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香
(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福建 三明,365000)
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的线形绿色开放空间,一般沿着海岸、河滨、山脊、溪谷、景观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而成,为人们提供贴近自然、观光游憩、骑车慢行、休闲健身的户外活动场所,通常包括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种类型[1]。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居民外出活动时空减少以及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的疏离而加剧的亚健康问题,是城市绿道产生的重要背景。外国绿道发展历史悠久,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已拥有较完善的绿道网络[2],绿道理论研究也随之开展,初期研究主要关注绿道建设中的生态网络与廊道建设[3],以稳定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干扰[4]。随着研究视角逐步多元化,绿道规划与规范化管理[5,6]、公众需求的满足[7,8]以及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9]等问题成为学者们探寻的重点。中国绿道建设始于2010年广东珠三角绿道网,之后,全国各省市开启了绿道建设热潮。目前国内绿道研究成果最丰富的领域是绿道规划建设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10-12],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转向使用者评价,包括游憩偏好及动机[13,14]、满意度研究[15,16]、健康效益[17,18]及居民幸福感评价[19,20]等。已有的绿道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主要侧重使用特征与游憩者满意度的关系,尚未见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影响的相关研究。本文以三明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影响程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三明森林覆盖率达78.73%,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被誉为“中国绿都”。为了更好地将森林引入城市,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让公众更便捷地享受生态福利,2012年,三明市委、市政府规划从梅列区洋溪乡起至三元区荆东村止,依托城镇建成区东面的森林为背景,在海拔300 m左右的山坡上,依山就势建设约40 km郊野型城市绿道。至2018年,已基本建成市中心区域碧桂园至文笔山段,全长20 km,宽约5 m,连接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元国家森林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和3个城市公园(妙元山郊野公园、麒麟山公园、华坪山公园)。绿道全程设有虎头山路、高岩路等5条汽车道连接线和劲松路、绿岩路、图书馆等11条步行道连接线,方便市民进出;建有莲泉、文笔、妙元、仙谷、畔岭等5个小型驿站,妙元、仙人谷、畔岭等3个小型停车场,16个亭廊、16座公厕和若干个休息点,以及给排水、照明、视频监控等配套服务设施。
采用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问卷内容由3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人口学统计特征;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游憩行为特征,包括到绿道所需时间与到达绿道方式、在绿道停留时间、前往绿道频率、到绿道的主要目的、重游意愿等;第三部分为绿道游憩者满意度评价量表(表1)。参考赵飞[16]、罗疑惠[18]等的方法设计量表,预设24个绿道游憩者满意度评价指标。选项设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数值越大越趋向于正向,如1表示非常不满意,3表示不确定,5表示非常满意;最后设计一个开放式问题,进一步收集游憩者意见和建议。调查时间为2021年2月18日至3月8日,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将问卷二维码放置在绿道沿线休息亭,游憩者自行扫码填写;二是调查人员前后分三批次前往绿道,随机邀请游憩者扫码填写,共回收31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为80.4%。
表1 研究维度与评价指标
对被调查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克朗巴哈α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并用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绿道游憩者满意度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总体样本中,男性占样本总量的40.9%,低于女性样本;年龄以中青年为主,18~44岁占55.9%,45~60岁占37%,60岁以上占5.5%,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受到自身条件限制,不愿填写问卷;职业构成上,学生群体占45.7%,公职人员占21.7%,企业员工占13%,退休人员占11%,其他人员占8%,主要是学生群体填写问卷积极性较高;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78%,5000元以上的占22%。总体而言,被调查样本在性别、年龄、月收入、职业构成上均体现多元化特征。
游憩者到达绿道的主要方式为步行和自驾车,分别占59.1%和11.8%,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占9.4%,乘公交的占9.4%,其他方式占10.2%;到达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占64.9%。根据对到达绿道方式和所用时间变量的数据交叉分析,发现72%的步行者在30 min内到达绿道,说明大多数绿道游憩者为绿道附近居民。游憩者绿道重游意愿平均值为4,说明重游意愿较高。
