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1-09-22 22:37王亚婵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创新路径

王亚婵

摘 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显现了突出的顶层规划、市场开放与天然离岛等优势。但与此同时,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境流动规则薄弱与外资吸纳利用匮乏等问题日渐凸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困厄。针对于此,从新红利、新规则、新链条与新虹吸等维度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跨境开放;创新路径

2021年两会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化发展,促进海南数字产业走深向实。借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优势、市场腹地扩大经济优势以及独立天然离岛区位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应势而动、拔节有声。2020年12月,海南省委書记刘赐贵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每年仅生态软件园、复兴城两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可贡献产值超1000亿元。2021年3月,中国首届数字经济与新消费(博鳌)论坛启动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何丕洁表示,海南将逐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但受限于诸多客观因素,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探究如何凭借创新路径化“危”为“机”,推进海南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优势

(一)顶层规划设计,政策高度集成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既体现在宏观的顶层设计,也体现在微观的政策落地。从顶层设计来看,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以数据信息为基石,在海南自贸港建构新型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海南自贸港规划了11个重点建设园区、制定了39条指导方针,旨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为港内数字产业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保障。从政策落地来看,2020年10月9日,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围绕“五自由一有序”开展创新落实工作,制定18项行动、60项任务清单,旨在全方位、高层次、强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科学顶层设计到政策高效落地,多层面的有力协同体现出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中高度集成的政策优势。

(二)区域市场开放,经济腹地扩大

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的入海口、国家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前沿,在中国数字经济融入国际经贸新格局过程中一直走在第一线。海南自贸港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将数字经济市场对外开放推向纵深,这一举措有力推动区域数字经济腹地大幅扩展延伸,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市场利好。一是跨境贸易市场开放。自贸港深度落实“零关税”,弱化跨境电商商品与服务贸易限制。据海南自贸港发布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海口海关共审批通过跨境数字保税进口申报单125.5万单,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良性增长。在区域市场开放推动下,2020年海南跨境数字零售进口额达5.26亿元,同比增长7.53倍。二是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海南自贸港在数字经济领域先行先试的重点方向。海南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共享和数据业务开放,对增值电信业务进行拓展,逐步取消对外资股比等限制。且自贸港内针对基础电信领域布局全球网络数据交互试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显著促进各类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合理开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据海南省通信管理局数据,2020年1-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电信通讯数字经济产业总营收高达10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领先于国内绝大多数省份。

(三)地理单元独立,经济风险可控

经济风险防控对于实施环境封闭性存在一定要求。海南岛与内地大陆之间横亘琼州海峡,形成天然离岛。这一地缘特性极大降低了经济政策落地风险,为区域“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独有经济体制实施提供现实土壤。首先,离岛优势有利于大力发展离岸金融。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是离岸金融结算的重要手段,在交易结算中可与境外实现无界融通,为发展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交易结算与国际投融资汇兑服务。据相关信息显示,自2019年1月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金融流转体系投入运营以来,截至2020年1月,FT账户共开立主业务账户1.21万户,经由FT账户渠道流转的资金总额已达138.24亿元。其中,跨境收支共计85.07亿元。其次,独立地理单元有利于跨境数据交易。海南离岛优势可促使其脱离内地传统数据管理模式桎梏,逐步布局国际数据流通节点,盘活各类数据资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助力。从2020年至今,阿里、京东、腾讯等数字经济巨头纷纷进驻海南,借力其离岛优势布局跨境数据交易,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厄

(一)宽带网络传输速度缓慢,5G基建推进滞后

从数字经济发展实践而言,海南自贸港宽带传输较慢,5G布局较为滞后,对于跨境通讯造成掣肘。一方面,海南自贸区宽带网络传输速度较慢。据英国Cable.co.uk发布的2019年全球宽带速度报告,截至2019年,中国台湾以高达85Mbit/s的宽带传输速率问鼎全球;新加坡以超过70Mbit/s的宽带在线平均下载速率位居世界第二。与此相较,海南自贸港网络速度较慢,加大了区域与各国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据《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2019年Q2)》统计,海南宽带下载速率平均为31.88Mbit/s。在此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在与国际各国开展数字经济贸易时,极易因网络限制,导致双边及多边信息交流受阻。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5G基础设施推进较为滞后。截至2020年7月,海南共建成5G通讯基站2100余座;而在同一时期,深圳地区已完成4.5万座5G基站建设。不难发现,海南自贸港5G基建布局较为滞后,导致跨区域数据流动屡陷困境,逐渐成为海南数字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二)国际竞争力较低,数字贸易壁垒林立

