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佳
伴随着音乐响起,在艺人的操控下,剪影在泛黄的影布上舞动……
一场由儿童绘本改编的孝义皮影戏上演了。
孝义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是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的戏剧形式,它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展示。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在光线照射下,半透明的幕布上显现出动态的形象。孝义皮影戏的影偶造型逼真,色彩明亮。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戏就是其中一种,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人们将皮影戏称为“灯影儿”“纸窗子”。孝义皮影戏以麻纸作幕布,影偶由牛皮雕刻而成。“以牛皮制作的影偶线条粗犷且耐用,不易折曲。”雕刻前,需要先把牛皮浸湿、压平、晾干。
制作一个影偶,大致需要画纸稿、描样、湿皮、打戳子、雕刻、上色、压平、组装、安装操作杆9个步骤。“80后”郭伟伟是孝义市民间艺术研究院皮影创新工作室的雕刻师、孝义皮影戏传承人,图中郭伟伟正在用钢针描样。
郭伟伟正在打戳子,勾勒影偶的轮廓。
雕刻师用不同的刻刀,刻画出影偶的细节。
孝义皮影戏的影偶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影偶的着色一般多采用对比强烈颜色,比如绿、红、黑等。影偶着色采用两面上色的方式,所以正反欣赏影偶效果是一样的。
影偶着色后,要经过脱水和定型,缀接订制。图中郭伟伟正在组装影偶。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古老而独特,唱词中的方言颇具特色。59岁的侯孝娥曾是孝义市木偶皮影剧团的一名艺人,她说:“皮腔是孝义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当地人又称‘孝义吹腔。”退休后的侯孝娥依然在表演孝義皮影戏,她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可以历久弥新。
光与影,人与戏,一个个影偶通过艺人们的手“活”了过来:雕刻师们日复一日刻画着生动的影偶,艺人们夜以继日地练习手指操纵、唱腔曲调、剧情记忆。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孝义皮影戏,侯孝娥和其他艺人根据儿童绘本改编了剧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孝义皮影戏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用光与影的默契交融,演绎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截至目前,孝义皮影戏剧目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近年来,搭乘文旅融合的“顺风车”,孝义皮影戏走进了景区,走入各方游客的视野中。通过与孝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举办非遗实践基地,孝义市民间艺术研究院每周二、四选派传承人或专业教师去学校授课,让更多学生认识这门传统艺术。在坚守与创新间,在光与影间,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孝义皮影戏正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