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琅琊刻石”中的书法美学

2021-09-22 10:15李敏
牡丹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辞刻石小篆

李敏

《琅琊刻石》是秦代传世最为可信的石刻之一,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中称:“秦分(即小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康有为对该刻石评价如此之高,《琅琊刻石》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琅琊刻石》,有助于更好地深入学习与了解《琅琊刻石》的书法美学。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分析该刻石中的书法美学。第一部分对《琅琊刻石》原石历史背景和刻石全文进行简要阐述;第二部分分析《琅琊刻石》中的书法艺术特点;第三部分浅析《琅琊刻石》中的书法美学,从多方面了解《琅琊刻石》,为在对《琅琊刻石》上的书法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参考。

一、《琅琊刻石》历史背景及全文

《琅琊刻石》,又名《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帝东巡,先后途经峄山、泰山和琅琊台,分别刻下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今天它们非常受人们尊崇,虽然秦代所刻小篆有很多,但真实性上唯一可信的只有《琅琊刻石》。该刻石高129 cm,宽67 cm,厚37 cm,至今仅存有13行,全文共86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琅琊刻石》的古厚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岁月的年轮中更是增添了浑厚与古意,回味无穷。清代杨守敬曾评价说:“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由此可知,《琅琊刻石》受到古代大家的重视,即使受损严重,但依然是大家口中的“神品”。该刻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集历史、文化、书法美学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巨作。

二、《琅琊刻石》的书体特征

观察《琅琊刻石》时就能发现,其结构上紧下松,字形瘦长,线条圆转流畅,章法疏密有致,严肃规整,是典型的秦代小篆,并且是唯一现存秦代书刻原石。相传为秦代丞相李斯所作《琅琊刻石书》,李嗣真《书品后》首列李斯,称其“小篆之精,古今妙绝”。李嗣真认为李斯书写小篆极为精妙,即使在今天,李斯的篆书也是篆书学者学习的经典法帖,被各位书家所敬仰。现从三个方面分析其书体特征:

(一)用笔圆转婉通,灵活多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小篆为秦代正体字体,《琅琊刻石》是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秦小篆文字,其用笔圆转、婉而通,这也是秦代小篆最为突出的特点。如“臣”“刻”“石”等字,三个字起笔如玉箸,在折笔时采取圆转的方式,流畅且带有节奏感。观察该刻石可发现,每个字线条的粗细富有变化和节奏感。例如,“刻”字下面的两个竖画,靠左的竖画由细到粗变化比较明显,靠右的则要比前者粗一些,且前者相比后者向左倾斜得要多一点。此外,可以看出前者书写速度是由快到慢,后者相比要匀速一些。

(二)结构对称,上密下疏

与同期秦代小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相比,相同点在于三者结构处理上都是左右对称,但在字形上《琅琊刻石》要比前两者瘦长,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密下疏,上小下大,上下部分之间形成一定的比例,下摆部分故意拉长。例如,《琅琊刻石》中的“其”字上密下疏,且上半部分短、下半部分细长,上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经过衡量,上下部分的对比趋向于“黄金分割”比例0.618,有令人极度舒适的视觉效果。

(三)章法疏密有致,严肃规整

仅留有86字的《琅琊刻石》中字与字没有界格,但横成行,竖成列,每个字都占有固定的空间,其中横短竖长,竖向长度约是横向长度的2倍。字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很大,其圆润用笔和瘦长结体促成了章法上的严谨,字与字的排列则体现了该刻石的规范与整齐。因此,从宏观上观察其章法疏密有致,严肃、规整。

三、《琅琊刻石》的书法美学

(一)从内容上分析

《琅琊刻石》是秦始皇为弘扬自己的成功盛德实践于石头上书写的活动。全文文辞体例为四言诗,在尽量少的文字里传达出更多的信息,更好地起到了嚴明法令的作用。虽然秦代早期文辞内容还不够成熟,但可以看出其逻辑严密、层次推进、扬厉铺排的文体开了汉赋的先河,在文辞上体例是依然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琅琊刻石》在文辞之中充满了意境之美。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相融合的产物。《琅琊刻石》文辞的表达主观表现在秦始皇对天下子民殷切希望的直抒胸臆,客观则是将秦始皇命令的内容刻在了石头上,其气势之宏大令人震撼,笔势之粗犷又显自然与浑厚。

(二)从形式美分析

《琅琊刻石》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线条外,就是其字形瘦长且有固定的比例,相比于其他秦代小篆更具有形式美,即线条的组合符合人们的审美活动,遵循着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可从对称均衡、比例——“黄金分割率”两点进行阐述。

1.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是秦代小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秦早期的《琅琊刻石》也是如此。其对称表现在《琅琊刻石》的单独字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能明显看出其或在左右,或在上下中间如同有一条隐形的中轴线将其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要么左右部分均等,要么上下部分均等;均衡表现在该刻石在用笔上有粗细变化,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在节奏上有快有慢,使得刻石看起来稳重却不呆板,所以《琅琊刻石》对称的同时又富有均衡性。

2.比例——黄金分割率

《琅琊刻石》字内空间比例值得深入研究,该比例从哲学性来说接近黄金分割率,在审美视觉上充满和谐与变化,沉稳中带有活力,十分唯美,使人感到舒服、惬意。黄金分割率指的是大小(宽长)的比例相当大小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列为公式为a∶b=b∶(a+b),且黄金分割率的大小的近似值是0.618。以《琅琊刻石》中的例字“其”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将“其”字缩小至一定比例,宽为3.0 cm,那么长是3.2 cm,将“其”字上下部分进行拆分,其中上部分(a)是1.2 cm,下半部分(b)是2.0 cm,则a∶b=1.2∶2.0=0.6,a+b=3.2 cm,b∶(a+b)=2.0∶3.2=0.625,经实际测量可得出,a∶b≈b∶(a+b)=0.620,接近黄金分割率0.618。用同样的方法去测量《琅琊刻石》中的其他文字也可以得出其比例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率。

四、结语

《琅琊刻石》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在书法层面,书法的技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将黄金分割应用于书法创作中,为小篆比例上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时为篆书字体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创新元素。在书法美学层面,字内上下比例更是接近了黄金分割比0.618,这是该刻石最具有特点的一面。这为《琅琊刻石》的书法美学探究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可将书法黄金分割与人身体比例等其他层面相结合,从而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学习。

(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文辞刻石小篆
宋伯军小篆作品
一本读不完的书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浅谈对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几点认识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咬嚼:让课堂建构更灵动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小篆的笔顺特点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