海南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部国际竞争力较弱、外部国际市场壁垒林立的“内忧外患”。一方面,当前国内数字经济企业经营水平相对薄弱,在全球数字经济产业格局中,中国竞争力较低(图1)。这一问题推及海南自贸港,其在数字经济领域迄今没有涌现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使得自贸港在全球数字经济布局中缺乏足够话语权。且截至2021年初,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838家。但较之于国际其他区域,海南自贸港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数量不足其他区域的1/20。这导致海南自贸港在参与国际数字经济竞争实践中,缺乏大量支撑企业,降低了自身参与国际数字经济合作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际数字贸易壁垒林立对海南自贸区数字企业经营造成诸多限制。例如,华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通讯企业巨擘,对海南数字经济产业走向影响颇深。2019年美國政府对华为提起诉讼,封禁相关技术产品进入美国电子通讯系统,并且要求其“盟友”国家禁用华为硬件设施,致使欧美通讯供应链相关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诸如此类贸易制裁问题的存在,使得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受限。

(三)跨境流动规则薄弱,行业监管机制较弱

受制于跨境数据流动与行业内部监管双重规制的匮乏,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示范逐利行为频发,阻滞了区域数字经济的平稳规范发展。第一,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缺失。当前全球数据规制领域所通行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以美国、俄罗斯、欧盟制定三种规制措施为主。而中国并未针对海南自贸港跨境数据流动出台针对性监管机制,致使自贸港内国际交易中跨境数据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例如,2020年9月,海南省公安厅侦破一起跨境互联网数据诈骗案,牵涉范围囊括新加坡、泰国等诸多国家与地区,涉案金额流水总计已逾5000余万元。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缺失,导致数字经济产业案件缺乏针对性法律依托,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跨境规制匮乏的困厄。第二,行业内部监管机制匮乏。目前,海南尚未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出台针对性内部监管机制,导致诸多侵权纠纷问题进一步凸显。据相关信息显示,2019年9月-2020年9月,海口中院所受理的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多达1686件。其中,著作权案占80.49%,商标侵权占10.32%,专利侵权占5.87%。数字经济产业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企业经营失范行为频发,影响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四)外资吸纳利用匮乏,产业金融支持不足

一方面,海南自贸港外资利用率走低。从外资吸纳额度来看,2012-2018年海南自贸港吸引外资项目总数为604个,实际利用外资804.3亿元。2020年有1005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完成工商注册,实际使用外资194.7亿元。这一数据不仅与深圳、广州等开放前沿试点城市差距较大,甚至远低于苏州、宁波、武汉与成都等地处内陆的二线城市。以苏州为例,据苏州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4月,苏州市引入336个外商投资项目,吸纳新增注册外资达39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1.9亿元。从外资投入产业来看,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利用的主要流向为房地产行业,整体产业投入存在较大失衡现象。据统计,海南自由贸易港房地产行业外资投入占外资投入总额高达76. 63%,制造业却仅占16.52%。在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服务、信息传输技术、科研项目和金融服务等产业中,外资投入占比仅为0.62%。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金融支持乏力。尽管独立离岛区位为港内离岸金融发展提供利好,FT账户实践为国际结算带来便利,但海南自贸港的金融发展仍处较低水平,不足以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撑。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及其衍生产业的经济增加值仅为309亿元,被上海、深圳等内地金融前沿城市分别以5000余亿元及3000余亿元的悬殊差距遥遥甩开。且截至2019年,海南自贸港已有6家企业由于融资问题不得不退市摘牌。受此影响,诸多市场主体对于当地数字经济企业的投资意愿逐步降低,使得本土企业融资与经营难度显著增加,极不利于产业发展。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依托财税营商新政,培植本土“数字经济巨擘”

财税政策作为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在数字经济企业的孵化与培植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海南自贸港应“以新政促营商”,依托于减税、免税与退税等一系列新型税收政策,采取新政倾斜与新型政务平台应用等方式,为本土数字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宏观而言,2020年6月,《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海南自贸港将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海南自贸港应充分利用自身宏观政策利好,在数字经济产业财税实践中进行新政倾斜。除对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继续推行税收优惠外,政府还应尝试为自贸港内的数字企业提供新的财税支持,降低数字经济行业内的企业准入门槛与经营负担。从微观而言,2020年10月,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 (2020—2021年)》,提出推进“一网”办税,实现逾90%涉税服务网上办理,探索深化区块链技术在区域税务征缴工作中的实践。海南政府应深化应用“一网”办税平台,以高自由、低成本的财税征缴服务为数字经济企业营建良好的孵化环境,培植企业竞争优势,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布局世界的数字经济巨擘。

