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梅,喻 沁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超声科,南昌 330095)
腱鞘囊肿与腱鞘巨细胞瘤都是最常见的浅表软组织肿物之一,均好发于关节部位。腱鞘囊肿的常见超声表现为囊性回声,而腱鞘巨细胞瘤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若肿物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结合发生部位,很容易误诊为腱鞘巨细胞瘤。本文报告1例肿物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误诊为腱鞘巨细胞瘤的左腕部腱鞘囊肿,分析2种肿物的超声表现、形成机制和手术方式等。
患者,男,52岁,左腕部绿豆大小肿物,质韧,轻度压痛。因肿物逐渐增大,患者为明确病因于2020年4月20日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检查治疗。超声检查所见:左腕部关节旁以稍高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形态尚规则,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团块表面见桡动脉绕行。左腕部实性肿物,不排外腱鞘巨细胞瘤可能(图1)。患者于2020年4月21日行左腕部体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深筋膜下,桡动脉缠绕,包膜完整,其内见果冻样血性液体。病理结果符合腱鞘囊肿(图2)。
腱鞘囊肿是一种发生于关节部位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韧带、关节囊及腱鞘中结缔组织退变引起的疾病。还有一些患者是遭受外伤引起的。多见于女性,发病部位呈圆形肿块,有酸痛感,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因此早诊断、早治疗腱鞘囊肿至关重要[1]。手部腱鞘囊肿多位于腕关节,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性回声,大部分囊内透声好,内部与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这是腱鞘囊肿典型的超声表现[2]。然而腱鞘囊肿也可有其他多种不同表现,可呈多房状、形态不规则,结节状、内部为低回声或呈混合回声,有时亦可见出血所致的高回声[3]。临床上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2种治疗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挤压囊肿使其破裂,促进患者机体对囊腔液体的吸收;或者使用针头刺入肿物囊腔内,将腔内胶状液体抽吸干净,然后注入麻醉、激素类治疗药物进行封闭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则是直接切除囊肿,具有见效快、缓解疼痛迅速的优势[4]。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或良性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手及足部,在手部的发病率仅次于腱鞘囊肿[5]。腱鞘巨细胞瘤起源于腱鞘的滑膜,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规则或欠规则的低回声结节,血供可丰富或稀少[6]。肿物与腱鞘关系密切,而与肌腱分界清晰,较大者易压迫和侵犯周围组织,肿物多包绕肌腱生长,可呈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后方有时可见回声增强,易误认为混杂囊肿,但彩色或能量多普勒于其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在极少数情况下腱鞘巨细胞瘤可能会发生恶变和转移[7]。常见于手部,只有3%~10%出现在足部,约5%~10%会出现骨侵蚀[8]。目前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但手术切除的主要缺点是复发和关节的破坏,因此有学者建议扩大范围彻底切除肿物以减少复发率[9]。
本病例超声表现为以稍高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团块,实则为腱鞘囊肿内出血所致的高回声。而腱鞘囊肿典型超声表现多为囊性肿物,因此忽略了腱鞘囊肿的可能性。腱鞘囊肿与腱鞘巨细胞瘤均好发于手腕部,但腱鞘巨细胞瘤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而腱鞘囊肿内无血流信号显示,这是超声检查鉴别的一个因素。腱鞘囊肿大部分是由肌腱过度劳损引起的,可以适当休息保守治疗,而腱鞘巨细胞瘤有骨侵蚀的可能,所以它更适合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超声医师在检查时应更认真更全面地分析病例,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以避免患者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