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任泳东(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晓莉(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深规院副总规划师刘磊在红荔社区带领孩子们认识社区
伴随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推进,规划师、设计师和社会学家之间有些共识已经逐步达成,那就是:儿童对城市建设、儿童空间的规划等问题应该享有话语权,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意义深远。
1996 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强调“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并直接将儿童参与确定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儿童参与本质是使儿童能够有意识地被纳入到城市决策中去,是儿童权利的回归。
儿童具有极高的可塑性,让儿童参与是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能力的有效方法。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儿童提供了发展参与技能和行使参与权的途径,培养孩子们更积极的自我意识,更强的团队意识,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宽容度和敏感度。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与表达输出,得到思维上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让成人们有机会坐下来认真、系统地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如果儿童习惯于权威,没有机会通过与他人互相尊重的方式来参与改变某种事项,那么他们将无法发展为自主的自我。
2.“大梦想家计划”中李瑞恬同学对城中村改造的议案她说,她希望城中村的孩子们能有音乐接触机会,去享受童年的美好
3.807社区实验室组织的“罗湖区儿童共建城中村友好公共空间”
4.儿童参与的不同组织方法针对年龄比较小,还不能自由读写的孩子,“想象力旅游”绘画法常常成为低龄儿童参与的主要方法
自2016年起,深圳市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在儿童参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深圳的城市规划师、设计师和社会学者们也尝试将儿童参与纳入规划设计与社会实践。通过儿童参与规划设计,规划师们获知儿童更多的真实需求。
深圳在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以及促进儿童参与等方面初显成效,但也真切体会到了推动儿童参与面临的挑战。
较之成人,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耐性有限,儿童理解世界的经验也有限。重视儿童参与的质量,不能用儿童无法掌握的方法对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抑制,不能因研究方法将儿童排斥在外,如采用复杂的定量分析、大量的问卷调查等。需要采用适合的方法,确保儿童最大限度的参与。
5.深圳市儿童参与方面的相关探索
6.儿童参与的幕后工作非常重要儿童参与是件看起来简单,但却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儿童的群体文化中存在“才华”“酷”的等级比较,当儿童显示出显著的能力差异时,部分儿童会陷于迷信权威(成年人、比自己酷的同龄人)的困境。比如让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观点,会出现部分儿童羡慕绘画能力强的儿童,继而羞于自我表达,出现让别人“代答”“代画”的情形。这会导致部分儿童的贡献和观点会影响和主导其他儿童。是否应该承认以及接受儿童在参与中的投入比例不平衡?是否要控制成人想要介入纠正的冲动?如果成人介入,是否让成果变得更准确?还是失真?这些具体问题在儿童参与中都是挑战。
不时有学者批评,部分儿童参与流于表面,是形式化、模式化的一种“表演”,对最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决策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影响。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组织者并没有想清楚组织儿童参与的目的,儿童参与不是重要或必要的环节,成人过度干预让儿童参与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失真等。如何组织好儿童参与,避免让儿童在参与中成为“无用的群众、活动的道具”,而让他们成为更加“睿智、自由、强健的个体”,需要找到更切实有效的方法。
为了聆听孩子们更真实、更有创造力的想法,必须为儿童参与提供足够的自由和宽松的表达环境,改善沟通方式,并进行差异化的参与方式设计和组织。
7.在大梦想家计划中,我们为儿童特制了调研地形图尽可能让儿童听懂,看懂,在同一对话平台是沟通的基础
8.儿童参与中会遇到孩子们各种搞怪的表达
9.“我的社区我做主”工作坊中的“掷骰子答题”儿童参与方式儿童将通过掷骰子决定选择哪个问题,并给出其心目中想要改造的形式及内容
应充分理解“什么是儿童和青少年能力以内的事情”,如果用儿童能力之外的事情来进行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碰撞,儿童往往会变成失败者。所以,尽可能让成人和孩子处于同一对话平台是沟通的基础。同时,成人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儿童的心声。儿童参与会遇到各种各样思维跳脱的小朋友,如“狂草书法家”“惜字如金的小说家”“神游小画家”“密码编译员”等,或者当小朋友有能力通过文字表达,但却选择用“搞怪”的方式去表达时,耐心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忽略其不拘一格的表达,是促成有效的儿童参与成果的关键。
儿童热爱游戏,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来增加儿童参与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平衡“成人的组织度”与“孩子们的自由度”,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人数多少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并设计更有参与感的多元化游戏方式,有助于弥合成人与儿童的认知差异,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取自己熟悉的感知经验,并顺利地表达。在大梦想家计划里,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如公园管理者、爬行期小婴儿、热恋期情侣、带小朋友春游的班主任等角色,来表达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好恶,收获了不少超出预期的亮点和启发。
10.孩子们评价中期设计草案+参与设施设计
11.红荔社区儿童参与中孩子们自己标注:哪些地方好玩,哪些地方不好玩
12.一个孩子在大梦想计划中写下一张纸条:“更多人应被倾听”
因地制宜,在不同规划阶段制定差异性的儿童参与计划,以促成多赢。
在设计前期,先于方案,调研孩子们的需求。在深圳市红荔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规划早期,规划师们曾组织过一场儿童参与活动“我眼中的红荔社区”,通过制作清晰、直观的社区地图,引导儿童认识地图,找到并标记家、学校与日常活动场所,并对熟悉的环境给出评价。工作坊启蒙了孩子们对社区和规划的认知,尽可能地捕捉到孩子们对社区的真实评价,为后续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鲜活的一手信息。
在设计中期,介入方案,引导儿童参与规划设计。让儿童对成人的规划草案进行评价,针对具体设施提出建议,规划师可以将孩子们的合理建议纳入方案。在红荔社区规划中期第二次的“我的社区我做主”活动中,孩子们表达出更倾向于攀爬、蹦床、平衡木一类的挑战性设施,偏好可直接刺激感官的设施,如声音刺激(传声筒、音乐击打)、触摸刺激(沙坑取水器、拍拍乐)、平衡感刺激(平衡木、南瓜转筒、摇摆木马),但是对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常见设施较无兴趣。这些建议有效地完善了方案。
在设计后期,实施规划评估,见证场地成长。儿童参与规划实施评估与反馈,正如让孩子们观看一只小鸡的诞生过程一样,使孩子们和场所的建造过程产生连接,培育儿童的归属感和主人意识。
深圳儿童参与的势头是积极向上的,目前更多体现在参与协商层面,因项目而生。儿童参与尚未形成稳定、一致的发声渠道,也没有实质性地影响“主流政策”的制定。虽然当前不少重大的公共政策都与儿童的教育、健康有关,但是儿童能表达诉求、行使权利的机会仍然很少。儿童参与的道路依旧很漫长,结果固然重要,但将儿童纳入政府政策和规划建设,并将他们视作“城市利益相关者”应该是一个更为优先的事项。
儿童是一个需要被平等对待的公民和社会行为者。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儿童参与让儿童权利回归。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孩子们视作“未来的市民”,他们应当“现在”就被当成一个城市公民,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