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霞
坐在眼前的这个男孩子,愁眉紧锁,有点疲倦地靠在座椅上,脸上似乎蒙着一层氤氲的雾气,让人看不到一点明朗的色彩。他哽咽地说:“我觉得我很差,我对不起我父母,也对不起老师对我的期待!”这个男孩难道犯了什么糟糕的错误了吗?我耐心细致地询问,才发现一切都和学习成绩有关。
他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开朗的男孩,曾经也充满自信,当过班长,多次策划过班级的活动,足球场上也是英姿飒爽的运动健将,引得多少女生为其尖叫呐喊。曾经的他以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然而升入高二后,同学们都开始全力冲刺学习,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上搏出一片天地,不曾想,分数总也上不去,压力越来越大,成绩反而退步。高二分班考之后,他从尖子班掉到了普通班,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进入普通班后,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实总是无情打脸,他的成绩一直没能上去,他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到如今,一点都不想学,学也学不进去。
看着眼前这个男孩,我感到又难过又生气。难过,是因为他所承受的痛苦;生气,是因为他的处境或多或少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联。古代科举逼疯了范进,今日的应试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像这样的孩子,不只他一个,因为成绩不如意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贬低,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开始抑郁,感到自己不够资格存在于人世间。明明是很优秀的孩子,卻因为成绩而抬不起头来,甚至自暴自弃。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教育的哀鸣。
电视剧《小欢喜》里,方一凡和妈妈大吵一架后,大声告诉妈妈:“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在现实中,有几个孩子能够高喊出这句话?我接触过太多因为学习不好就否定了自己一切的孩子,他们都坚信:“学习不好,就代表了自己整个人都差,没有前途,没有未来。”他们陷入了“成绩就是一切”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自怨自艾。
方一凡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有一对讲道理、看得开的父母,这让他缓冲了来自成绩的压力,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好孩子。更多的人没有这么幸运,当周围环境都告诉他成绩好就是一切的时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便难以发现“我不是不好,我只是成绩不好”。
孩子成绩考差了,本来心情就难过,在同学老师面前抬不起头,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父母的责备。父母也往往陷入困惑:孩子明明成绩考差了,怎么还不着急,回到家也不努力学习,却时常在玩手机看电视中消耗时间?于是父母开始着急、数落……
其实,有的孩子不肯学习,不是他不想学,而是害怕学,一学就感到痛苦,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人是会自动回避痛苦的,如果学习带来的总是负面感受,少有成就感,那么长时间以后,他会自然去回避。心中明明知道是不应该的,行为上却控制不了自己,于是内心产生矛盾,自我评价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面对这一类孩子,父母老师总感觉,只要指出他的不妥让他改正,就可以挽回局面,但这样做往往只会加重孩子的“自我贬低”,无法达成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只有看到自己还有能力,还是优秀的,还是“好孩子”,才有力量去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而我们的教育系统很少会鼓励我们去告诉孩子:你也是个好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一个:“成绩就是一切!”当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否定自己的一切。假如一个孩子因为成绩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快乐,甚至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时对成绩的追求又有何意义呢?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告诉自己的孩子:“就算你成绩不好,你还是个好孩子,你仍然是爸妈的好孩子。”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