,饱含激情和感情,发挥好讲和说的技巧,用深刻、严谨、幽默、通俗、生动、有趣和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好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好视障学生听觉敏感、捕捉信息能力强的特点,合理利用各种方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视障学生健全器官的功能,进行缺陷补偿是关键。大量补充多种形式贴切的适合课堂内容的音视频材料,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发挥音响资料的“耳染”功能,使之有“目睹”之感,让视障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精当的音视频材料能起到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画龙点睛、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下面介绍本课的具体做法。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音频(节选)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课题——信息技术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的作用。
2.2 鉴赏歌曲,情感带入
在介绍长征的时代背景时,适时给学生推送经典歌曲《十送红军》,通过悠扬凄婉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长征的悲壮,感受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信息技术起到渲染气氛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2.3 音频地图,理清线索
给学生推送有音频讲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解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重点,以简驭繁——信息技术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理清脉络的作用。
2.4 讲读电影,感受壮烈
讲解湘江战役时为学生推送电影《血战湘江》片段,在电影播放时给学生描述影片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血染湘江时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气吞山河、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信息技术发挥了摄魂夺魄、震撼人心的作用。
2.5 网络视频,助力探究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为学生推送讲读电影《遵义会议》(片段),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信息技术起到帮助学生掌握与强化重点的作用。
2.6 经典红歌,烘托气氛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神来之笔,翻雪山过草地表现的是红军战士革命信念高于天的大无畏精神,为学生推送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让学生通过歌曲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信息技术起到场景再现、身临其境的作用。
2.7 诵读诗文,拓展学习
全课以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做结尾,向学生推送《七律·长征》诗朗诵和《长征组歌》中的《七律·长征》,歌颂红军藐视困难、敢于挑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教于乐,把课堂推向高潮——信息技术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2.8 拓展延伸,丰富课堂
关于长征的意义,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有关文字转化成音频推送到学生微信群;关于长征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音频推送到学生微信群——信息技术起到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补充各种文献资料,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师生的良性互动,实现学习过程的优化,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补偿功能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对各感官感觉阈限的研究,考虑到每个视障学生的生理差異,因人而异,尽量用最小的刺激量满足学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正常感觉器官不受损害。
2)要重视培养视障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益。教师要培养全盲学生使用盲人电脑语音系统、盲人打印机等特殊的现代化设备,语音电子书、音乐播放器、FM收音机、录音笔等学习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指导学生科学使用读屏软件获取有效信息,真正让学生的听觉器官变成学生的“千里眼”,让学生在掌握电脑技术的过程中感受现代科技新成果带来的便利,增强和正常人交流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打下基础。
3)要利用好联觉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提高视障学生听和表达的能力。
4)要运用现代技术指导低视力学生用好电子助视器、手持式放大镜、立式放大镜等,利用好视障儿童的残余视觉,让低视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能欣赏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动态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低视力学生获得信息及对信息的解读帮助全盲学生认知外部世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在视障学生历史教学中,调动多感官参与教学,发挥多感官的补偿作用,特别是“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补偿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独特的无法替代的支撑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对其他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障学生的补偿功能,是时代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呼唤,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科学育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翟海珍.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8.
[2]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李季平.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盲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