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敏
摘 要: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思想性格,体会人物魅力,提高鉴赏人物的能力。
关键词:角色沉浸;背景拓展;互为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统编版教材高年段课本中选了许多经典的文章,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一、角色沉浸,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沈从文教写作课,提出要“贴着人物”写作文。福楼拜塑造经典形象包法利夫人的写作秘诀是“我就是包法利夫人”。阅读时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样也要“贴着人物”,成为“包法利夫人”,沉浸到文字世界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创造各种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角色。
课堂实例一:(《景阳冈》教学片段)
教师请男女生各一人上台。
男生读后,师问:他像武松吗?提提意见,怎么改进?
生:读得再有气势点。
男生再读,很有气势。
女生读完后,师:这个同学读得特别好,但是忘了三个字,店家是得意地说。(师拍下胸,竖起大拇指)像这样,再读一读。
女生加上动作读。
男生继续读武松的话,师相机引导:这是冷笑,武松应该怎么笑?(师示范笑)
生模仿师豪迈大笑,继续读。
教师避开对人物进行琐碎的分析,在学生自由读熟的基础上,指名学生上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语气的表达、动作的演示、神态的贴合人物特點。学生沉浸到文中描绘的情境中,语调由平实变得高亢,表情也生动起来,用朗读表现武松豪爽与固执,润物无声地感受人物形象。
二、背景拓展,交流中加深人物认知
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相去甚远,学生品读时对人物的解读甚至会产生误解。课堂上,教师要在紧要之处,补充必要的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课堂实例三:(《红楼春趣》教学片段)
师:文中的放风筝发生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所,一群特殊的人。我们还需要关注课文中人物生活的背景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
(出示相关资料)
贾府:等级分明,礼数繁多。贾府里的男主人们多道貌岸然、假装正经、争名夺利、吃喝嫖赌……
宝玉:贾府二老爷贾政和王夫人的二儿子,是贵妃的亲弟弟。祖母贾母对他爱如珍宝。人们称他“二爷”。
师:贾宝玉的身上有没有等级分明的观念,有没有像贾府其他有身份的男人一样的品性呢?找出描写贾宝玉的语句,结合他的身份,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思想观念看一看宝玉是什么样的人。
生:“宝玉笑道……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这是对宝玉的语言描写。宝玉对身边的丫鬟很了解,知道她们喜欢什么。
师:宝玉担心嫣红找不到风筝着急,派人送去,他体贴下人,没有高高在上的少爷派头。
生:贾宝玉的两个风筝,一个被丫鬟放了,一个被丫鬟送人了,他都没有生气。对丫鬟们很宽容。
师:是的,完全没有显示出等级分明,贾宝玉将丫鬟们看得跟自己一样,是平等待人的。
《红楼春趣》中的贾宝玉,学生初读时只产生心善、性格外露、率真可爱等印象,不觉得有什么独特之处。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文明思想观念的学生,很难对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感同身受。教师出示了文中人物生活环境背景资料,人物的身份地位,再让学生找出描写贾宝玉的语句品读,学生就能感受到贾宝玉的人格魅力:性格率真,没有等级观念,宽容友善,尊重关心他人。
三、互为文本,联结中品鉴人物形象
法国女哲学家朱丽亚·克利斯特娃提出“互为文本”的概念,就是从一个文学作品内容联想到其他有某种内在关联的文学作品内容,比如王国维品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时想到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这样的互为文本,能够使语言丰富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以前感知过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对人物类型有更系统的认知,建立丰富的人物性格图式。
课堂实例四:(《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外阅读交流课)
师:汤姆与贝琪困在山洞里的三天三夜是如何度过的?
(播放电影片段)
师:你从中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汤姆沉着冷静,关爱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抛弃贝琪。
生:汤姆很乐观,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不放弃。
生:汤姆非常勇敢,积极地寻找出路。
师:在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我们感受到汤姆的调皮淘气和机灵。在陷入山洞险境这部分,汤姆积极乐观,冷静沉着,勇敢有担当,这样的变化真令人惊讶。你是否也读到过相似的人物?
生:《喜乐与我》这本书中,小男孩儿马提善良胆小,甚至有点怯懦。当他遇到一只被主人虐待的狗之后,竟能鼓起勇气面对凶暴的狗主人,竭尽全力保护狗,很让人感动。
生:《草房子》里面有一个男生叫杜小康,原本他自信又有点骄傲,成绩很好,后来家里变穷了就变得孤僻。之后他经历了暴风雨的打击,变得坚强勇敢,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
师:阅读时,触摸一个个生动的形象,积极地寻找类似人物的内在联系,将他们从不同作品联系起来,对提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阅读经历,将原来零散的人物形象通过共同的内在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类别,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类别相似的人物形象,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自动化地使用这一策略,获得丰富的人物类别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