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良媛
两三千年前的中国,一没桌子二没椅子,人们席地跪坐,面前摆放一张低矮的案几。你可以伏在案上寫,低头弯腰。更多人选择一手拿窄窄的竹简,一手拿毛笔,“凌空”挥毫——两臂无依无靠,换作是我,一定会手抖。
不少人以为,战国人写大篆,秦朝人写小篆。可是,篆书的笔画实在太复杂,秦国的官吏每天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谁有那么多闲工夫勾勾画画!于是,人们创造出一种比篆书更加简便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这种字体笔画直线方折,把千变万化的线条,简化成区区几种“零件”,书写文件时,除了重要诏书外,一般都使用隶书。像云梦睡虎地秦简里面的法律文书也是用隶书写成的。
到西汉中期,典雅飘逸的“汉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汉字,从此变得好认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