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文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应用,国民阅读的方式和习惯发生了重大转变。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统计,2014年国民数字阅读量和纸质阅读量基本持平,从2015年起数字阅读超过纸质阅读,并且后续几年差距不断扩大[1]。数字阅读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推动了出版界、服务商与图书馆界“纸电同步”的发展潮流。
传统的图书出版业以纸质媒体为主要载体,其编辑、出版与印刷等各个环节均离不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其后电子资源出现,早期多以光盘为载体,如《二十四史》等,方便读者在电脑上进行检索。之后依托互联网技术,配合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一步缩小了阅读在时间及空间上对读者的限制。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将电子书搭配纸书进行销售,各大出版社也都依托自身资源建设自有数据库,如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据库等[2]。
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采访工作中不难发现,实际订购的图书往往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成功交付。究其原因,主要有库存不足、书商没有足够权限拿到出版社资源、图书残损不能加工入藏。受到书率影响,在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采访环节往往需要订购超出预定目标数量的图书。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合格评估指标要求,馆藏资源建设要求纸质资源达到生均100册,年新增量大于L=5×研究生+4×本科生+3×专科生以上,电子资源则要求去重后按照1 ∶1换算。
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截至2021年4月,全校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3 362名,纸质图书150万余册,电子图书146万余册,每年大约需要新增图书5万余册。纸本图书的增加,势必带来馆舍空间的饱和,同时也带来了购置书架、调整架位、经费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而电子资源则不受以上问题制约。
新时期,数字化技术在冲击纸质资源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受读者需求的指向性影响,图书相关行业正呈现出纸质资源的相对没落和电子资源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之下,传统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形势所趋,亦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上游产业生产方式的革新突破,带来下游用户服务体系与时俱进的应变策略——利用新媒介平台开通新业务,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阅读服务[3]。数字化由此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人们每天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如果仍将馆藏纸质图书视为唯一阅读内容进行馆藏资源建设,势必将落后于时代。
后数字化时代,在“纸电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纷纷加强了电子资源方面的建设。
电子图书作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建设方式主要分为四种:包库采购、集团采购、学科包采购、自建数据库。而国外95%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订购电子图书,其采购者经过多年历史变迁,不断转变,由教师选书到馆员选书,逐渐形成了以读者决策采购为主的方式,对电子图书订购包进行采购。此种方式所采购的电子图书覆盖多个学科、多个出版社,降低了图书馆购买纸质图书复本的要求,能够随时为读者提供远程访问,同时成本相对按品种采购电子图书更为便宜[1]。
据已公开发布的各类调查报告,高校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并不能够完全覆盖所有的读者对象。目前,使用电子资源的主体对象为广大高校教师,约占97%。学生的使用情况,则是研究生低于本科生。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有着远远强于学生的科研工作需求,会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频繁使用本校的电子资源;另一方面受限于电子资源数量和学科覆盖率,其专业性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研究者的需求[4]。
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通过了解科研一线教师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去对电子资源进行优化,从而最终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读者活动作为图书馆实现其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要求其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读者推广活动,使读者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内的电子资源及其获取方式和渠道,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和谐的馆读关系。
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目前主要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类推广活动,在邀请各大电子资源商为学生们带来优惠的电子图书资源的同时,通过知识问答、阅读排行等一系列的手段,来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加入电子资源的发展建设中来。
自2011年“网络书香数字图书活动”推广以来,各大高校不断加强其文献资源建设中电子资源的比重,直至2016年其平均值超过了纸质资源。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北邮系统后台,以2015年的馆藏统计数据作为基础,主要选取2016—2018年的馆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3。
表1 2015—2018年馆藏文献数量统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自2016年起,由于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购入了大量纸质及电子资源,总馆藏资源持续增长。表2体现了2016年作为资源建设发展关键性的第一年,其馆藏资源的增量相较于后两年,呈现出了爆发性的态势,尤其是电子资源,第一年的增量几乎相当于其后两年新增资源量的总和。这一方面是建设方针规划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2016年作为后数字化时代的节点,电子资源的总量出现了飞速地增长。表3体现了2016—2018年电子资源在整体馆藏资源中的占比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相对而言纸质资源的占比有所下降。至2018年年底,电子资源的占比虽仍未超过纸质资源,却也趋于接近,呈现出纸电资源同步发展建设的态势。
表2 2016—2018年馆藏文献增量统计
表3 2015—2018年馆藏文献占比统计
后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市场的冷淡以及数字阅读的兴起,向高校图书馆昭示了“纸电同步”这一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的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方针结合馆内现有馆藏资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资源建设配比发展方案。“纸电同步”建设的巨大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放到高校图书馆的大环境下来讲,就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截至2021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购买了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学习考试库、视频音像库、电子图书库以及学术搜索等大类的数据库。其中,针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购买了学术期刊教育专库(CNKI)、学前博士学论文专库(CNKI)、外文教育学专题数据库(SpecialSci),以满足广大教师的科研需求;另外还有学位论文网络版(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库(CNKI)以供毕业生使用;还有针对四六级考试、考研及各类考试的学习库,如英语四六级考试库(新东方)、高教网互动考研精品数据库等;更有世界名校精品课资源服务平台、公开课(银符)这类适合师范生学习使用的视频音箱库。
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过程中,既有以包库采购方式购买的中文电子图书(超星、弘文),还有EBM外文电子图书,实现了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电子资源的共同建设发展。而古籍书库作为图书馆的另一个特色馆藏资源,在购买中华古籍数据库的同时自建了古籍电子图书。
除了以上采购及自建的电子资源外,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试用电子资源,如蔚秀报告厅、世界名画图片库、幼儿教育多媒体资源馆、中科JobLib就业与创业创新知识总库。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在大力发展馆藏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明确认识到图书馆不仅有着提供借阅和读者服务的功能,还应当不忘其“藏”的必要性,持续稳定且有序地进行馆藏纸质图书资源的建设工作。
目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从现状来看,电子资源受限于校园网,仅部分资源可以通过漫游账号进行访问;而纸质资源则受经费及馆舍空间等硬件设施影响,且并非所有的图书都能够实现开架借阅。
从读者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师生都能够主动且频繁地来馆或是访问数字资源。一方面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去勤加宣讲,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现有资源状况;另一方面还需要落实到图书馆自身建设上去,加强学科深度、改善馆舍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优化阅读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