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2021-09-22 11:00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课程

目前,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为了保证课程的均衡性,有必要通过整体规划,借助国家课程校本化表达、地方课程整合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呈现等策略,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发挥课程的不同功能,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不同特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学校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主体是学校(学校内的全部课程均被视为校本课程);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执行计划的是地方、学校(在课时安排方面,往往只留出很小部分,用于课程的自主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新课程改革与实验已经走过近二十个年头,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学生成长提供多个平台。

本文根据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从少年儿童成长的本位出发,回归教育本源,依据学生成长阶梯进行梳理,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打造适合我校实际的特色课程“3F”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并通过行动研究进一步修正、完善课程框架,以详实的测量数据、客观的数据分析、科学的实验过程验证此项研究实施所取得的效果,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面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依据

在建设校本课程的问题上,出发点是要克服当下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弊端,讓课程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够展现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帮助其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并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化磨练,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更多启迪和帮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逐渐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让实践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中,要求“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做到主动获取知识和主动发展自我,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或者被强行灌输知识。学生认知行为中,“求知欲”是最强烈的情感要素,也是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维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主动学习意识,发掘出禀赋和潜能,以此驱动后天的成长和成才。(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多维度的——学生既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实现对人类知识经验以及文化成果的认知,也要在特定的认识活动中,产生自主学习和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为此,要求教师要通过活动、交流、交往等,全面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转变身份,从教育客体变成学习主体。(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是个体自行解决真正难题的能力,也是生产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其属性是多元的,该理论的基本结构同样为多元的)不同能力之间既要整合也彼此独立。

二、校本课程及3F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教师用心、用情、用智开展教学工作,也要求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之中,通过潜心研究和教学创新保证校本课程的最终落实。在面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要立足兴趣、自由、未来,建立“3F课程体系”,以此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认为,3F课程立足少年儿童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立场,遵循其发展规律,体现的是一种快乐的追求与境界,让学生们在自由、自然中成就未来唯一的自己。其中,Fun(有趣)能调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Free(自由)能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在深入思考中形成充盈的创造力,美好的教育,从自由的选择开始;Future(未来)扣合我校“为了明天”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做未来世界的主人。基于以上三点,学校以“3F”为课程理念,将“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表达,聚焦培育具有“身心和谐、民族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实验3F课程建设使教师群体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思考、规划学生的发展,以南阳实验学校的课程群落框架雏形为基础,促使各科教师将走向高位审视,关注课程设计的价值、定位、结构,巩固学科课程根基,有效反哺校本课程顶层设计。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宏观建设路径

(一)注重校本课资源开发和评价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预案的制定,按照开发进度选取最适合的方案。在参考了国家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后,对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思考,确定由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实施评价、课程的价值评价组成的新的评价体系。比如,学校开发出《校本课程教师评价单》《行走课程学科小组研学单》《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与学分认定表》等评价单,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要结合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品质、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教师的评价要结合教学实施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效果等;课程的价值评价要以对课程的全过程关注为基础,以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针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结果予以全面衡量。

(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还应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培养。为此,要拓宽教学路径、优化学生的成长成才方式、规范其成才轨迹,让其学习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实际操作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师的传统育人观念,改变其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实践。学校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查指导,全面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三)合理设计育人目标

学习本应是完整的、综合的过程,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客观世界中真实、整体的存在。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不能是脱节的,不能是学而无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刺激与兴奋。为此,学校应充分考虑行走课程在学校的可落地、可操作性,以及行走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资源的选择、现场的学习等每一个环节,都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校根据预设课程方案,提前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学习场景,使之能够产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转化知识的能力。期间,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始终带着准备、带着疑问走进教学场景。

(四)科学实施校本课程

基于3F模式的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创造,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剪裁、系统连接、拓宽延展和灵活运用,并在更新求实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在传统课堂之外开发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植物园等场所,作为新的教室、新的课堂,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中,让校本课程得以全面、系统实施;另一方面,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诉求对课程本身开展价值评估,内容涉及: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资源的评价、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等。

四、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微观建设路径

(一)落实教学要求以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缺少教师的参与和支撑,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无法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该群体的主体性、创造性。一方面,要倡导学生自学和相互讨论,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以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在主动探索和创新思考中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破除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思维定势,能够主动借助新知识,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整体规划中分步落实

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属于全新的专业课程,缺少成型的、成熟的案例。学校组建课程开发中心统筹管理全校的课程规划,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制特点,尊重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集思广益、广开言论。因此,在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上,要以学校整体规划为基础,通过先行试验和寻找突破点,逐渐形成“案例库”。行走课程每年级每期开展一次,形成了九年一贯的学习序列,科技行、淯水行、仲景中醫药文化行、牧场行等一个个精品课程,引导学生研学共进,形成了做深做透研究性学习等主题鲜明的课程模式,并整体规划,分步落实,稳步推进。

(三)通过多元选择完成生长定制

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上,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多样化需求,为所有学生都能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程。多种类、多层次的课程让学生有了自主的选择。每学年开学伊始,在推出整体规划的一系列课程后,让学生网上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报名参加自己所需课程。学校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连贯性特点,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量身定作属于自己的课程。每年开学的入校课程,借助学校的文化景观——泮池,举行入泮仪式,认家、爱家的教育,小学部重习惯的教育,中学部重理想教育;依托自行编写的“行走的风景”“晨诵”校本教材,依据中小学部不同的年龄特点,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打造属于不同年级段的相关课程。

(四)在规范程序中合理开课

规范的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对提升课程管理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为此需要在规范程序中合理开课,并重点完成以下工作:第一,在每学期的预备周,要确定校本课程项目的开发计划,并为此编写教学提纲;第二,要求教师能够坚决执行教学计划并保证实施(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学生需要,编制选课手册;另一方面,教师要按照选课人数予以课程学时的平衡,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门类和上课学生数);第三,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对教学信息进行记录和反思,让校本课程的教学始终处在良性循环之中。

五、结论与展望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重塑和创生,让每一位教师都融入到学校特色文化打造、特色课程建设的大军和洪流之中,这是横亘在实验学校管理层和每一位学科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初尝成功的喜悦后,绘制学校课程图谱、基于学科延伸拓展开发更多的辅助性校本课程等,一定将会经历更加艰难的课程建设历练和磨练。从长远来看,3F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体系,3F课程建设使教师群体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思考、规划学生的发展,在践行的过程中还会再加调整,随着实验学校成长的步伐,3F课程群落必将充盈而美好。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JKGHYB-126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