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珠
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修正和完善,许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逐渐展露出不少问题。为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政府和单位需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文章以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要作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并围绕如何制定财务管理有效策略的问题进行简要探究。
事业单位在推动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政府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国家财政运行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机构之一,其建设效益也获得了改善和提高。同时,受多方面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存在弊端,民众及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也日渐上升。为此,事业单位需重视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事业单位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执行政府行政职能性质,进行公益服务的组织,其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不仅关系到单位自身的运转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事务运行质量。特别是作为中心环节的财务管理问题,其管理的成效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会事务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做好财务的管理,可以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减少运转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过程而言,可改变传统模式下无标准可依、无数据可参考的状态,帮助其有序、有效的进行事务处理。即使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能按照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另外,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财务人员的合理调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将具体事务的责任分配到人,便于各项工作按进度有序执行。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内部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转,也更利于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行政单位和其他企业不同。行政部门的各项财务拨款都由国家统一调配,普通企业大多是自负盈亏的财务模式。而部分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来源和财务支出都是个性化的方式,少数事业单位可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贴。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才能为发展各项事业提供保障。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的專业水平、业务能力及基本素养有待提升
1.不难发现,财务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相当一部分来自中高职类院校。该类院校的普遍问题是学生文化水平偏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类人才往往适合完成固定模式类型的工作,而不适合从事管理岗位。文化水平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独立思考、整体统筹和长远规划的能力,而这恰好是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的基本素养。
2.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变动也随之加快。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通过招考转岗至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即使通过招考,不断注入新鲜的年轻血液。这些人员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事业单位的工作气氛,但部分青年员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业务能力也明显不能适应财务岗位要求。同时,其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认为考上事业单位就解决了工作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意识去提升自我。
3.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流动频繁,一部分财务人员由原单位非财务人员替岗现象,不具备专业的财务资质及素质,不符合岗位素质及业务要求却仍然被安排在财务岗位。这部分人员不仅业务能力不强,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也十分欠缺。不仅是事业单位,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现状。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长远、良性发展需要相关的制度法规作为约束。不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将直接限制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单位内部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虽然陆续推出了许多财务方面的推广政策、财经法规、统一管理制度等,但在落实执行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足。其一,政府方面对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没有严格的监管流程,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减少工作的繁琐性,对于各项政策法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二,不同的事业单位内部也缺乏独立健全的制度管理体系。一方面,人员的工作没有标准可作为参考,人员的行为也没有制度可制约。另一方面,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混乱,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政府和事业单位、单位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大部分制度流于表面,政府部门无法知晓单位对于各政策问题如何看待、各制度落实下去的真实情况如何。单位在运转过程中,也无法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等。三方都无法对现状做出调整和改变。
(三)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规避意识
1.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实施以及各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控。制度的实施是由于缺乏管理体系。如资金管理涉及财务部门岗位分工、单位进出帐管理、出入库管理等问题。目前,大部分单位为由于人员紧缺,普遍延用一人多职的形式,未将会计、出纳、库管等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资金流动性低、资金管理不到位、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
2.事业单位相较于其他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大部分领导和员工对财务管理的意识都十分淡薄,办事全凭经验习惯,各项财务数据的核算不科学,日常事务的处理十分随意。各项财务数据报表、财务资料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流程加以规范,容易造成财务数据存在较大偏差、资料外泄等风险问题。
三、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探析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培训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成效。事业单位可联合政府、院校,三方开展财务行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政府方面,加大对教育这块的资金投入,拟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倡导。给具备专业资质的从业人员适当奖励,激发财务人员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给予专业人员更强大的工作动力,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