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功
我步入市老年大学的艺术殿堂已有十数载,在追求各种艺术的道路上,感恩于老年大学的各位老师。他们精湛的技艺,各自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品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这所夕陽仍旧灿烂的学堂里学到了年青时没有机会涉猎的各种艺术。感恩党的政策,让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艺术细胞在不断迸发,重新回到第二青春期。在这里我曾参加了书法、二胡、声乐、舞蹈、英语等各个班的学习,但至今让我不能丢舍的却是英语班,因为那里有一位我终身难忘,德艺双馨的老师——高怡。
高老师是市老年大学一位资深的学识渊博的英语老师。她现年73岁。毕业于大同师范,后来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员。从大同七中到三五二八厂中学,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在学校时是有口皆碑的模范教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主动请缨,继续战斗在市老年大学英语班这个神圣的阵地上。这一坚持又是十数年时间,继续绽放着光芒,发挥余热,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提起高怡老师,谁都知道,她不但英语水平高,而且人品极佳。深受同学们喜爱和尊敬。她的言行经常感染着每一个学员。她虽年届古稀,但却身态端庄,精神矍铄,浑身充满活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每次一个半小时的英语课,她安排的非常紧凑合理,没浪费一分钟时间。她像一台马力十足的机器,在一直不停地运转,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认真细致地授课,生怕遗漏了每一个要点,她的教学方法很好,不但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还能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让每个人轮流做口语朗读,使每个人都有锻炼机会,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谁有不懂不会之处,当堂提出,当堂解决。使大家同步前进,决不放弃一个人。这种方法沿袭多年。因此英语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坚持多年的老学员。不像有的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变更频繁。
回想我上中学时的英语课,那时老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致使不少学生毕业时对应于这门课仍是浑浑噩噩,一知半解,不少同学对学英语感到头疼,上英语课成为负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高老师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带着一颗志在必成的心;带着一颗让每个上她课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心来老年大学任教的。故使得学员们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地进入状态,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着。即使今年疫情期间,网课仍能热情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义无反悔。
识高老师者,未尝不仰慕其为人。她退休不退职,以义务教课为己任,倾心致力于传播自身积累之厚学。凭借她对每个学员的关爱和尊重,建立起与学员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使我们这些人老而心不老的求知者走进了她的“英语世界”,她十数载如一日,勤恳的耕耘在老年大学这片沃土上,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每个学员的心里,温暖着每个学员的心房。而她却从不知倦,乐观常驻,无怨无悔。对比当今社会上的时弊:补一节英语课需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高价学费的世俗尘垢,高老师的奉献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高老师的教学从不以貌取人,亦不低眉权贵,厚此薄彼。她是一视同仁,而且越是领悟慢的人,越是耐心指导,还不时给以鼓励。有几次我因事误了课程,下课后她牺牲个人宝贵的时间为我补课,一点一滴地为我细讲,直至我明白了,她才放心的离开教室。这时已近中午,她还需要一小时的路程才能回到家。这样的好老师,能让人不感动吗?班里82岁的老李,对知识渴望迫使他积极努力,但终因年高学习较吃力,高老师每每不厌其烦的单独辅导他,并送上关切的语言,让老李感动的热泪盈眶;另外,每有新生来上课,高老师便自费买书和印学习资料送与新来者。不管来着呆住呆不住,她都照做不误。这使大家更加敬重老师;高老师与学员相处,亲如兄弟姐妹,谁有疾患,必登门看望。一次闻得我因车祸受伤。她带着班长,支部书记一行数人到我家慰问,送了礼品还为我补了课,致使我们全家人深受感动。
随着英语班声誉的扩大,屡屡又进了新生。为了解决程度不同而又共同前进的问题,高老师又出高招,前半节课先讲新生的内容,旧生跟着重温,后半节课旧生学新内容,新生复习自己所学,这样的方法人人受益。高老师教学层次分明,不教条,不脱离实际,经常金句频出,以幽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学员们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纵观整体,高老师的谦卑、亲和的为人包藏着她的教养,体现着她的人品。对每个学员的关心更是她一贯为别人着想的善心所致。顺应当前公益事业惠及大众的趋势是她对党的事业的忠心。鸟随鸾凤能飞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跟随高老师学习,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到她高尚的做人品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至善精神。
因此,英语班出现了不少榜样人物:宿小燕、宋元林、赵素琴、王月珍、李福义、马丽霞等,他们的英语学的很好,他们能用英语对话,能用英语写作,还能帮老师辅导学员。宋元林本来就是市里著名的女作家,现在她能把英语运用到文章中,经常金句频出,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宿小燕现在英语水平很高,能在网上经常发表英语类的资料,使大家对他们的成绩感到敬佩,感到骄傲!还有……
祝福高老师!祝高老师健康长寿!愿老年大学越办越好,更多地惠及大众,惠及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