(二)技术赋能“数字石油”,释放公共数据“新红利”

2021年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提出,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应以技术赋能数据通讯基建,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网络配置机制。一方面,海南自贸港应通过5G技术挖掘“数字石油”。海南应落实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信息传输安全保障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持续推动5G产业链各要素技术研发与投产落地,大力推进基础电信企业独立组网,建构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5G应用网络,持续赋能“数字石油”。且在这一过程中,海南应加强5G基站设备迭代优化,推动骨干网向城域网的无界延伸,以“数字石油”建构“数字中国”、“无线城市”。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应通过推动工业级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开发“数字石油”。自贸港应提升主干网络整体承载能力,对区域互联网骨干网进行扁平化改造,在长途网引入单波长达40Gbps的DWDM传输系统,使区域网络的综合传输力得到提升,通过“数字石油”的发掘与应用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助力。

(三)立體对接CPTPP协定,融入国际合作“新规则”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作为国际主流数字经济协定,是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重心所在。2020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表示,中方将积极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针对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遭遇数字壁垒,且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困境,海南应积极推进CPTPP协定,立体对接国际数字经济规则。第一,借力海南自贸港独有的战略地位与开放的经济体系,积极与CPTPP中前沿数字经济体展开立体对接。通过各经济体之间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规则商洽,推动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数字经济协同增长。这有利于采取合规性规则应用规避国际数字贸易壁垒,以规则融入强化海南数字经济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二,利用自贸港地理单元独立、经济风险易控的天然优势,在CPTPP规则下建立多方协同、多元架构的立体化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平台,并借助这一战略支点打造立体国际合作数字经济圈。且相关政府应通过合理协商,以CPTPP协定为载体,推进建构跨境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提升信息资源国际融通的安全性、有序性与规范性,促使海南自贸港有机融入国际合作协同格局。

(四)加快落实“封关运作”,建构数字经济监管“新链条”

2020年1月,海南省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海南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政策制度体系,争取2023年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海南自贸港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快落实“封关运作”,及早弥合数字经济范畴的法律真空,建构高效落地的多部门协同、全流程闭环数字经济监管链条。一是“封关运作”的立法规制。海南省人大应制定适应于自贸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法律制度,为数字经济发展建构顶层监管设计与法制保障,减少该领域对国家宏观上位法的依赖。二是“封关运作”的执法实践。海口海关作为中国海关总署直属的边境机关,应深化“以供应链为单元”的数字经济保税监管体系改革,依托海关总署“云擎”平台开展数字经济大数据模型建设,精准防控跨境数字业务风险。且海关应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保税孵化、数字物流减免税等监管实践相结合,深化5G、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实践,以“封关运作”推动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五)形塑“以商招商”路径,实现境外资金“新虹吸”

为使数字经济发展拥有更强大的资金支撑,海南应以“以商招商”的路径健全第三方招商引资机制。一方面,应打造具有“虹吸力”的跨境产业链、国际价值链。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海南自贸港应对综合竞争力可观的旗舰经济体、垂直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头羊”、高新产业“独角兽”进行重点关注、重点扶持。应使外资企业与资金投入实现“引来一个、扎根一个;形成示范、带动一片”的良性格局,吸纳更多关联领域的境外资本对海南数字经济产业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应借力港澳台开展招商引资。海南自贸港应借力地区与港澳台资源融通平台,以琼籍人士的海外资源为契机,开展数字经济项目推介会与境外资金资源吸纳展,吸收全球客商赴琼投资兴业。综上,双重举措的“以商招商”之下,海南自贸港可以大幅提升外资吸纳水平与外资利用质量,实现对于境外资金的“新虹吸”,以资金支持为海南数字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焱.数字经济对我国EWTO规则带来的影响及升级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21(1):49-52.

[2]华欣,汪文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东盟数字合作的新支撑[J].对外经贸实务,2020(9):15-18.

[3]克甝,杨习铭,蔡青青.“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建立数字贸易中心的优势与思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9(9):8-11.

[4]刘磊.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制度改革创新的思考[J].国际税收,2020(11):3-8.

[5]曹晓路,王崇敏.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研究——以应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变化趋势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20(4):58-64.

[6]何立峰.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引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0(7):1-3.

[7]金融界.如何助力数字经济新格局,3月25日500人齐聚海口共商区块链发展[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90 2930479619215&wfr=spider&for =pc[2021-3-22].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创新路径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