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倩
摘 要: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近年来,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不断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学生多元能力发展和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社团;有效途径
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兴趣爱好需求, 自愿组成的,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设立和健全学生社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结成一体,成为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中职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体现职业特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中职学校社团建设现状分析
(一)社团数量偏少,形式单一。文体类、兴趣类社团所占比例较大,公益类、实践类、专业型社团建设有待加强。
(二)师资力量不足,活动经费有限。社团指导老师大部分是校内老师兼职,但老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已经很大,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全力保障社团的发展,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于学校经费支持,学校之间差异较大。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品牌效应不突出。很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社团管理制度,精品化社团不多,品牌社团影响力不够。
二、加强中职学校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校不断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学生多元能力发展和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围绕中心、社团工作全员化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立校、系、班三级社团,各社团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目前全校共有学习技能类、实践公益类、文学艺术类、体育竞技类等四大类学生社团50余个,直接参与社团的学生达1500余人,每年推出近20项精品项目参与社团风采展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二)完善制度、社团管理规范化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工作。学校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申请、注册、审批、晋级、评奖、资助、撤销等诸多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做到让社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采用二级管理,引入专业指导。由学校团委负责社团总体管理,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校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全校注册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与服务,并由社团联合会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此外,每个社团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目前我校共有 54名专业社团指导教师。
(三)整合资源、社团活动品牌化
一是打造品牌活动,营造高雅文化。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顶层设计,在扩大活动覆盖面的同时,坚持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每年开展“社团巡礼展演”“魅力女生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比武”等品牌社团活动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二是实现信息共享,扩大社团合作交流。学校社团发展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结合点,发挥社团宽松和多元学生的优势,将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辅助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作用。
(四)强化考核、社团竞争机制化
一是加强对社团干部、骨干力量的选拔、培养。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户外素质拓展、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技巧。同时,制定完整的选拔、考核、奖罚制度,定期对社团干部进行考核,注重社团干部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社团的竞争力,帮助社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优秀社团评比表彰机制。学校依照《学生社团考核指标和实施细则》,每年评出10个十佳社团和5个优秀社团。依据学生社团评定的结果,学校从活动经费支持、活动场地保障、社团干部推优、对外交流等方面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培育精品社团,推进社团建设。
通过实施学生社团建设实践,学校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发挥和发展,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質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和职业认知更加清晰,学校社团品牌创建也有明显成效。“星光”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荣获2020年江苏省中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二等奖,创新创业社团项目获国赛二等奖2个、省级奖项36个,市级奖项28个。礼仪社团、舞蹈社团,多次参加全市大型活动,成为学校展示学生风采的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雍华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77.
[2]酒冒尖,张绍山.中职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困境及有效解决途径探究[J].职业技术,2017(05):91-95.
[3]费葳葳,周学智,姚梦竹,郭铮,李晓中,王子安.基于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团支部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学生社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01):10-13.
本文系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建设研究》阶段成果之一(编号:tjkyblx201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