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丽
实施精准资助,就是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基础上,对不同困难程度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资助。从实操层面入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系统和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平台,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工作效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各高校基本上能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高度重视资助工作,资助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资助工作还存在精准度不高、评定方式不够客观等问题。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学生提交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申请表和证明材料等;第二步是成立由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代表组成的班级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召开班级评议会,根据申请材料和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议;第三步是年级评议和学院评议,通过评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类并公示,公示后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上报学校资助管理中心。上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失真问题
一是学生提交申请材料时,可能存在故意瞒报信息或谎报家庭经济状况现象;也可能存在有的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由于自卑或碍于面子不提交申请。这样就导致申请材料与客观事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二是申请材料中的一些数据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例如,家庭年收入、人均年收入等。由于各个地域的家庭贫困程度没有统一标准进行衡量,导致认定工作很难考虑全面。三是在班级评议过程中,有时存在人情票、看脸票,导致评议结果失真;年级和学院评议过程中,评委对学生不熟悉,只能通过申请材料了解情况,还可能存在对于评议文件中的指导意见理解有误或对评议标准处理过宽等情况,导致评议结果不准确。四是对于异议处理,需要学院牵头对学生申报材料及认定过程进行核实,如果核实不认真、工作不到位、方法不科学,核实结果就会不准确。
2.统筹安排问题
高校资助管理中心一般都是按照学院人数分配困难学生认定名额,然后学院按照班级人数将名额划分到各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各班之间分布不均,有的班贫困生达到10人左右,有的班不超过5人。而学院没有将名额进行统筹分配、统一评定,导致有的班存在真正应该获得贫困生资格的学生,因为班内名额有限而没有被认定现象;但其他班有些相对不贫困的学生却被认定为贫困生。
3.重大变故问题
个别学生家庭因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突发重大变故,如何精准地掌握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比较,按照困难程度排序并给予不同档次的困难资助,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所涉及的奖助学金是指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比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以及学校面向经济困难学生单独设立的其他类奖助学金。目前各高校奖助学金评选工作步骤如下:学校发布评选通知—学院辅导员召开专题班会宣讲政策—学生申报并提交材料—材料审核—班级、年级、学院三级评议—公示—异议处理—确定获得奖助学金学生名单并上报。此类奖助学金评选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奖助学金名额分配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分配为例,以往是学院根据学校分配的奖助学金名额,按照班级人数把名额进行二次分配。传统模式下,学院资助资源(名额)的分配缺乏统筹性,导致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与获得的奖助学金等次之间存在不匹配。有的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多,但由于班内名额限制而导致部分贫困的同学无法获得奖助学金。
2.材料使用冗余
在奖助学金评选工作中,假如一名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同时申请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及科技类奖助学金等,因为上述奖项的评选是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的,就会存在学生重复提交材料、学院重复审核材料的情况。
3.学生填报信息错误或不规范
在奖助学金评选工作中,学生填报基本信息时经常出现错误或不规范问题,甚至存在个别学生照搬其他学生的申请理由及其他信息的情况。
4.材料汇总环节过多
以往资助工作中,材料的上报途径为:学生提交—班长汇总—辅导员初审—学院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审核—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审核确认。上述过程环节多、链条长,材料在汇总过程中因师生电脑软件版本不同、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可能出错;材料审核后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错行修改,或者辅导员二次审核不仔细等问题。
大数据是指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据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1]。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可以为我们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与奖助学金评选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目前,在高校中可利用的数据有学生校园卡数据、日常消费数据、缴费数据、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获奖情况等,我们利用大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和奖助学金评选系统,大大提高了困难生认定和奖助学金评选的精准度,使资助工作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开展资助工作的最重要前提,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数据和学生本人消费数据的精准认定系统。
利用系统开展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具体步骤如下:学生登录系统进行申请,填报家庭经济收入数据等信息;辅导员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认定系统经后台计算,得出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系数与排名。将学生校园卡消费数据(特别是在食堂用餐情况)、学习情况、参与活动情况等导入系统,学生消费数据可以作为学生是否家庭经济真实困难的核验项,对于本人消费明显高于全院学生平均水平,且学习、科创、勤工俭学等无动力的同学,辅导员要深入了解情况,对存在以上情况的学生要取消其困难生认定资格[3]。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的构建
该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家庭经济困难系数,该系数综合考虑家庭总的纯收入、家庭总支出、家庭突发意外事件影响、学生消费等要素进行设定。
经济困难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ΣP/ΣR)*A。
(1)K表示家庭经济困难系数。
(2)P表示家庭支出,是指家庭为维持基本生活所进行的必要的医疗、生活、教育、来校往返路费等每年所必需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投资、建房、购车等支出。大病住院、一次性自然灾害等按次结算的项目平均至近三年家庭支出中。
(3)R表示家庭净收入。
(4)A表示意外系数,其系数加权分为以下三类情况,依据受损程度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赋予不同的参考系数:一是高投资失败、购房、买车等突发情况不列入计算,系数加权为1;二是一次性灾害,如洪涝灾害等造成的损失数额以及损失占日常家庭总的纯收入的比重,依据灾害程度赋予1.05—1.5之间的加权系数;三是永久性损害,如交通事故造成永久残疾并影响日后劳动等情况赋予1.55—2.0之间的加权系数。
