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向花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其中,劳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行和艰苦创新的精神。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美好来源,劳动可以创造艺术、创造建筑、创造美等。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和行为习惯。
凸显学生本位,树立劳动意识
研究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的教学虽能够应付考试,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甚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笔者认为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例如,在讲授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本单元讲述了家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与大家的生活比较贴近。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家务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家务的英语单词呢?你对哪一种劳动最感兴趣?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英语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预习Helping our parents的学习内容,初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并通过讲一讲、说一说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践行了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活跃。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成为课堂的主人公,连班级中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些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随着课堂参与效率的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劳动意识也在英語学习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情境创设可以在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情境,吸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是一种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而英语教材包含一篇篇文章,这些文章由连续的句子和段落组成,词汇量较大、句子结构复杂。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难免会因为看不懂单词、句子而受挫,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能够利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语篇学习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活动。信息化背景下,情境创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创设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只有设置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劳动兴趣。
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对“My days of the week”这一篇小短文进行拓展延伸。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前,教师可以制作学生从周一到周日正常活动的视频。上课时,教师结合多媒体,将这个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当中。接着,教师抛出问题“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chores do you do on holidays”,学生则会迅速回答“It is Monday”,“Washing clothes,washing dishes,sweeping floors,cooking, etc”。教师还可以抛出几个相关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要求学生“Talk about the feeling of doing housework at home on vacation and the reaction of parents”。在轻松的讨论氛围中,学生快速地掌握有关家务劳动的单词和句型,感受到假期家务劳动的有趣,减轻学生对劳动的抵触心理。
增加劳动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
英语学习的重点在课内,但课外学习也是重要的补充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课外实践基地,如一些农场、手工坊等。依托这些有利载体,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收花生、种蔬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劳动的认知,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农作物的英文单词,寻找跟农场有关的英文绘本,推荐给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让学生在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领会劳动的价值,学到更多英语知识。
劳动教育体现在英语课堂中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纯的体力劳作才叫劳动,英语教材中安排的与课文配套的学具制作与生活体验也是劳动。比如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让学生学习之余亲手制作水果沙拉,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和亲手制作完成的喜悦;Project 2让学生制作钟表道具并结合所学句型进行语言训练,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英语知识活学活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及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的应用,也为拓展劳动教育的阵地和途径提供一个新的途径。要整合英语教学内容,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更好地抓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机,可以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