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大学新生民族刻板印象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研究

2021-09-22 21:16董军史全胜徐晟关宇霞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1年2期

董军 史全胜 徐晟 关宇霞

摘要|本研究探讨蒙汉大学新生民族刻板印象和自我同一性的相互关系,对2504名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蒙汉大学新生的同一性形成状态依次为延缓状态、扩散状态、早闭状态和获得状态。(2)蒙汉大学新生的外群体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中值水平。(3)蒙古族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在早闭状态上显著高于汉族大学新生。不同生源地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差异。(4)蒙汉大学新生在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下与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的相关是不同的。

关键词|蒙汉大学新生;民族刻板印象;自我同一性

1   问题的提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的概念,作为其人格理论的核心在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1]。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发生在青年期后期,它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成年期的开始,个体的大学阶段正处于这一时期。很多青年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从对他人依赖转向独立与自主,在进入大学以后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并开始出现合作与相互依存的需求。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思考:(1)自己的身体、外貌等方面的特征和能力;(2)自己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并寻求合适的表达方式;(3)经历第二分离—个体化过程,面对自主和与他人关系的内在心理重建;(4)在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确立自我感,寻求合适的自我位置;(5)确定自己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6)形成有意义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7)面对人际反馈形成自尊和自我接纳;(8)个人的稳定性和整合感[2,3]。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标志。民族刻板印象是个体对某一民族群体做出的关于其特质属性的概括[4],是对该民族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等作出的概括化看法[5],是民族交往和族群接触中的重要心理机制。民族刻板印象研究在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民族问题现状的认识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民族刻板印象作为对某一民族的民族性格和行为特征高度概括化的认知图式,具有刻板印象最基本的社会认知功能。其一,将群体类别化和低认知负荷。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稳定、牢固的民族基本特质,具有区分群体的功能,能够迅速地将不同个体按民族区别开来,并即刻做出相应的反应,但这种低负荷的表征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误差;其二,对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由于民族刻板印象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它包含态度所具有的社会期望和社会情感,可以自上而下地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产生影响。高承海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彼此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感知到关于自身典型特征的刻板印象[6]。朱洁琼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民族刻板印象,会影响自身的交往取向,通过交往实践对原有民族刻板印象会加深或者形成新的民族刻板印象,进而影响民族间的交往[7]。高承海、侯玲和万明钢的研究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并且民族接触能够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最终改善两者的交往态度[8]。本研究拟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现状,和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自我同一性现状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地成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从呼伦贝尔学院中选取汉族和蒙古族2017级大学新生进行了全部测试,发放问卷2504份,回收有效问卷2177份,有效率为84.9%。其中蒙古族699人,汉族1478人;男生762人,女生1415人;城镇生源1030人,农村生源1147人;家庭所在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1023人,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1154人。

研究采用网络测试方式进行,平均回答时间约20分钟。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

本研究采用郭金山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EOM-EIS-2)[9],该量表包括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共计64题,按6级计分,1代表非常符合,6 代表非常不符合。该量表包含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别包含意识形态(政治观点、宗教信仰、职业和人生观)和人际关系(友谊、交往、性别角色和娱乐活动)两个领域,共8个子量表,即分别为意识形态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的获得型(IDACH)、延缓型(IDMOR)、早闭型(IDFOR)和扩散型(IDDIF)同一性状态量表。该量表适合团体测量,经过广泛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10]。本研究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36。

2.2.2    蒙汉民族刻板印象评分问卷

该问卷采用丁慧芬编制的蒙汉民族刻板印象评分问卷[11],由蒙古族刻板印象和汉族刻板印象两个分量表组成,分别由12个描述民族特征的形容词构成,包括正面个性印象、负面个性印象、文化印象和生活印象四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1代表不符合,5 代表符合,该问卷的信效度较高,本研究中汉族和蒙古族两个样本群体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2、0.761。

3    结果与讨论

3.1 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的总体特征

根据Jones等人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划分标准,按照蒙汉大学新生在四种状态上的得分,就可以把蒙汉大学新生划分出四种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即扩散状态、早闭状态、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处于扩散状态的大学生较少思考自己的未来,外部活动不是个体内部动机的反映,常常是对外部压力的应激反应,平时有退缩和一定的负性情绪状态。早闭状态的大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探索的过程就形成了同一性承诺,个体常常是自我满意和快乐的,他们的价值观、信念等常代表父母或权威人物的价值观和期望。自身面对竞争的能力较低,对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不认同,会采用一定的防御策略来提高自身的自尊,在人际关系方面平和、刻板。延缓状态的大学生正处于同一性危机状态,他们对各种活动投入,愿意和朋友、家长或各种兴趣、知识广博的人交流,还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价值观和信念,易产生焦虑、挫败感和紧迫感,人际关系易变、紧张。获得状态的大学生经历过一段探索过程并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同一性承诺,对未来持乐观主义态度,对新的经验开放、不保守,富有创造性,对活动投入有兴趣,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去倾听和判断,在压力下表现出良好的認知功能,具有明确而有意义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能意识到困难,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并持接纳的态度,人际关系密切[12]。

