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笋
关键词 新媒体;音频新闻;媒体转型;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71-03
2019年12月,普利策新闻奖奖项列表中新增了“音频报道奖”,[ 1 ] 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是美国播客《这就是美国生活(The American Life)》。“音频报道”能够入围普利策奖也是其获得学界业界认可的表征。全球新闻媒体行业都经历着变革,国外老牌媒体在寻找媒体转型出路的同时,国内纸媒也在积极转型,在音频新闻报道方面不断尝试和探索,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缺乏人才、内容刻板、渠道不畅和营收危机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重构了媒介环境,为音频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积极参与音频新闻生产使生产主体更加多元;移动智能终端、移动车载系统、智能语音设备 的更新使音频新闻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播客平台的繁荣为音频新闻传播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大量用户。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音频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困境,进而提出创新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新闻方式的转变、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的演进等都为我国音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1 听觉逻辑复归:受众转变新闻获取方式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视频内容过度膨胀消耗了受众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听觉场域成为可栖之所。一方面,为了有效利用时间,越来越多的受众会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即“共时使用媒介”,而音频内容为“共时”提供了机会[2]。视频与音频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受众在观看视频新闻或阅读报纸新闻时需要多感官同时运作,眼睛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器官必须参与其中,受众难以投入精力于其他事物,但音频新闻在为受众提供信息的同时,可以充分解放受众的眼睛与身体,使其投身于更多事情。另一方面,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压力,部分受众会倾向于以放松身心为目的选择获取新闻的媒介,休闲趣味性的软音频新闻内容可以发挥新闻作品提供娱乐的功能,又可以为受众提供精神按摩进而调解受众心绪。听觉逻辑的复归使受众正在转变新闻的获取方式,“声音”将会成为未来传播的主流介质[ 3 ],人们对于音频内容的青睐也为传统媒体音频新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受众基础。
1.2 渠道推进:移动音频媒体为音频新闻发展提供有利载体
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广播日渐被边缘化,音频新闻作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的升级版在欧美国家率先发展起来[ 4 ]。在我国,2015年被称为移动音频商业化元年,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移动音频平台开始抢占先机,率先在音频领域进行商业化布局[5],现今已成为我国头部音频媒体平台。我国传统媒体音频新闻数字化转型也紧随其后,从2015年开始,钱江晚报便开始了音频传播之路,在蜻蜓FM建立“钱江晚报专区”4个月日均活跃用户25万[6]。南京综合广播《报刊选读》栏目,先后入驻网易云、喜马拉雅FM等移动音频媒体平台,后改名为《宋宇选读》以个人播客的形式向受众传递新闻资讯,这档主流媒体的个人播客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已有3 000多万的点击量。移动音频媒体平台作为各类播客整合传播的平台聚合了巨大流量,为传统媒体进军数字音频领域借势传播提供了有利的载体。
1.3 技术支撑:智能语音技术发展助力音频新闻传播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音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数据机构Canalys公布的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音箱出货量达1 060万台,同比增长500%。国内品牌百度、阿里和小米在全球智能音箱销量榜中进入前五[7]。首先,随着智能语音技术日趋成熟,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持高速增长,阿里巴巴旗下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每天可以收到上亿条语音指令,智能音箱的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用户声音特征为受众画像并提供适配的新闻内容[ 1 ]。其次,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使音频新闻可以区别于传统广播,拥有可复制、存储、随时在线收听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并于2019年3月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增本科专业目录中,技术人才的培养意味着科学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虽然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音频转向”的趋势,国内外主流媒体围绕智能设备创建独家内容争夺音频市场,但是我国音频新闻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人才、内容、渠道等方面问题。
2.1 专业人才稀缺
我国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初期,主流媒体在“音频转向”方面开始探索,但仍处于试水阶段,依旧复制传统广播传播逻辑,将文字版新闻稿件以主播播读的形式复读给受众,是转型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音频内容的传播依靠的是声音逻辑,获取受众的前提是要准确识别不同收听场景中受众的收听喜好,推送与不同终端、场景、受众收听习惯适配的音频节目,但是,目前音频内容难以进行技术把关和数据测算,核心技术人员多数应用于短视频和电视节目内容的制作,技术人才的缺位使音频新闻的受众定位不准确,难以进行算法推荐导致盈收困难。专业记者与新闻采写人才大多在报社与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机构有固定的节目档期,加上小众化的音频新闻节目面临盈利危机,专业记者难以完全投身于音频节目的创作。优质的新闻节目是吸引受众的关键,而作优质音频新闻的制作则需要专业的策划、记者、主播、編辑以及技术人员等共同协作完成,专业人才的稀缺是音频内容难以取得突破的重要问题。
2.2 内容呈现刻板
我国数字化转型初期的音频新闻内容缺乏创新性,多数新闻内容是将已发布过的视频、图文内容以声音的形式进行转述传递给受众,内容生硬缺乏吸引力是造成受众流失的重要原因。新媒体时代,技术赋权导致音频内容传播主体泛化,多元的传播主体将其所了解的资讯以音频的形式录制发布于移动音频媒体,采用设置悬念、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事件,用叙事技巧将文本要素融入功能场景中反复加工,使内容生动,传播效果更强[9]。这为主流媒体严肃化的硬新闻内容传播带来了挑战。传统主流媒体还未完全嫁接新媒体基因掌握播客类音频平台传播规律,而新媒体时代大众对于掌控新兴媒介进行表达的欲望不断增长,如何平衡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为受众提供多元新闻资讯的同时又能兼顾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性和吸引力是音频新闻在内容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2.3 传播渠道单一
