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花,张景,肖健敏,廖衡斌,冷晓明*
1.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核医学部,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150;*通信作者 冷晓明 lengxiaoming@uvclinic.cn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胚胎性实体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90%的患者发病时<5 岁[1]。NB 由起源于神经嵴的未分化交感神经细胞组成,主要发生于从颈部到盆腔和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链上,恶性程度高[2-3]。NB的异质性决定其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少数低龄幼儿部分肿瘤可自发退化或分化为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大部分肿瘤进展为恶性、广泛转移性疾病[4-5]。扩散加权成像(DWI)在NB 肿瘤的分级及实体瘤化疗后的评估中已有报道[6-7],但在治疗后转移瘤活性的评估中应用较少。大多数恶性肿瘤的ADC 值低于良性肿瘤,部分良恶性病变的ADC 值存在重叠。本研究拟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18F-FDG PET/MRI 疗效评估的NB 患儿的影像资料,探讨PET/MRI 的ADC 值在儿童NB 转移灶活性预测中的价值。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1年2月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NB患儿的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病理确诊为NB,并行规范化综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患儿不配合,未完成全身扫描;②近期使用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治疗;③合并风湿免疫病或其他遗传代谢病;④有MRI检查禁忌证。最终纳入37例患儿,男22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3.8±2.3)岁。治疗前NB原发于纵隔7例,腹膜后29例,盆腔1例。所有患儿检查前均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行18F-FDG PET/MRI检查评估全身有无转移及转移灶活性状态。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伦审〔2018〕第1号),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Biography mMR 3.0T PET/MRI扫描仪。18F-FDG(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放化纯度>99%。患儿检查前禁食6 h以上,空腹血糖4.5~8.5 mmol/L;对于无法配合的患儿,检查前需酌情服用10%水合氯醛溶液0.5~0.8 ml/kg;静脉注射18F-FDG 3.7~5.55 MBq/kg,60 min后行PET/MRI扫描,扫描序列及参数:T1WI(TR 3.96 ms,TE 1.27 ms,层厚3.0 mm,0间距,FOV 400 mm,矩阵288×288)、T2WI压脂(TR 3 200 ms,TE 80 ms,层厚4~6 mm,0间距,头FOV 250 mm,颈FOV 380 mm,胸至股骨上段FOV 400 mm,矩阵320×320)、DWI及ADC序列(TR 5 300ms,TE 55ms,层厚4~6 mm,0间距,FOV 400 mm,矩阵134×134);同步获得PET及MRI数据,共5个床位,扫描范围自颅顶至足;补充肺部CT扫描。
1.3 图像分析 参考修订的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反应标准(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esponse Criteria,INRC)[8],NB治疗反应主要分为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反应、微小反应、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按照病灶FDG代谢状态分为CR组及未完全反应组(non-complete response,nCR),nCR组包括部分反应、微小反应、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
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盲法独立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由科室会诊讨论决定。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及代谢,在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获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肝脏SUVmax及病灶最小ADC值,计算病灶与肝脏SUVmax比值即rSUVmax。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ADC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组内病灶ADC值与SUVmax、rSUVmax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存在相关性则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寻找ADC的临界值。
2.1 常规MRI及PET表现 23例患儿治疗后复查达到CR,其中13例常规MRI及PET上无阳性病灶,10例阳性病变无FDG摄取;14例术后发生不同部位的转移,转移灶FDG摄取增高。24例阳性病例中,骨转移22例,淋巴结转移14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3例,肺及胸膜转移4例,1例术后复发并转移,肌肉及皮下转移1例;其中1例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髂骨骨髓活检阴性,PET/MRI提示下肢骨髓转移。10例无FDG摄取转移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图1)。14例转移灶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均高于肝脏本底水平。高代谢转移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显著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图2)。
