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娇
宜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宜兴 214200
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易发展至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该病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引发的肝脏组织纤维化及长期浸润, 需抑制、清除乙肝病毒以减少患者肝功能持续性损伤。 恩替卡韦属鸟嘌呤核苷类类似物,具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抑制乙型肝炎复制的效果,且耐药性较低[2]。 相关研究表示,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时, 与使用阿德福韦酯相比,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稳定患者肝脏功能,治疗效果理想[3]。 为此,该次研究选2019年1—12月60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60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 例。 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32~71 岁,平均(49.67±8.62)岁;病程3~22年,平均(12.30±3.42)年。 研究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34~75 岁,平均(50.01±6.01)岁;病程3~23年,平均(12.42±4.13)年。 组间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4],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谷丙转氨酶:31~400 U/L,且慢性乙肝病史≥3年); 存在不同程度腹水症状; 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者;血色病者;精神疾病者;肝豆状核变性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者;2 度以上肝昏迷者;药物禁忌者;治疗依从性差者;α2-抗胰蛋白酶缺乏者。
对照组(基础治疗+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基础治疗:予以抗感染、静脉滴注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 阿德福韦酯胶囊( 国药准字H20060666;10 mg/粒)口服,10 mg/次,1 次/d。
研究组(基础治疗+恩替卡韦治疗)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抗病毒治疗采用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00019,0.5 mg/片)口服,0.5 mg/次,1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参考孙海英等[5]学者文章中标准行疗效评价:①显效:临床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均改善,且未见复发;②有效:临床体征改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缓解,且未见复发;③无效:未及①、②标准; 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水平,包括透明质酸(HA)、人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 (5)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头痛、眩晕、口干。 (6)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耐药发生率。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治疗前研究组AST、ALT 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 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比(±s)
时间 组别 AST(U/L) ALT(U/L) 凝血酶原时间(s)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118.83±21.01 119.84±36.58 0.131 0.896 87.85±11.36 45.85±16.67 11.404<0.001 98.43±11.05 99.77±12.30 0.444 0.659 64.85±12.76 56.79±11.30 2.590 0.012 23.21±3.18 23.59±4.12 0.400 0.691 14.24±2.67 12.52±2.18 2.733 0.008
治疗前研究组HA、LN、PⅢNP 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LN、PⅢNP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ng/mL]
表3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ng/mL]
时间 组别 HA LN PⅢNP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408.85±71.32 411.01±73.04 0.116 0.908 181.01±25.84 128.84±31.57 7.004<0.001 205.75±41.68 208.96±55.36 0.254 0.801 162.53±24.35 145.86±28.64 2.429 0.018 169.87±13.52 168.96±21.36 0.197 0.844 89.76±6.43 80.23±9.18 4.657<0.00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分别,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发生率对比[n(%)]
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其中近1/3 患者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为其基础治疗方式[6-7]。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均为抗病毒药物,其中阿德福韦酯为单磷酸酰胺的无环核苷类似物,通过整合到病毒DNA 引起病毒DNA 链延长,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 多聚酶,起到抗病毒效果;恩替卡韦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期,对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具较强抑制作用,同时可参与病毒复制起点、逆转录过程及DNA 链合成过程,具剂量依赖性,以抑制病毒快速复制功能、缓解肝脏功能损伤[8]。 相关研究表示,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均适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疗,但后者对病毒DNA 干扰能力强、抗病毒能力更为理想[9]。 为此,该次研究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随机对照,探究更优治疗方案。
该次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抗病毒治疗中,与使用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针对性抑制能力增强,通过源头及多环节参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以减少肝脏中乙型肝炎作用量,避免持续性肝脏功能损伤[10]。曹志升等[11]研究中对88 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基础治疗上联合恩替卡韦,与联合阿德福韦酯相比,可提升治疗有效率(93.18% vs 68.18%),与该次研究有效率(93.33% vs 73.33%)相近,证实两者治疗价值。 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说明治疗安全性理想。 该研究两者耐药性发生率相近(3.33% vs 10.00%),而王杰彬[12]研究发现,治疗48 周时恩替卡韦血清应答率较阿德福韦酯高(76.74% vs 55.81%),与该次研究结果不同,考虑原因与该次研究时间短、患者数量少相关。
综上所述,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恩替卡韦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肝硬化状态,安全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