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冬梅 杨红龙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其中的各项知识点需要学生扎实掌握。数学较为抽象,学习这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概括能力,因此,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还需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从而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更多自主研究的实践机会,较好地与生活相互联系,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以灵活自如地运用,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一、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枯燥
数学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学习数学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跟数字打交道,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数学是那样枯燥乏味。再加上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逐渐消失。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总是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觉得并不需要再有所创新,只要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就可以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仍旧无法改变用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其优秀与否的思维。也正是因为这种陈旧的思想,使教师一味地采取灌输模式教学,学生只能一味地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更多的是对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进行培养,也就是通过学生自行发现和研究去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外,研究性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生间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作为课堂主体,领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以被动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全盘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极大的阻碍。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单单再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探索的过程,在学习中进行探索,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督促学习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再学习”,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环境是决定人才发展的首要因素。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学习不够主动,外部环境因素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略。要想实现研究性学习方式,首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环境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发参与学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环境中来,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配合快乐、兴奋的学习情绪,能够强化、扩散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因此,想要让学生自发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学习中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敢于展示自我,环境因素不容忽视。
(二)善于提炼要研究的素材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知识更是如此。生活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其应用的主要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并将素材改进为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是解决和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点就是对知识的研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教材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将传统的教材知识转变为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投身于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从而促进其产生研究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参与问题解答,并在问题解答中不断探索数学知识,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不断创造学生学习机会
新课程改革确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交流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活跃的舞台,使其具有丰富内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因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学习效果也不同。基于此,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加强合作和交流,能够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从而起到集思广益、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得到准确且清晰的结论。另外,学生在合作交流之中,互相评价、共同成长,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合作和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养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种方法给予肯定,并积极推广。
(四)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操作、实验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直观形象建构知识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与跟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证明吗?在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操作验证。可引导学生这样操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平行四边形;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剪、移、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五)渗透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其结果一般是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要着重学习研究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画图、分类、转化、类比、联想、估计和猜测等。如“转化”这一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武器。我在教学时是采用铺垫、联想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掌握、应用这一思想方法的。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先复习商不变规律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举手者很少。这时我适当地做一些提示: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采用了什么思想方法?以引发学生联想,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在联想的基础上再结合复习题,很容易地想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解决问题。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其实施过程,也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我们要以此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