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河畔的“阿吾勒”,红叶林间的“阔西安”

2021-09-22 03:04文图汪梦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人类居住 2021年1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红叶村民

文图|汪梦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引言

在祖国遥远的西部边陲北疆,有这样一个村庄,置身于四面环山的雾凇小镇,村东有大片红叶林,林间有一条湍急的大河从村旁蜿蜒而过。2019 年以来,这里进入了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践行着“两山理论”的发展理念,俨然在旅游扶贫上走成一个先行者。

美景为风:走进合孜勒哈英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镇,有一座小村庄,布尔津河从其东侧蜿蜒穿过,它的名字叫“合孜勒哈英村”,人称布尔津河畔的“阿吾勒”1阿吾勒:哈萨克语,牧民聚居地。。“合孜勒哈英”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红叶”,这便是以它侧畔最美的景色来命名的。

合孜勒哈英村孕育于布尔津河的臂弯中,布尔津河两侧郁郁葱葱的新疆银灰杨绵延数里,怀抱着冲乎尔镇的数个村落,它赋予了合孜勒哈英村不寻常的生命气息。

1.布尔津河与红叶林

2.冬季布尔津河畔的雾凇

3.布尔津冲乎尔乡冬与夏拼贴图

炎炎夏日,村中的孩子们褪去上学的疲惫,在河里沐浴嬉戏,劳动者们掬起一捧清冽的河水洗去一日的风尘。栖身河畔的小羊“咩咩”地叫个不停,幕天席地下孩子们转过身来笑容洋溢,过路的姑娘们不由得捂住双眼,羞红了脸。

到了秋日,河畔的新疆银灰杨红遍山野,尽显红叶林之本色,而红叶林间的“阔西安”2阔西安:哈萨克语,牧歌。也别有一番风味;冬日里树叶落尽,枝头挂上雾凇,映在晨光下,晶莹剔透,美如画。

都说徜徉在新疆,每一步都是美景,置身于合孜勒哈英村深处的红叶林,逐水草、戏牛羊、观美景、唱起牧歌、跳起“黑走马”3黑走马:哈萨克语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产业为骨:三产联动,村民吃上“旅游饭”

合孜勒哈英村建立于2016年,由原布拉乃村改建,是布尔津县和冲乎尔镇为打造布尔津河河西旅游廊道进行的战略布局。村落位于布喀公路4布喀公路:连通布尔津县和5A 级景区喀纳斯的公路。东侧,是盘山道下进入冲乎尔镇的第一个村落,也是喀纳斯旅游沿线的重要节点,承担旅游接待和文化体验的重要职能。

聚居于冲乎尔镇的哈萨克族牧民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由游牧转为定居,合孜勒哈英村的建立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自给自足安如山:产业现状

在游牧民族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村民们还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用“以农养畜”的方式,种植着饮食和饲养所需的作物。部分村民在旅游淡季回到山上放牧,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部分村民则只是在家中养上几头牛羊,算是留下游牧生活的一些符号。

如到哈萨克族牧民家去做客,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吃到主人亲手制作的奶疙瘩、酸奶、风干肉、果酱等美食,可谓是天然无公害,且别有一番风味。巧手的女主人们大多精通哈萨克刺绣,家中的地毯、靠垫、挂饰、传统服饰,大抵都是她们的杰作。

合孜勒哈英村早期的一、二产业还很难称之为“产业”,均是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尚不能成为稳定的经济来源。每到旅游旺季,旅游接待工作却如火如荼,早期的旅游接待主要形式是饮食和住宿。孩子们也是第三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从业者,他们对普通话的熟练掌握和机灵可爱的形象,成为大人们开展旅游经营的重要助力。

如火如荼金饭碗:产业策略

在旅游扶贫上,布尔津县有高招: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通过体验式旅游增强了游客的深度参与及在地生活体验,又带动了餐饮业发展和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这一点在合孜勒哈英村有突出体现。

在布尔津县政府和冲乎尔镇政府的支持下,合孜勒哈英村成立了“红叶林”民俗家访协会,以“支部+协会+村民”的经营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建立协会,村民可自愿加入成为会员。村民具有独立经营民宿、接待游客的能力,并接受协会的统一管理。

4.冲乎尔镇大巴扎特产集市外景

5.红叶林中嬉戏的哈萨克族少女

在民俗家访活动中,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哈萨克族朋友家做客,共饮佳酿,共尝美食,弹起冬不拉5冬不拉:哈萨克族传统乐器。,跳起黑走马,体验原汁原味的哈萨克族风情。如果能在冬日里冒着严寒前来,那还能体验到别样的冬日风情。让村里的哈萨克族朋友架着马拉雪橇到冲乎尔镇大巴扎6巴扎:维吾尔语,集市。去,看一场雾凇节的表演;纵然身处零下20 度的严寒之中,也可将寒气都驱散了吧。而在游玩之余,也完全不必有关于价格、服务方面的困恼,在协会的管理下,一切旅游项目都正规、合理、安全。

