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DLC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分析DLC薄膜的结构和总结归纳DLC薄膜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DLC薄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DLC薄膜; 结构; 制备方法; 金属掺杂
中图分类号:TG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71-002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刚石的碳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损、高透光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薄膜材料。DLC薄膜在机械、电子、生物以及光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5]。然而由于DLC薄膜与基体表面性能的差异化,DLC膜往往存在内应力大和基体结合力差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薄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制约了DLC薄膜的推广应用。为降低DLC薄膜内应力,改善薄膜与基体结合力,近年来发展了各种优化DLC薄膜的方法,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1.DLC薄膜的结构
类金刚石薄膜是具有sp2和sp3键的非晶碳膜的总称。其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刚石,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损、高透光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机械、电子、生物以及光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开发。碳可形成sp3杂化、sp2杂化和sp1杂化三种稳定的杂化态。在sp3杂化态中,碳原子四个价电子在四面体的四个sp3轨道上与邻近原子构成σ键,如金剛石结构。在sp2杂化态中,碳原子三个价电子在平面三角形三个sp2轨道上与邻近原子形成σ键,第四个价电子则形成弱键合的π键,如石墨结构。在sp1杂化态中,形成两个σ键和两个π键。对DLC薄膜的成分和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证明,DLC膜是一种亚稳态的长程无序的非晶碳材料,主要包括sp2和sp3两种杂化方式,因而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介于金刚石和石墨之间。根据薄膜中是否含有氢,DLC薄膜通常分为含氢DLC膜(α-C:H)和无氢DLC膜(α-C)两类。DLC薄膜性质主要由sp2和sp3杂化的成分含量以及sp2团簇尺寸决定,还和薄膜中H含量有关。因此,采用的制备方法不同,DLC薄膜的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异[6-10]。
2.DLC薄膜的制备方法
DLC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由于PVD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基体温度,因而在DLC薄膜制备上得到广泛应用。DLC薄膜的硬度、密度、sp2和sp3的含量与沉积过程中离子能量有关,离子束的轰击有利于sp3键形成,并使生成的薄膜致密。采用不同的方法离子束的轰击效应不同,因而所制备的DLC薄膜性能有所不同。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DLC薄膜主要有离子束沉积技术、真空阴极弧沉积技术以及磁控溅射沉积技术。
2.1离子束沉积技术
离子束沉积(ion beam deposition,IBD)方法是采用石墨或烃类气体作为碳源,通过电弧蒸发或热丝电子发射产生碳离子,碳离子在离子枪的加速作用下射向基体表面而形成DLC膜。离子束沉积方法最重要的参数是束能,离子的能量由束能决定,控制着DLC薄膜的性能。为了改进薄膜性能,近年来发展了离子束辅助沉积(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电子束蒸发沉积或离子束溅射沉积的同时,用辅助离子束轰击基体表面以提供更大的能量。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DLC膜致密,并能增加DLC薄膜中sp3键的含量,从而有益于改善薄膜性能。
2.2真空阴极弧沉积技术
真空阴极弧沉积(vacuum cathodic arc deposition,VCAD)是比较常用的沉积DLC膜的方法。该方法是用石墨靶作为碳源,在Ar气氛中采用电弧放电烧蚀靶材,产生碳离子,通过在基体上施加负偏压使碳离子沉积到基体表面形成DLC膜。该方法沉积的通常是无氢DLC膜。由于电弧放电产生强烈的电流,在烧蚀石墨靶时会产生大量的石墨颗粒,因而所制备的薄膜粗糙度高,摩擦性能不好,并含有大颗粒。在VCAD基础上发展起来了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deposition,FCVAD)。该方法是增加一个励磁线圈,在管道内产生一定的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偏移,而宏观中性粒子则不受磁场作用,从而可以控制等离子体的运动方向,过滤掉大的中性颗粒粒子。相对于VCAD,FCVAD技术能显著降低DLC薄膜的摩擦系数,并可制备高硬度的DLC薄膜。
2.3磁控溅射技术
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MS)技术是沉积DLC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以石墨作为靶材,氩气作为工作气体,沉积无氢DLC薄膜,也可采用氩气和烃类气体混合通入,制备含氢DLC薄膜。也可结合其他镀膜方法,灵活制备性能优异的薄膜。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DLC薄膜光滑致密,无大颗粒生成,表面粗超度极低,薄膜硬度高。对于沉积金属掺杂的DLC膜,磁控溅射更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发展了多项新的磁控溅射技术,例如中频磁控溅射、感应耦合等离子磁控溅射、空心阴极磁控溅射以及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等,大大拓展的磁控溅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夏登福等[11]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镁合金(AZ91D)表面制备DLC/SiC/Ti(类金刚石/碳化硅/钛)多层膜(SiC,Ti为中间层),研究了薄膜的纳米压痕行为和膜基系统的摩擦磨损性能。