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风险管理对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2021-09-20 12:24谭斌陈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机械性静脉炎导管

谭斌,陈允

(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西 梧州)

0 引言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穿刺并直达中心静脉的穿刺技术。PICC能避免治疗药物产生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不但留置时间长,而且不易脱出,减少了患者的穿刺次数。目前,PICC在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危重患者、化疗患者中应用普遍,为这些患者提供长期支持[1]。但临床应用时发现,PICC的导管维护环节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比如机械性静脉炎就较为常见,常于术后2-3d内发生[2]。当然,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紧张的精神状态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受到操作者操作方法的影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疼痛感增强,住院时间一般也会更长,且会影响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3]。因此,医护人员要对PICC患者的导管风险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加强重视。此次研究中运用导管风险维护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52:26;年 龄25-65岁,平均(55.23±10.36)岁;高中及以上42例,初中及以下36例;肝癌26例,肺癌37例,胃癌1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5∶23;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54.4±11.03)岁;高中及以上39例,初中及以下39例;肝癌30例,肺癌34例,胃癌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PICC置管术要求;②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③患者精神状态正常。

1.1.3 排除标准

①有血管外科手术史,合并静脉血栓病史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伴有相关精神疾病者;④配合度不高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导管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化疗,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经过操作前、中、后风险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

1.2.1 操作前风险管理

选取资深并有PICC穿刺资质护士进行操作并能熟练操作B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提前了解,操作前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根据患者血管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血管置入方案[4]。置管前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置管流程,使患者不必过于紧张,相信医护人员的治疗。

1.2.2 操作中的风险管理

1.2.2.1 静脉的评估

首先,穿刺时要确保一次穿刺成功,且在穿刺时应选择患者较粗的、暴露明显的血管,如果患者血管较细或暴露不充分,通过采用B超下改良式塞丁格技术等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1.2.2.2 穿刺部位评估

PICC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的优点,上臂最粗最直的通路,上臂与身体呈90°角时更容易穿刺。尽量避免肘关节及以下部位穿刺,避免管道受肘关节活动反复摩擦血管壁而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研究组78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肘关节以上的上臂置管。

1.2.2.3 PICC塞丁格技术

改良式塞丁格技术,是近几年开展的具有创伤性小、出血量少、患者疼痛感少、成功率高等优点的PICC置管术,并且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能更直视血管,提高置管成功率。研究组78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上臂置管,其中有47例患者因直视下血管暴露不明显,采用B超下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上臂置管。对照组采用盲穿在血管暴露明显的部位穿刺。

1.2.3 操作后风险管理

1.2.3.1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水胶体敷料具有改善、降低局部血管的张力、血流量及修复能力,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痉挛,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研究组78例患者均在穿管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心)贴10cm×10cm的水胶体敷料,3d后去除。

1.2.3.2 多维度的管道维护管理

利用微信群、健康讲座等推送PICC手臂运动操,置管后指导、督促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促进血液流动,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邀请患者进入医护患沟通群,及时了解管道维护情况,并行管道居家护理的宣教,如淋浴时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等,及时提醒患者回院维护等;对带管出院,路途比较遥远的患者,及时为他与当地医院联系,告知其到定点医院维护;及时电话或微信随访了解管道、穿刺点、手臂活动情况,并建立随访电子档案。对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督促其及时回院,给予及时护理干预[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搜集到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设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发生4例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发生19例机械性静脉炎,两组相比,研究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均未计划外拔管,对照组19例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因疼痛影响置管肢体活动,3例非计划拔管。

2.2 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为(7.5±1.9)d长于对照组的(3.2±1.1)d,导管留置时间为(113.5±16.3)h长于对照组的(79.6±14.2)h,相关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d)和导管留置时间(h)比较

2.3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等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是用于肿瘤患者建立静脉通道。PICC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原因主要是置管操作过程和PICC穿刺静脉对血管有刺激作用[6]。在置管前人员、置管方式的筛选,置管时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置管后多维度的管道维护管理等,运用导管风险管理能降低肿瘤患者PICC术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7],并且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使患者痛苦减轻,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支出,使患者更加满意,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8]。

猜你喜欢
机械性静脉炎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导管人生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