2.对该认定系统的误差校验
选取某高校300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在2020年困难生认定工作中,使用原来的“班级—年级—学院”三级评议和认定系统同时开展,经过统计发现,两者评出的结果符合度较高。对于表1中三级评议困难程度排序中的第10名和第16名,辅导员通过深入了解,第10名确实比第8和第9名更加贫困,第16名确实比第13、第14和第15名更加贫困。这充分证明了该系统比传统的三级评议更加精准。
表1 2020年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计算结果与三级评议结果对比
1.构建动态资助数据库
通过采集学生学习成绩、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奖数据(竞赛名称、获奖证书照片、比赛级别、获奖等次、团队成员位次等)、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数据(家庭收入项、家庭支出项、家庭意外情况、银行卡号)、学生个人消费数据等构建资助数据库。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合理分配资助金额。当在校学生遭遇重大家庭变故、重大疾病时,可以临时申请学校助学金,学院应对这部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及时给予资助;同时后期可以根据学生使用奖助学金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把握贫困生动态变化,使资助资源真正让贫困生受益,实现资助更精准、全覆盖。
数据库类似于资助工作的“航空母舰”。其核心意义是一次性审核完毕相关资助数据,当需要开展相关工作时,可以通过程序调用,而不是重复审核并检验。数据库既存储原件照片以供查验,又初步量化,以备资助程序调用。利用数据库进行奖助学金评选工作,能够极大提升资助工作效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数据库为例:同学们参加完各类科创竞赛后,通过系统将获奖信息上报;经审核后信息存储在科技创新数据库;系统依据《学院发展性素质评价成绩计算办法》计算学生科技创新获奖得分。
2.建立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系统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奖助学金评选系统,系统依据数据库来判断申请人适合申请哪类奖助学金,可以解决人工评选中出现的主观影响。
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系统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登录系统—系统自动审核并判断该生适合申报哪类奖助学金—学生根据系统提示选择申报奖助学金类型并提交申请—系统按照项目评选要求提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并计算—系统统计该项目所有参评学生数据并排序—辅导员从后台导出各类奖助学金申请人排序名单。
3.使用系统结果统筹学院资助资源进行精准资助
使用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模型的统计结果与奖助学金系统计算结果,可以统筹使用学院现有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学校与学院设立的专门针对困难生的奖助学金名额,对困难生进行精准资助与统筹资助。由于各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分布不均,需要学院统一、精准评定;由于困难生人数较多,需要在扩大受资助面与特殊困难学生足量资助两个原则之间进行统筹。
(1)国家助学金评定。首先,把中央与山东省下发的建档立卡、孤儿、烈士子女、重残、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六类特殊学生优先全部给予三档国家助学金;其次,若学院三档国家助学金名额不足以全部资助上述学生时,依据系统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系数与排序,依次顺延至二档、一档国家助学金。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依照困难生系数排序依次认定,直到国家助学金名额发完为止。
(2)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评定。奖助学金工作系统首先审核国家、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申请人资格(已经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者无法申请,条件不符合者无法申请);然后依据困难生系数、智育与综合评测成绩排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奖等数据进行量化,给出评议值与排序,并对已经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进行特殊标记。由于特殊困难同学较多,三档国家助学金名额较少,原则上大额奖助学金尽量扩大覆盖面,并对困难生系数高的同学进行学校、学院其他奖助学金的资助。为了使更多困难生得到资助,系统对同时有资格获得三档国家助学金与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的同学进行二选一操作,国家助学金与励志奖学金各自的空缺名额依据各自认定排序进行顺延。
(3)其他类奖助学金的评议。 首先审核申请人资格,除了审核基本条件外,还要统筹学生已获得奖助学金情况,对于困难生系数在全院困难生前20%的同学可继续作为其他类奖助学金申请人,20%之外的同学原则上不能再申请其他类奖助学金;然后对申请人依据量化结果进行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确定候选人名单并公示。
资助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与育人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奖助学金评选系统,可以深入分析出每个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消费情况、学习情况和参与活动情况,从而对贫困生进行分类,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精准教育,实现精准育人[4]。
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校园卡消费用途、日消费额等数据,对于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大多数同学的学生,从学院爱心库、社会在学院设立的奖助学金中定期给予一定补助;在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时,优先将工资金额较高的岗位提供给困难系数较高的同学,达到资助育人关爱无声胜有声的目的[5]。
动态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智育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宿舍卫生成绩、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情况等数据,时时关注困难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对于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明显回落和长期落后的同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学习指导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将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依据数据库系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银行,记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情况,同时以系数的形式折算进奖助学金评选系统中,依据系统数据评定“爱心先锋”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和社会,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感恩的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资助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必将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资助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能够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在学院资助系统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统一的资助要素量化赋值及加权标准,就可以逐步向其他学院推广使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困难生认定系统和资助系统不但有助于指导全校各二级学院资助工作的开展,可以保证资助工作更加客观公正,而且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精准育人的效果,为高校资助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