制备的DLC薄膜具有低的纳米硬度(4.01GPa)和低的弹性模量(40.53GPa),但具有高的硬弹比(0.10),膜基系统具有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显著改善了镁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3.DLC薄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由于DLC薄膜与基体之间晶格结构及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性质差别太大,造成薄膜与基体之间物理性质不匹配,因而生成的薄膜内应力大,膜基结合力差。这些问题一直限制着DLC薄膜的广泛应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DLC薄膜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为改善薄膜与基体之间结合力问题,发展了多层膜技术和金属掺杂技术。采用一层或多层的中间过渡层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薄膜与基体之间物性不匹配问题,缓解薄膜与基体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的差别。对于坚硬的DLC膜,相对较软的Ti或Cr过渡层作为应力缓冲器能有效缓解薄膜应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薄膜与基体之间结合力。中南大学牛仕超等人[12]采用中频磁控溅射结合离子源技术沉积了Cr/CrN/CrNC/CrC/Cr-DLC膜层,研究发现过渡层为柱状晶层,Cr-DLC为无定形结构。Cr元素或Ti元素掺入改善了膜层的附着性能,随中频功率提高附着性能下降。
除了采用过镀层外,金属掺杂也是改善DLC薄膜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金属掺杂DLC薄膜(Me-DLC)性能介于DLC膜与金属碳化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金属掺杂DLC(Me-DLC)薄膜能显著降低薄膜内应力,大幅提高薄膜与基体结合力。Me-DLC薄膜性能介于DLC膜与金属碳化物之间,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者[13]采用阴极弧技术制备了含Cr、Ti和Zr的DLC膜。对三种膜性能进行比较发现,Ti-DLC膜结构致密,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低,并具有较高的sp3键。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Ti掺杂能提高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同时薄膜中有TiC形成。划痕试验结果表明,纯DLC膜结合力仅为16N;带有Ti过渡层的DLC膜为60N;含有Ti过渡层和CxTiy过渡层的DLC膜具有最好的结合力,高达65N,说明CxTiy过渡层对DLC膜层具有良好支持作用。
4.结语
在介绍DLC薄膜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DLC薄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可为DLC薄膜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19E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72018BL09)
参考文献:
[1] Matthews A,Eskildsen S S.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for dia-mond-like carbon[J]Diamond and RelatedMaterials.2005,3(4- 6):902- 911
[2] Voevodin A A,Bantle R,Matthews A.Dynamic impact wear of TiCxNy and Ti-DLC composite coatings[J]Wear.1995,185249:151- 157
[3] Voevodin A A,Phelps A W,Zabinski J S,et al.Friction 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ulsed laser deposited diamond-like carbon[J]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1996,5:1264-1269
[4]付永辉,朱晓东,何家文,等,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类石墨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23(6):463-467
[5]聂朝胤,张碧云,谢红梅.非平衡磁控溅射掺Ti类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分析[J]金属学报,2007,43(11):1207-1210
[6]柳翠,苟伟,牟宗信,等.钛离子注入类金刚石碳膜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5,36(2):301-303
[7]江晓红,Rogachev AV, 陆小华,等.Ti合金化DLC膜的结构和力学性能[J]無机材料学报,2002,17(4):771-776
[8]杨义勇,彭志坚,苗赫濯,王成彪,付志强.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38(增刊2):102-105
[9]彭东功,吴永刚,焦宏飞,等.宽截止窄带高反射滤光膜设计[J]光学学报,2008,28(5):1001-1006
[10]赵栋才,肖更竭,任妮,等.掺钛对类金刚石薄膜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8,14(1):27-31
[11]夏登福,许晓静,卓刘成,等.磁控溅射DLC/SiC/Ti多层膜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 2009, 029(004):47-51
[12]牛仕超,余志明,代明江,等.Cr/CrN/CrNC/CrC/Cr-DLC梯度膜层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20(3):34-38
[13] Dumkum C, Grant D M, McColl I R. A multilayer approach to high adhesion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s on titanium [J]Diamond Related Materials,1997,6(527):802-806
作者简介:李春伟,1981年生,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包装与功能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