本研究发现蒙汉大学新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上的人数分布依次为延缓状态53.1%,扩散状态27.7%,早闭状态10.2%,获得状态9.0%(见表1)。说明蒙汉大学新生的同一性形成状态依次为延缓状态、扩散状态、早闭状态和获得状态。

对蒙汉大学新生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特征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发现(见表2),蒙汉大学新生的外群体刻板印象各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中值水平。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当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自尊,个体在确认自己的群体身份时,会不自觉地把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差异扩大化。因此在外显民族刻板印象的差异比较中,蒙汉大学生都会给予对方群体的刻板词更高的评价。

3.2 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差异分析

为了解蒙汉大学新生在自我同一性状态上的人数分布差异(见表3),发现蒙古族和汉族均与总体特征趋势相同。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蒙汉大学新生在早闭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t=-2.390,p<0.05),比较平均数可以发现,蒙古族大学新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新生,其他状态均不显著。又对早闭状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差异显著(t=-3.015,p<0.01)。

对不同生源地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进行差异分析发现(表4),蒙汉大学新生中城市学生在同一性早闭得分(t=2.914,p<0.01)、同一性延缓得分(t=3.467,p=0.001)和同一性获得得分(t=4.513,p<0.001)上显著优于农村学生。城市汉族学生对蒙古族文化印象(t=2.300,p<0.05)、蒙古族生活印象(t=2.685,p<0.01)显著高于农村汉族学生;城市蒙古族学生对汉族正面个性印象(t=3.381,p<0.001)、汉族文化印象(t=2.659,p<0.01)显著高于农村蒙古族学生。

差异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蒙古族大学新生在自我同一性早闭状态的意识形态领域高于汉族学生,这与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有关。蒙古族游牧文化中腾格里信仰、成吉思汗崇拜等都是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它既体现在蒙古族哲学思想、价值体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也是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融入并渗透到蒙古族人民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文化诸方面[13]。这样就造成很多蒙古族学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多顺从权威和重要他人的期望和标准,他们的价值观、信念常常代表父母或权威人物的价值观和期望。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背景,这种城乡差异对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城乡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层面上的,又有文化层面上的。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和城市家庭培养的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自我的认同度和悦纳度等方面会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发现,在意识早闭、人际早闭和总体早闭上,城市来源大学新生的得分都比农村来源大学新生高,这是因为城市来源大学新生的父母在高中及以上学历上和农村来源大学新生的父母差异显著(p<0.001),即城市来源大学新生的父母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对子女遇到的不同问题会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城市来源大学新生可能也认为父母的观点是正确的,更多地遵循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和学习,因此父母的要求与期望对城市来源大学新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在人际延缓和总体延缓上,城市来源大学新生的得分比农村来源大学新生高,这表明相对于农村来源大学新生,城市来源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探索。他们平时的交往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繁多、信息通达,受到丰富的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而启发了对自我的探索;农村来源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领域中则因为交往内容和形式相对稳定,交往范围也相对固定,从而使自我探索处于一种比较缓慢的状态。在意识获得、人际获得和总体获得上,城市来源大学新生的得分都比农村来源大学新生高,这是因为城市来源大学新生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有更好的社会环境,而农村来源大学新生不仅面临着青春期心理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同时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更容易和更多地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所以城市来源大学新生更容易解决同一性危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在对外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上,城市来源大学新生在很多方面也优于农村来源大学新生。有研究表明,熟悉性会对刻板印象有增强作用,城市来源大学新生比农村来源大学新生与外群体接触机会更多,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蒙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而农村来源大学新生因为交往范围相对固定,与外群体接触较少,信息量较少,民族刻板印象的程度不深刻。