图1 男,6岁,CR,NB伴骨、骨髓多发转移。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及自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综合治疗后全身PET/MRI评估疗效。左侧髂骨病变T1WI呈等信号(箭,A),T2WI压脂高信号(箭,B),DWI呈稍高信号(箭,C),ADC呈高信号(箭,D),PET/T1WI融合图(箭,E)及PET图(F)病灶未见异常FDG摄取,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G)未见异常FDG摄取,肌肉生理性摄取
2.2 CR组与nCR组ADC值、SUVmax及rSUVmax值比较 CR组ADC值为(2.035±0.228)×10-3mm2/s,显著高于nCR组的(0.727±0.18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57,P<0.05)。CR组SUVmax、rSUVmax分别为1.053±0.154、0.679±0.131,分别低于nCR组的4.294±1.945、2.608±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6、-6.235,P<0.05)。
2.3 两组ADC值与病灶活性强度SUVmax、rSUVmax的相关性 CR组ADC值与SUVmax、rSUVmax值均无显著相关性(r=-0.059、-0.236,P>0.05);nCR组ADC与SUVmax、rSUVmax值均呈负相关(r=-0.685、-0.888,P<0.01)。
2.4 线性回归方程预测nCR组ADC值及其置信区间nCR组的线性回归模型提示SUVmax能反映47%的ADC值变化,rSUVmax能反映77.8%的ADC变化,ADC值与rSUVmax的拟合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由于ADC与rSUVmax线性拟合度更高,采用YADC=1.098+(-0.142×rSUVmax)线性回归方程,预测ADC值解释度更高。取rSUVmax=1时,ADC预测值=0.956,95%CI0.865~1.046,当rSUVmax>1时,ADC预测值<0.956,提示转移灶可能具有肿瘤活性。
表1 nCR组ADC与SUVmax、rSUVmax的回归模型(n=14)
临床上50%的NB患者存在高危特征,如跨腔隙生长、不能完整切除和广泛转移,这些患者长期存活率仅为40%[9]。常规MRI在术前可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及信号特点,与CT检查相比,MRI在鉴别骨髓侵犯、脊髓受累和肝转移方面更敏感[10-11]。然而,对于高危转移性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肿瘤细胞功能学改变早于形态学改变,常规MRI评估价值有限。本研究主要探索一体化PET/MRI的DWI功能参数ADC值与FDG代谢参数在NB综合治疗后转移瘤活性评估中的相关性。DWI序列作为功能成像反映了组织结构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向和程度,常作为临床判别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指标之一。目前关于DWI在NB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前评估,包括术前鉴别诊断、诱导化疗后的疗效评估,而在术后转移灶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由于DWI信号强度受扩散敏感梯度b值及T2透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病灶DWI信号出现假阳性。Ishiguchi等[12]研究发现:体部背景信号抑制全身DWI诊断儿童NB淋巴结及骨转移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ADC值作为DWI的量化参数,反映了组织内水分子的实际扩散能力,在NB诊断及治疗反应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3-14]。Demir等[7]探讨了NB术前实体瘤化疗后ADC值的变化,发现化疗后实体瘤ADC值较化疗前升高,与化疗后的生物学反应相关。本研究中CR组转移灶ADC值高于nCR组,提示化疗后肿瘤细胞坏死,水分子扩散增加,与既往术前疗效评估研究一致。
ADC值反映肿瘤细胞密度,PET参数SUVmax反映肿瘤细胞的代谢强度,本研究中CR组ADC值与SUV参数无明显相关性,推测可能与肿瘤细胞彻底坏死后病变SUVmax参数值相对更稳定,而ADC值受坏死物的影响测量误差相对增大有关。在nCR组中,肿瘤细胞未完全坏死,ADC值与SUVmax、rSUVmax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与rSUVmax 的拟合度更高,rSUVmax 可以解释78.8%的ADC 值变化。肿瘤rSUVmax值相对于SUVmax降低了不同个体注射剂量和检查中非可控因素对测量值的影响[15],因此用rSUVmax作为相关性分析指标可信度更高。既往研究显示:ADC值与组织细胞密度呈负相关,ADC值最小的区域可能反映了肿瘤内最高的细胞面积,与肿瘤分级或侵袭性相关[16-17]。本研究中nCR组ADC值与rSUVmax存在显著负相关,提示治疗后残余肿瘤的细胞密度可能与肿瘤的代谢强度密切相关;将肝脏本底摄取作为参照,当rSUVmax>1时,获得ADC预测值<0.956,提示转移灶可能具有肿瘤活性。
18F-FDG PET/CT能较全面地显示NB患儿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分布情况,但在颅骨转移及中枢转移方面需结合头颅MRI等检查提高检出率[18-19]。本研究中2例患儿PET/MRI检查均提示存在颅骨及脑转移瘤,验证了MRI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近年研究显示18F-FDG PET参数(如SUVmax、总病变糖酵解、代谢肿瘤体积等)可作为NB有意义的预后因素[20-22]。Li等[23]研究发现:骨髓的FDG摄取模式与NB的预后密切相关,局灶性的FDG摄取模式应视为骨转移的先兆,且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大部分NB骨髓转移在CT上常无明显骨质密度改变,而MRI能敏感地探测更多的骨骼骨髓信号异常。本研究中1例患儿综合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髂骨骨髓活检未见明确肿瘤细胞,PET/MRI提示双下肢骨髓信号异常伴糖代谢增高,后经随诊复查证实为转移瘤。常规骨髓活检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对于瘤灶的检测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临床高度怀疑NB复发转移时,PET/MRI在评估骨髓转移上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信心。
NB极易发生转移,经综合治疗后的转移瘤有无活性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初步探索了ADC值与SUV值在转移灶活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未单独分析不同转移部位如淋巴结、脑实质等软组织及骨髓转移灶的ADC值与SUVmax值的相关性。尽管本研究中病例高代谢转移灶大部分集中在骨转移上,但不同转移部位的ADC值可能受组织结构本身的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需纳入更多病例对不同转移部位进行单独分析。一体化PET/MRI集合了MRI多参数多功能成像及PET肿瘤代谢显像双重优势,随着PET/MRI的应用发展,未来可纳入更多的功能参数指标进一步评价NB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