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
2008年12月,本田宣布中止n活动之后仅仅过了一年。FIA召开新世代发动机规则研讨会时,主动邀请了本田先进动力研究所总工程师樱原一雄参加。
在得知Fl打算使用1.6升V6发动机搭配混动系统之后,本田高层和研究所高层都对这一规则很感兴趣。毕竟民用混动技术发展正如火如荼,参加F1多少能对研发本田量产车有所助益。2012年,虽然社内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社长伊东孝绅还是推动了本田回归F1,并希望能再次赢得世界冠军。
2010年,迈凯伦曾找到本田帮忙解决风洞问题。当时,迈凯伦工程师半开玩笑地对本田说,如果你们想回归F1的话不妨和我们联手。2012年,惠特马什亲自拜访本田,希望邀请本田提供发动机。惠特马什见到1988到1992年共同创下辉煌历史的老朋友们时才意识到,本田也希望能再次进军F1。
01.费尔南多·阿隆索:两届F1世界冠军在离开法拉利之后于2015年加盟迈凯伦车队。
02.罗恩·丹尼斯:1980年进入迈凯伦的他,不仅拥有过迈凯伦集团,也曾担任集团CEO。
03.马丁惠特马什:1989年进入迈凯伦,在2004年成为迈凯伦F1车队首席执行官。
本田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他们不仅愿意无偿提供动力单元,并另外提供每年数千万美金赞助底盘研发。不仅如此,本田连车手的工资以及车队营销费用也一并承担。总金额超过一亿美金的赞助,再加上可能赢得世界冠军的发动机,显然对迈凯伦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迈凯伦想要在F1中赢得世界冠军,首先少不了赞助商的资金支持。2013年,成绩一落千丈的迈凯伦失去了冠名赞助商沃达丰。2009年,布朗GP成功夺得年度冠军之后,梅赛德斯奔驰也以厂商车队的身份回归F1赛场。迈凯伦只能以客户车队的身份使用梅奔发动机。
当时,惠特马什和迈凯伦的商业财务负责人约翰·库柏共同与本田展开谈判,几乎每两周就要去一次日本。随后迈凯伦与本田的谈判基本完成,双方提出了长达七年的合作方案。然而当惠特马什信心满满地在迈凯伦董事会上提出时,却遭到了罗恩·丹尼斯的反对。丹尼斯甚至傲慢地将迈凯伦与本田的结盟称做“惠特马什合作”。
并非是丹尼斯有更好的打算,他只是借由反对迈凯伦与本田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惠特马什的不满。前戴姆勒集团CEO迪特尔·泽谢不喜欢丹尼斯。虽然迈凯伦是梅赛德斯奔驰的客户,但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或许现在梅赛德斯与客户车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僵,但是客户车队也很难战胜梅赛德斯车队,毕竟他们没有梅赛德斯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
迈凯伦刚开始使用梅赛德斯发动机的时候,实际上使用的是由梅赛德斯奔驰供应商伊尔莫工程公司制造的发动机。迈凯伦使用梅奔发动机最初的几年,发动机在动力和可靠性方面都很糟糕。
为了拯救迈凯伦的竞争力,惠特马什亲自成立了梅赛德斯高性能动力链公司,并邀请梅赛德斯动力链负责人安迪·科维尔以及伊尔莫工程公司另一位创始人马里奥·伊利恩帮忙。虽然两位技术专家的私人关系并不好,但总算为迈凯伦贡献了一台有竞争力的发动机。
2014年,F1引入了全新的混动动力单元规则。迈凯伦先使用梅赛德斯一奔驰动力单元过渡,转年开始使用本田动力单元。从现在来看,迈凯伦与本田合作的时机过早了一些。为了留给本田足够的时间研发混动技术,先使用梅奔发动机两到三年过渡将是更好的方案。
然而即使是与经验丰富、竞争力强大的发动机制造商合作,从一个品牌换到另一个品牌也充满了困难。惠特马什认为,既然迈凯伦的长期目标是获得冠军,就必须与发动机制造商合作,而短时间的阵痛无法避免。
回顾迈凯伦与本田的初次合作。1992年F1蒙扎站,本田前社长川本信彦宣布“本田将在今年年底退出F1”时,惠特马什也在场。有趣的是,川本社长提前通知了丹尼斯这一决定,但对方没有听清,抑或是没有听懂。
惠特马什回忆,当时和社长的一番谈话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惠特马什说:“我和川本社长表达了我们将一直取胜,之后也要一直取胜下去的想法。川本却回答,惠特马什先生,只是取胜是远远不够的。难道我们的合作不就是为了一直取胜吗?这才是我内心的真实独自。”
