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超,李燕,罗新超,毛莉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浅表组织肿物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浅表疾病中的病变,多发于患者四肢及躯干等浅表部位,且通常是在临床触诊时发现,该病症主要分型是以病变起源部位为依据,但对于肿块的性质、来源及大小却无法判断[1],因此,该类疾病病理具有类型多,且起源复杂等特点,所以,临床在对病理诊断前,很难对其作出准确诊断[2]。本文探讨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部位浅表肿物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抽取的临床资料131例为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诊的且经病理确诊不同部位的浅表肿物,所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81:50;年龄均为20-86岁,平均年龄为(44.13±3.57)岁。
所有131例临床资料均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超声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方法[3]:一是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12MHz。二是给它过二维超声,对患者肿物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及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血供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分析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不同部位浅表肿物类型。
肿物血流Alder分级评定标准[4]:①0级是指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②Ⅰ级是指可见少量血流,同时可见1-2个细短棒状或点状血管。③Ⅱ级是指可见中量血流,同时可见一个较长血管或3-4个点状血管。④Ⅲ级是指可见多量血流,且可见2个较长血管或5个以上点状血管。
本次分析中所涉及观察指标均通过SPSS25.0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及分析处理。
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不同部位浅表肿物类型分析情况,见下表1示。
表1 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不同部位浅表肿物类型分析
浅表肿物具有分布广,种类繁多及无定处,且发病率高等特点,由于多数肿物大体结构相似,采用超声检查可以将其形态、大小、部位及内部结构等清晰显示出来,以明确区分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病变,因此,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物血流特点等进行判断,有助于对某些肿物穿刺、活检及切除进行引导[5]。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浅表肿物其超声显像各具特点,即[6-11]:一是表皮样囊肿显像特点:大部分表皮样囊肿显像表现为低回声,且部分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少许钙化及囊变。分析结果提示:表皮样囊肿成分具有多样性,因此,其声像图特征也各异;针对部分超声表现缺乏特异度现象,可结合其超声表现特征及好发部位进行诊断,可促进术前诊断率提高。二是腱鞘囊肿显像特点:表现为内透声好,而肌腱旁椭圆形或圆形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则明显增强,且与关节腔相通。分析结果提示:可结合其超声表现特征,做出诊断。三是血管瘤显像特点:显像多见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混合或低回声,且探头加压后即可变形。四是滑膜囊肿显像特点:显像见囊肿内聚集皮脂与表皮角化物,而超声则表现为囊状无回声且内伴细点状回声,同时可与关节腔相通。五是腱鞘纤维瘤及腱鞘巨细胞瘤显像特点:该肿瘤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且生长缓慢的实性结节,为起源于腱鞘滑膜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分析显示,超声进行横断面检查时,临床更倾向于将与肌腱接触面更宽的腱鞘肿块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六是脂肪瘤显像特点:脂肪瘤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属于良性肿瘤,具有生长缓慢特点。该肿瘤超声多表现为偏低或中等回声,其中血管脂肪瘤与纤维脂肪瘤则表现为高回声,且其回声与内部成分具有相关性。七是疣显像特点:超声多表现为增厚的角质层结构,对于疣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只需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即可。八是其他类型浅表肿物:本次分析中其他浅表肿物例数仅为18例,从其超声检查结果看,部分肿物仍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特征,由于其他类型浅表肿物例数较少,本次分析中可见其特异度较少,因此,仍需对其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部位浅表肿物,获得较高的应用价值,超声图像可以直观且清晰地将肿物的形态、大小、边界充分显示出来,且通过血流、回声等情况,就肿物类型做出综合判断,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选取有效的肿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