新媒体时代技术为受众赋权,自媒体播客意见领袖以新媒体原著民的姿态正在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吸引受众注意力,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并未完全克隆新媒体基因进行全媒体线上传播,其注意力经济不断消弭。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未来媒体不可能有独立的商业模式,必然会融合到一个综合应用的平台中,成为平台的一部分。”[10]我国主流媒体在音频新闻的传播平台选择过程中,大多集中于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音频新媒体平台,忽视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互动媒体(微博、微信等)、生活圈媒体(商场、餐厅等)的媒介融合传播[ 1 1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融合才能生存,数字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媒介与行业间的壁垒,为音频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但是传统媒仍未完成媒体的深度融合和音频新闻的全场景传播,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随着智能音箱的普及和智能语音技术的渐趋成熟,“音频转向”将使播客成为全球传媒业的下一个“风口”,主流媒体借此浪潮组建音频新闻传播团队,创新新闻内容,深耕音频市场,扩大舆论阵地正当其时。
3.1 人才培养:组建音频团队
优质音频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团队协作。首先,与听众建立直接联系的是新闻主播,主播的音色、情感起伏、讲述方式都会影响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收,新媒体时代移动音频媒体的新闻主播应区别于传统广播电台主播足不出户紧扣稿件的惯习,紧贴社会脉搏,深入采访一线感受人间烟火才能真正地贴近受众。其次,音频内容也对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可以凭借冲击性画面吸引受众眼球,通过受众多感官协作快速展现所要表达内容,但音频只能通过耳朵一种感官抵達受众,加上受众“多任务执行”的需求,音频新闻的制作者应是能够熟练掌握听觉逻辑和剪辑技巧,通过背景声音与人声的巧妙结合进行场景再现式制作。另外,优质的内容和作品需要通过流量地聚集才能够生存,因此团队的正常运作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撑,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挖掘潜在的用户使用场景让音频新闻的传播更加智能,传播实现利益最大化。
3.2 深耕内容:把握听觉逻辑
主流媒体在音频新闻传播方面的融合不是将传统的纸媒内容以声音的形式完全照搬至移动音频平台,相比于纸媒和视频媒体传播音频作品更适合于故事化地讲述和简讯式地传播,这种特点对于音频新闻内容的创新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普利策新闻奖新增的“音频新闻”奖项,表彰的是具有建设性,并且内容引人入胜的非虚构音频新闻作品,美国犯罪调查类非虚构音频播客《Serial》中对于内容的创新、选择和处理,将新闻、评论和故事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更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身临其境产生更好地收听体验,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对我国传统媒体在音频内容创作方面的深耕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场景中,受众更愿意选择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大量资讯的媒体,加上声音信号转瞬即逝的特征,整合不同类型的新闻资讯制作简短的新闻集合更能适应受众的需求,因此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要与收听情景适配,分析受众的喜好,依据受众生活场景的变换对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调整。
3.3 渠道扩散:打造音频场景生态
音频新闻要打破渠道单一的桎梏,“借势”传播,打造音频新闻传播场景生态。首先,新媒体时代,音频新闻的制作主体在深耕节目内容的同时要把握传播规律,将作品进行多渠道分发。分发渠道不仅包括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音频媒体平台;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也可作为新闻类播客的推广平台;基于人际传播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App可用图文+内嵌音频的形式为音频新闻推广。音频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打造音频新闻传播的线上矩阵。其次,场景是音频新闻传播的关键要素,分析音频内容与场景的适配性落地线下,与大型商场、咖啡厅、快餐厅等商业机构合作定时播放音频新闻不仅可以向受众传播新闻资讯,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受众对于音频媒介的使用习惯,线下实体机构为音频新闻引流也是其获得流量的重要手段。最后,线上内容经过算法推荐通过智能音箱、移动车载系统、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端口抵达受众,在线下场景中传播与环境适配的音频内容,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音频传播的全场景生态。
正如梅罗维茨所说“媒介决定情景,情景决定人的行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重构人们的生活场景,不同场景下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全球出现“音频转向”的趋势下,音频传播也是我国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和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向。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资本跟随,新媒体时代为音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流媒体更要积极探索,注重人才培养、深耕新闻内容、把握传播规律,找准方向争“借势”传播优质的音频内容以争取更多受众,壮大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1]辜晓进.“报业播客”爆红背后的大众传播演进逻辑:纽约时报成功进军音频世界的启示[J].新闻与写作,2020(9):36-44.
[2]詹姆斯·韦伯斯特.注意力市场[M].郭石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6.
[3]喻国明,王文轩,冯菲.“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洞察范式:以用户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9(7):136-145,282.
[4]史安斌,刘长宇.音频新闻:脉络、演进与特征[J].青年记者,2020(19):80-83.
[5]王慧敏.移动音频媒体发展的几个转变:对播客的再界定[J].中国广播,2017(6):42-46.
[6]钱江晚报试水音频新闻[J].青年记者,2015(23):32.
[7]吕惠.中国智能音箱势头正猛[J].计算机与网络,2019,45(12):15.
[8]郭琳媛.“可听化”时代语音新闻生产的“蓝海战略”:以“AI语音头条”为例[J].传媒,2019(19):48-49.
[9]李陈影,王敏.涉农类电视专题片的故事化叙事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9(4):139-141.
[10]郭全中:传统媒体如何转型为城市服务商?[J].今传媒,2018,26(12):99.
[11]潘玥岑,陈甜甜.浅议媒体融合背景下环境知识传播的新形态[J].东南传播,2020(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