3.3 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的相关分析

对蒙汉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表6。

汉族大学新生在4种自我同一性状态上与民族刻板印象4个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相关:(1)在同一性扩散状态上与蒙古族文化印象(r=0.123,p<0.05)、蒙古族生活印象(r=0.157,p<0.01)和蒙古族负面个性印象(r=0.161,p<0.01)呈现显著正相关;(2)在同一性早闭状态和延缓状态上与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不相关。(3)在同一性获得状态上与蒙古族正面个性印象(r=0.251,p<0.01)、蒙古族文化印象(r=0.225,p<0.01)和蒙古族生活印象(r=0.196,p<0.5)呈现显著正相关。

蒙古族大学新生在4种自我同一性状态上的维度得分与民族刻板印象4个维度也呈现不同程度相关:(1)在同一性扩散状态上与汉族正面个性印象(r=0.165,p<0.05)呈现显著正相关;(2)在同一性早闭状态和延缓状态上与民族刻板印象不相關。(3)在获得状态上,同一性获得与汉族负面个性印象(r=-0.333,p<0.01)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扩散状态下,与蒙古族的文化印象、生活印象和负面个性印象显著正相关;在获得状态下与蒙古族正面个性印象、文化印象和生活印象显著正相关。蒙古族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扩散状态下与汉族正面个性印象呈现显著正相关;在获得状态下与汉族负面个性印象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蒙汉大学新生在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中不同状态下与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的相关是不同的。Archer等人的研究发现,大量的获得型和延续型同一性状态的学生多出现在18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早闭型和扩散型学生的人数相应减少,从较低的同一性状态到较高的同一性状态的显著性转变的年龄阶段为 21-22岁[14,15]。对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的纵向研究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是延缓型为最不稳定的同一性状态,大多数在大学阶段的后期转变为成就型。在大学生同一性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成熟的人际关系,对差异产生宽容与欣赏,减少偏见,崇尚多样性。更关注外群体的正面个性印象,减少负面个性印象的影响。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结论,蒙汉大学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同一性形成状态依次为延缓状态、扩散状态、早闭状态和获得状态。在大学阶段,大学环境会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激发大学生对自我同一性的思考和探索,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固的状态。蒙汉大学新生对外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普遍偏高,在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下与民族刻板印象各维度的相关是不同的,如何提高积极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消除消极民族刻板印象引起的偏见,是学校和家庭在大学新生的教育中应思考的问题。学校应激发学生的逻辑、批判思维以及对各种观点的思考,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在人际交往中积极宣传对外群体的正面个性特点的关注,减小偏见,增进民族间友谊,促进大学生的同一性发展。对于家庭,应形成一个民主、温和、开放、自由表达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子女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tryker S,Burker P J.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Identity Theory[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0,63(4):284-298.

[2]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4,24(2):7-11.

[3]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業大学,2006.

[4]BrighamJC.Ethnic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71,76:15-33.

[5]何莹,赵永乐,郑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1(6):21-26.

[6]高承海.民族内隐理论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

[7]朱洁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1.

[8]高承海,侯玲,万明钢.民族接触促进跨民族互动的心理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30-35.

[9]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2.

[10]何小蕊.硕士研究生自我同一性、职业决策风格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11]丁慧芬.蒙汉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差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2]赵炜.军队综合大学本科学员自我同一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13]乌兰.蒙古族腾格里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14]MarciaJE,WatermanAS,MattesonDR,etal.EgoIdentity:AHandbookofPsychosocialResearch[M].NewYork:OpenUniversityPress,1993.3.

[15]杨巧芳,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Z1):19-30.

TheInfluenceofEthnicStereotypeonSelf-identityinMongolianandHanUniversityFreshmen

DongJun1    ShiQiansheng1   XuSheng1    GuanYuxia2

1. AcademyofPsychologyandBehavior,TianjinNormalUniversity,KeyResearchBas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oftheMinistryofEducation,Tianjin;

2.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ulunbeierUniversity,HulunBuir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stereotype and self-identity in MongolianandHanuniversityfreshmen,andconductedaquestionnairesurveyamong2504freshmen.Theresultsshowed that: 1)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of Freshmen in Mongolian and Han universities is delayedstate,diffusionstate,earlyclosedstateandacquiredstate.2)TheaveragescoresofallethnicstereotypesinMongolian and Han university freshmen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edian level. 3)The self-identity ofMongolianfreshmen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Hannationalityfreshmen.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 in self-identity and national stereotype between Mongolian and Han freshmen from differentsources. 4)There ar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y freshmen in differentstatesofself-identityandnationalstereotypes.

Keywords:MongoliaandHanuniversityfreshmen;Nationalstereotype;Self-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