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支护锚杆应力分布的研究分析

2021-09-21 11:58杨鹏飞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8期
关键词:离层剪切应力夹角

杨鹏飞

(山西潞安郭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100)

引言

锚杆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矿山工程的加固及地下开采中,锚杆的受力对巷道的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2]。在煤炭的开采中,由于煤炭沉积的分层及与围岩的结构差异,容易引起围岩的沉降不同,从而在围岩层面上产生离层,引发安全事故。文章对离层作用对锚杆的受力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判定顶板的稳定性,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控制围岩的离层作用,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3-4]。

1 离层作用下锚杆受力作用分析及模型建立

在巷道挖掘的过程中,围岩的不协调变形造成顶板产生离层,使得锚固结构产生轴向的拉力,从而影响锚杆的受力。锚杆在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其角度并不总是垂直于顶板,当存在一定的安装角度时,离层对锚杆的作用力更加复杂,不仅存在拉应力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剪切应力的作用[5-6]。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煤矿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锚杆倾斜的工况更为多见。当锚杆与离层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时,锚杆的变形如图1 所示,在倾斜离层的作用下,锚杆产生“S”形的变形。

图1 锚杆受倾斜离层作用变形示意图

采用离散元分析的方式对锚杆的受力作用进行分析,UDEC 软件可以用于模拟非连续的介质,在采矿及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UDEC软件对锚杆的应力进行分析,建立锚杆分析的模型,设定岩层的模型为3 m×2 m,采用的锚杆直径为20 mm,锚杆的长度为2 m,将岩层分为泥岩层及粉砂层,根据离层的位置,设定节理面距离孔口不同的位置为0.5 m。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为上下边界施加垂直方向的位移约束,左侧施加水平方向的位移约束,建立如图2 所示的模型图,由此可对离层作用下的锚杆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图2 离层位置距离孔口0.5 m 处的模型图

2 离层作用下锚杆应力分布的仿真模拟

2.1 垂直锚杆应力分布的模拟分析

在UDEC 中设定块体采用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并设定材料的摩擦角及抗拉强度,由此对锚杆的应力作用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如下页图3 所示的锚杆的轴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图。从图3 中可以看出,在弹性状态及弹塑性状态下,锚杆的应力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别,弹塑性分析过程中,节理面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产生一定的破坏,使得锚杆的应力分布产生变化;锚杆的应力沿着节理面的位置变化,离层的位置对于锚杆的应力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

图3 垂直锚杆的轴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

2.2 倾斜锚杆应力分布的模拟分析

对锚杆倾斜时的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在离层相同的位置处,设定倾斜离层与锚杆的夹角为10°~90°之间,当夹角为60°时的模型如图4 所示。对此时的锚杆应力进行分析,得到如图5 所示的锚杆的应力变化图。

图4 锚杆与离层夹角为60°的模型图

从图5 中可以看出,在倾斜离层的作用下,锚杆的应力作用沿着倾斜的方向分布,且在弹性状态下,锚杆的轴应力及剪切应力均呈现较大的变化,存在较大的梯度;在弹塑性状态下,锚杆的应力值分布较为平稳,在离层位置处的变化梯度较小。改变锚杆与离层位置的不同夹角值,对其锚杆的轴力进行统计并作图,得到如图6 所示的锚杆的轴应力与离层夹角的关系曲线。

图5 倾斜锚杆的轴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

图6 锚杆轴应力与离层夹角的关系曲线

从图6 中可以看出,改变锚杆与离层的夹角值,夹角较小的情况下,产生的轴应力较小,随着夹角值的增加,则锚杆的轴应力逐渐增加,锚杆起到的抗拉作用越明显。当锚杆与离层的夹角较小时,此时锚杆主要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发挥抗剪性能。由此可知,在进行锚杆的支护时,随着离层倾斜角度的不同,对于锚杆的布置角度及锚杆的选择要进行一定的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锚杆的性能,提高支护性能,保证围岩巷道的稳定性。

3 结语

采用UDEC 软件离散元分析的方式,对垂直及倾斜作用离层作用下的锚杆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锚杆的应力沿着节理面的位置变化,离层的位置对于锚杆的应力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存在倾斜离层时,夹角较小时,锚杆主要发挥抗剪作用,随着角度的增加,锚杆主要发挥抗拉作用。由此,进行锚杆的布置时,应依据地质的变化,合理的选择锚杆的安装角度及选择合适的锚杆直径,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锚杆的性能,提高支护性能,保证围岩巷道的稳定性,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离层剪切应力夹角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动力灾害矿井巷道顶板离层特征研究*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济宁三号煤矿采场顶板离层水对生产的影响
直线转角塔L形绝缘子串夹角取值分析
剪切应力对聚乳酸结晶性能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中血管细胞自噬的改变及低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