2015年迈凯伦决定与本田合作时,本田发动机糟糕的性能和稳定性导致车队表现几乎垫底。迈凯伦与本田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头号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对本田的批评极其露骨,一句“GP2发动机”直接让迈凯伦.本田车队沦为笑柄。
从车队战略角度上来说,提升性能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车手不需要考虑这么远的事,他们只需要考虑下一场比赛的表现就足够了。但是,迈凯伦车队反而被阿隆索的各种言论耍得团团转。阿隆索经常以“车队负责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甚至连当时的迈凯伦投资人曼索尔和董事扎克·布朗都沦为了阿隆索的手下。
對于车手来说,他们主要考虑的不是车队的长期利益,利己主义永远占上风。毕竟冠军只有一个,在F1中自私者恒强,这也是车手必备的素质之一。不过,阿隆索从没考虑过2020年的迈凯伦车队,毕竟他已经做好了离开的打算。
惠特马什深知有必要干预阿隆索对车队以及合作伙伴本田的言论。遗憾的是,2014年8月,迈凯伦车队宣布了与惠特马什“和平分手”的消息。此后惠特马什的工作由丹尼斯接手。
迈凯伦与本田在2017年提前分手。2018年本田转投小红牛车队,随后成绩稳步提升。
当迈凯伦与本田宣布解除合作关系的转天,惠特马什与迈凯伦大股东谢赫·默罕默德吃饭时说:“默罕穆德先生,今天晚上我睡不着。2020年或2021年,红牛将和本田一起获得世界冠军。”
迈凯伦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主动放弃了相当于每年一亿美金的赞助合同。1989年,惠特马什加入迈凯伦车队时,F1还是烟草产业的一部分,当年的赛车仿佛是在赛道上奔跑的“烟草包装盒”。
当时本田不仅是迈凯伦的主赞助商,还是最强的发动机制造商。迈凯伦车队不仅能在赛场上拿下冠军,赛场之外还拥有围场中顶尖的经济实力。这就是迈凯伦能吸引最强车手和最强工程师团队加盟的原因。
如今回归梅赛德斯一奔驰阵营的迈凯伦,想必会对红牛车队在本赛季中的连胜表现感到懊悔。假如现在本田动力单元只提供给小红牛车队,对迈凯伦来说也是巨大的误判。毕竟只要发动机的性能足够出色,那么红牛车队使用本田发动机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田有着独特的赛车文化,和任何其他汽车品牌比起来都要深刻得多。在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去世之后,本田依旧保留了赛车文化,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就是追求极限。回顾本田n历代冠军发动机,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是掌握了划时代的革新技术,而是将现有的技术积累打磨到极致。
每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人们总是会封闭内心。丹尼斯急躁的性格是本田与迈凯伦合作失败的部分原因。当本田发动机表现不好时,丹尼斯没有主动优化管理方式,而是从背后敲打本田,并且容忍了阿隆索在公开场合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本田很难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本田与小红牛以及红牛的表现也证明,F1赛场上合作双方信任越彻底得到的结果也往往越好。而迈凯伦始终不愿向合作伙伴公开赛车的技术细节,这也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研发。丹尼斯坚持不与本田分享任何必要的赛车技术,使得发动机无法与底盘完美匹配。
遗憾的是,即使惠特马什愿意向本田展开胸环也无济于事。惠特马什说:“每当我提出要对本田公开迈凯伦赛车的底盘设计,丹尼斯总是跳出来反对。而且,他在公司内部的话语权很大,我的提案都在他的阻挠下不了了之。虽然没有资格说,但是如果是我的话,肯定愿意让本田和迈凯伦长期合作。我相信两家公司能合作顺利,毕竟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