游憩者在绿道上停留时间1~2 h,占40.2%;30 min~1 h,占31.1%;被调查者使用绿道频率较高,62.3%的游憩者有规律前往绿道,较少来及第1次来的分别为32%和5.8%。将停留时间与使用频率变量的数据交叉分析发现,有规律前往绿道且停留时间超过30 min的游憩者占88.6%。游憩者使用绿道的目的,分别是亲近自然并享受清新空气(28.1%)、运动健身(22.9%)、减压放松(20.4%)、社交活动(12.7%)、拓展知识(10.7%)、其他(5.1%)。优良的景观和环境是吸引81.7%的游憩者前往绿道游憩的主要原因。年龄与绿道使用目的交叉分析发现,以减压放松、健身运动为目的的游憩者数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其余目的游憩者数量与年龄增长成正比,说明绿道游憩者主要目的是享受在良好环境下的休闲健身活动,而且不同年龄段游憩者使用目的存在差异。
采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对三明城市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变量进行结构有效性检验,KMO值为0.962,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反映绿道游憩者满意度的24个测量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降维,并结合碎石图曲线趋势,提取4个主成分,得到游憩者满意度的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66%,说明4个因子能有效解释绿道游憩者满意度,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变量建构效度良好,分别命名为绿道游憩设施(X1)、绿道景观环境(X2)、绿道管理(X3)、绿道可达性(X4)。对4个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检验发现,克朗巴哈α系数都在0.8以上,说明问卷总体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强可靠性与稳定性(表2)。
将绿道游憩者满意度4个公因子所包含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发现绿道景观环境因子均值最高,其包含的各项变量均值在4左右;其次为绿道管理因子,各变量均值在3.9左右;而绿道可达性和游憩设施满意度评价较低。主要原因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与绿道沿线游憩设施不完善,开放式问题和访谈调查中多数游憩者希望完善游憩设施和停车场。
由表3可知,绿道游憩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满意度各因子与重游意愿之间有较强依存关系。
表3 因子相关系数表
以绿道游憩者满意度的4个公因子为自变量、游憩者重游意愿(Y)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0.096X1+0.521X2+0.313X3+0.245X4。表4为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方程拟合优度R2为0.439,表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有较大解释力,模型拟合较好;方差膨胀因子(VIF)为1,可见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F=48.677,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DW检验值为1.667,模型通过残差独立性检验,可用于重游意愿估计与预测。
表4 绿道游憩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X1、X2、X3、X4均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各因子对重游意愿(Y)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X2、X3、X4的影响极为显著,提升游憩者满意度可以明显提升重游意愿。根据标准化β系数可知,各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X2>X3>X4>X1,即景观环境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影响最大,其次为绿道管理因子,游憩设施影响最小。
本文以三明城市绿道为例,探讨绿道游憩者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游憩者以绿道周边居民为主,主要目的是享受在良好环境下的休闲健身活动,重游意愿较高。(2)游憩者满意度评价指标可以由绿道游憩设施、绿道景观环境、绿道管理、绿道可达性这4个公因子构成,游憩者对绿道景观环境满意度评价最高,其次为绿道管理,而绿道游憩设施和可达性满意度评价较低。(3)游憩者满意度各因子与重游意愿之间依存关系较强,满意度各因子对重游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景观环境满意度是最重要影响因子,其次为绿道管理因子和可达性因子,游憩设施影响较小。
综合游憩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改善三明城市绿道游憩者满意度评价,提升游憩者绿道重游意愿,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绿道沿线生态景观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游憩者最满意的是绿道景观环境因子,其中绿道空气质量和温度、绿道环境安静度、植被景观美感度等指标评价分值最高。2019年“5·16”洪灾,三明城市绿道近50处地段出现山体滑坡和路面垮塌,致使绿道被迫关闭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目前,虽然已经恢复开放,但多处地段由于滑坡造成的“创伤面”依然明显,严重影响绿道沿线景观。而绿道景观环境、绿道管理是游憩者重游意愿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在对沿途滑坡裸岩复绿时,应注重地质灾害防治,优化、美化绿道沿线生态景观环境。二是增强绿道可进入性,改善配套服务设施。可达性因子和绿道管理是影响绿道游憩者重游意愿的重要因素,外部公共交通便利程度和停车场设置等指标是绿道游憩者评价最低的因子,这也是游憩者选择步行前往绿道的主要原因。此外,调查发现绿道沿线分岔口指示牌有缺失现象,不熟悉绿道的游憩者难以找到合适出口。因此,应在道路分岔口设置明显指示牌,完善与升级绿道沿线公交系统和停车设施,增加无障碍设施、直接饮用水、自助售卖亭等配套设施,在各出入口及偏僻路段设置监控探头,夜间开放路段应加强巡逻次数,为游憩者提供安全使用条件,创造舒适游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