为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布尔津县在冲乎尔镇成立了奶制品合作社和刺绣合作社,其中刺绣合作社位于合孜勒哈英村。在多方的努力下,合孜勒哈英村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逐步流入旅游市场,村民生产的牛奶和刺绣有了销路,也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去。

合孜勒哈英村的旅游扶贫政策使村民和旅游业相互成就,目前合孜勒哈英村三组的村民绝大部分已经吃上了这碗“旅游饭”,而一组和二组的村民加入其中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合孜勒哈英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旅游扶贫答卷。

文化为魂:推进文旅融合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成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被推到更高的位置。布尔津县文旅局也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有了新的思考和布局。

布尔津县这片土地是孕育哈萨克族文化的肥沃土壤,合孜勒哈英村作为布喀公路(布尔津—喀纳斯)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冲乎尔镇的门户,适合作为向游客宣传哈萨克族文化的媒介,且也履行着培育哈萨克族特色文化-旅游之乡的使命。

如若去合孜勒哈英村走一遭,愿意放慢节奏,停留几天,就不难有这样的文化体验:哈萨克族的歌曲旋律简单、悠扬动听,最爱歌颂自然、赞美故乡、吟唱爱情;哈萨克族的聚会中永远少不了唱歌、跳舞,每当冬不拉响起,现场便化作舞池,几乎所有人都可翩翩起舞;只有两根琴弦的冬不拉竟能演奏出千变万化的乐曲;花帽上的羽毛越高意味着越幸福;雪地上赛马和叼羊的矫健青年很容易获得女孩的青睐……

如果能赶上一年当中盛大的古尔邦节和纳吾肉孜节,将更能体验到别样的节日气息:古尔邦节时人们放松休沐,宰牲狂欢,家中的主人切下新煮好的手抓肉,打上一碗奶茶配着酥油,吃撒子的时候蘸上一点果酱,唇齿间留下的尽是浓郁的哈萨克族味道;纳吾肉孜节是迎接春天来到的仪式,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装,以歌舞庆祝;他们用剩余的粮食加上多种辅料煮成“诺鲁孜饭”,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牲畜膘肥体壮。

经过风雨的洗礼、时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哈萨克族文化历久弥新,在布尔津县衍生培育成三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仅将这些文化要素应用在合孜勒哈英村旅游体验项目中,而且依托非遗传承人,开办非遗技艺传习班,更加系统化地实施拯救、传承地方非遗工程,挖掘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6.秋季布尔津河畔的红叶林

7.弹冬不拉的女青年

8.马拉爬犁

9.当地居民打理自家院落

10.合孜勒哈英村刺绣合作社

除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布尔津县还依托合孜勒哈英村打造了冲乎尔镇现代文化旅游项目。夏日里千里花海(尚在建设中)上的风车长廊、星空房、花茶体验加工坊,冬日里的雾凇节、冰雪摄影,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而且实现了旅游四季不打烊。

他山之石:与高校合作,融入新思想

2019 年,我们通过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冲乎尔镇政府取得联系,希望依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的专业背景延续和深入在冲乎尔镇的帮扶工作。天津大学团队提出区域融合视角下合孜勒哈英村旅游业重构实践路径,令其积极响应大喀纳斯旅游区建设,以旅游产业为先锋带动村庄整体发展,并从乡村旅游发展核心、产业外延与生态底线三方面为合孜勒哈英村乡村旅游发展提出规划策略,为合孜勒哈英村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带来了先进的规划理念。

11.旅客在居民家用餐

结语

合孜勒哈英村作为冲乎尔镇的门户和喀纳斯旅游沿线的重要节点,正逐步从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型,从仅有餐饮住宿功能的农家乐形式转化为集旅游接待、餐饮住宿、民俗文化体验、特色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节点。至今,合孜勒哈英村已带领数百名村民脱贫致富,旅游业逐步成为其支柱产业。

四时之景不同,游客能获得全时旅游体验,村民能得到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来源,合孜勒哈英村将成为布尔津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推而广之,合孜勒哈英村的发展模式值得少数民族村落借鉴,既能够让游客获得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又能让保持着原始生活方式的牧民融入现代社会发展,提升其建设家乡的参与度,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红叶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姚红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