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陈俊武:你92岁上班的样子,好酷

2021-09-22 10:55胡春艳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馏塔流化催化裂化

胡春艳

我愿给你们当后勤部长

陈俊武对化学着迷是从中学时代开始的。他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就是认准了,要学好将来振兴民族工业的实用知识。大二一次参观后,石油成了他心中萦绕不去的牵挂,他刻苦学习。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陈俊武清楚,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将给整个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当时年轻,一心想着把自己的本事用在国家需要的地方。”陈俊武舍弃前景好的东北大城市,直奔抚顺。那里条件艰苦,他却一头扎进车间,干起了人造石油工厂的修复工程。

當时原油产量剧增,可炼油厂加工能力不足,为了设计一种投资少、上马快,对原油只需要中等程度加工的炼油装置,陈俊武大胆提出蒸馏-催化联合装置的技术革新方案,把原油蒸馏和催化裂化两套装置合二为一,直接用高温油气在分馏塔把蜡油拔出,用一个催化分馏塔取代常压和减压两个分馏塔(简称“一顶二”)。很快,这套被称为“一顶二”的装置试运行成功。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世界第二大国。

摸着象耳朵象尾巴画大象

1961年冬,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决定开展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这5个被称为炼油工业“五朵金花”的项目,更像是“五座大山”。其中,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是石油炼制中最重要的加工工艺之一。那个时代,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仅几十套,国外封锁了最新技术。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难度好比一群从来没见过大象的人,只摸到一只象耳朵、一条象尾巴,却必须要画出一头完整的大象。

为了完成任务,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数据和方案。后来他被派往国外学习,站在人家的装置下面看呆了。抱着“宝贝”回来后,陈俊武和技术人员干脆就住在干馏炉旁的简易房里,争分夺秒设计适合中国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第二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4年后,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把我国炼油技术一举往前推进了20年。

走不通也是一种前进

如今陈俊武还会出现在办公室,喜欢关注前沿技术,发现感兴趣的线索,他会“主动跟上去,看看苗头和趋势”,有时他会和年轻人一起讨论,有时也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比较宏观的战略性意见。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必须通过许多人接力奋斗来实现。起初是模仿,稍微有点本事了,就可以站上前人的肩膀,“再往上又上不去了,那你就得成为让别人踩着的肩膀,让别人上”。

陈俊武清楚,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消耗量逐年增加,石油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必要且紧迫。

陈俊武认为,人生难免顾此失彼,总会有些遗憾,投入事业的精力多了,他觉得对家人对自己有所亏欠。“一生未得休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在科学攀登中得到了快乐。”活得有意义,是他的人生价值准则,“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对社会的索取只能适可而止”,“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生活中他简朴,还帮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他把自己的奖金捐给幼儿园和地方民办教师,并设立了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励基金,用于激励年轻人科研创新。

最近,他刚刚统计了中国院士的平均寿命。“我已经活过了平均寿命。”他笑着说,还要再接再厉。

(小林摘自《时代邮刊·上半月》)

猜你喜欢
分馏塔流化催化裂化
粉煤热解分馏系统主要工艺和控制
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器筒体泄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应用顶循除盐技术降低延迟焦化分馏塔腐蚀风险
高温流化糙米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焦化分馏塔顶结盐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浅析
散装水泥运输车流化过程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