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1 医院骨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膝关节是人体中极为复杂且生理结构最大的一种关节,具有支撑机体重量和完成屈伸、旋转等任务的功能,若长时间、持续性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出现劳损或损伤,进而导致骨性关节炎,该病以关节软骨变性与磨损、剥脱等病变为主,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且活动能力受限,给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大干扰[1]。 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治疗各类骨关节炎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痛感,目前,人工膝关节的机体类型约有100 余种,其中,CR 型假体与PS 型假体的应用较多, 两者与早以往的假体相比均可使患者获得更大范围的伸屈[2-3]。该次研究抽选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82 例患者,主要分析CR 型假体与PS 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8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患者41 例, 男14 例, 女27 例;年44~82 岁,平均年龄(62.83±2.92)岁;左膝21 例,右膝20 例。 B 组患者41 例,男12 例,女29 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2.91±2.88)岁;左膝19 例,右膝23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均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均接受过保守治疗且效果不佳转为手术治疗;均为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研究内容参与协议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通过。
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者;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差者;免疫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史者。
两组患者均在同一手术团队的操作下完成手术治疗, 术中均为进行髌骨置换, 其中A 组患者应用CR 型假体,B 组应用PS 型假体, 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常规予以止血带,麻醉生效后,消毒、铺巾,选择患者患膝前内侧皮肤做切口,于股肌下与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腔,进而完全露出膝关节,将前十字韧带切断并清理关节边缘骨赘, 且将半月板参与切除,并合理对内外侧副韧带进行松懈,屈膝呈90°,施行截骨,其胫骨侧需进行髓内定位,按照内2 mm、外9 mm的原则为在胫骨平台最低点进行截骨,其股骨侧需要根据患者X 线检查中股骨轴线和下肢机械轴线夹角对外翻角进行确认,并调控外旋角度,按照顺序对股骨远端、前后踝与斜面完成截骨[4-5];其髌骨操作时应根据两组患者选定的假体类型,分别选择CR 型假体与PS 型假体,确认适合患者的试模型号并进行安装,在安装后对患者患肢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等功能进行确认,之后进行关节腔冲洗,按照顺序安装适配型号的胫骨、股骨假体并利用骨水泥凝固;接着对关节内残留的骨水泥进行检查,常规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并予以棉垫包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其中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利用患者术后2 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度以及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其中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测试,利用正面有0~10 之间游动的标尺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难以忍受剧痛;膝关节功能利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进行测试,分为疼痛(30 分)、功能(22 分)、活动范围(18 分)、肌力(10 分)、屈曲畸形(10 分)、关节稳定性(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优秀。 康复效果利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予以评估,优为≥85 分,良为70~84 分,中为60~69分,差为≤59 分,康复效果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中例数)/总例数×10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 组在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引流(mL) 住院时间(d)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81.65±8.30 96.01±9.23 7.407<0.001 210.88±9.95 298.03±10.46 38.654<0.001 14.09±2.08 14.11±2.01 0.044 0.965
B 组患者在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度方面的数据显著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度(°)VAS 评分(分)HSS 评分(分)A 组(n=41)B 组(n=41)t 值P 值101.97±4.14 109.61±3.93 8.570<0.001 100.38±3.21 110.59±4.57 11.706<0.001 1.50±0.45 1.41±0.37 0.989 0.326 85.72±3.31 85.96±3.46 0.321 0.749
A 组康复效果中优20 例,良11 例,中8 例,差2例, 有效率为95.1%(39/41),B 组康复效果中优21例,良12例,中7例,差1例,有效率为97.6%(40/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
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设计理念、麻醉技术、材料以及生物力学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更新,现已取得了十足的进步,更给广大医患带来了较大的信心,不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已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谨慎对待[6-7]。CR 型假体是通过股骨后滚运动和较平坦的胫骨平台使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增加, 而PS 型假体则是利用胫骨中央柱和股骨凸轮来做到股骨后滚[8-9]。临床认为,CR 假体相对而言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生物学原理,但关节屈伸方面可能会存在股骨对胫骨后移[10];PS 假体则主要以矫正患者膝关节畸形、改变关节线位置来达到关节屈伸的平衡,则可以对膝关节严重畸形予以更为可靠的纠正,通过关节线位置上轻度变化,使得关节屈伸间隙更具平衡性[11]。 临床对于CR 型假体与PS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优缺点一直争论不休,CR型假体容易出现胫骨内衬与后侧股骨的撞击, 对于PCL 类型患者治疗存在局限性;PS 型假体增加假体松动概率和髁远股骨端截骨量。 该次研究中,A 组手术时间(81.65±8.30)min,术后引流(210.88±9.95)mL,明显优于B 组手术时间(96.01±9.23)min,术后引流(298.03 ±10.46)mL;B 组膝关节活动度(109.61 ±3.93)°、膝关节屈曲度(110.59±4.57)°,明显优于A组膝关节活动度(101.97 ±4.14)° 、膝关节屈曲度(100.38±3.21)°,表明A 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更具优势,而B 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与屈曲效果更好;高晨鑫等[12]研究中表明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CR 假体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分别为(80.53±10.12)min、(201.53±13.39)mL,明显优于PS 型假体组别,而应用PS 型假体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屈曲度分别为(108.37±4.08)、(109.67±3.19)°, 其数据显著优于CR 型假体组别,表明两种假体各具优势。该研究数据与高晨鑫等数据具有一致性,说明在手术操作上应用CR 型假体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操作时间, 减少患者术后引流情况, 而应用PS 型假体患者早期膝关节活动度与屈曲度恢复更好。
综上所述,CR 型假体与PS 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相对早期应用效果而言,应用PS 型假体更具优势,临床应结合医疗技术水平、患者实际情况与患者意愿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