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2021-09-19 10:35逯美霞
系统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青光眼

逯美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眼科,新疆伊宁 835000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为眼球局部解剖异常导致小梁网堵塞或永久性粘连所致,具有较高的致盲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闭角型青光眼主要发生人群为老年人,且年龄越大,其发生率越高。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后,其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而白内障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病因[1]。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一般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及时解除病因,降低眼压,改善视力水平。但研究发现,手术方案不同,其临床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2]。 该文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76 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采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及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 例,所有患者均合并白内障。 纳入标准:①符合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②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③无手术禁忌证;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心、脑、肾等脏器原发性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患者;③既往有眼部手术史患者;④严重感染患者; ⑤凝血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38 例,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龄56~83 岁,平均(65.84±6.06)岁;左眼22 例,右眼16 例;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20 例,慢性闭角型18 例。 对照组38 例,男性22例,女性16 例;年龄55~82 岁,平均(65.66±6.21)岁;左眼21 例,右眼17 例;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21例,慢性闭角型17 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包括Goldmann 眼压、视力测量,若眼压过高,则应给予降低眼压处理,当眼压降至合理范围后安排手术,进行全身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取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前30 min 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国药准字J20110007) 进行散瞳, 眼压较高时,术前30 min 静滴20%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60576)250 mL,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00098)进行表面麻醉。 于近角膜缘10 点方位作3 mm 左右的透明角膜隧道式手术切口, 于角膜缘2 点方位作辅助切口。于前房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注水进行水分离、水分层。使用超声乳化仪,乳化处理晶状体,注吸、清除皮质,在前房、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在囊袋内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将粘弹剂吸除,手术完成后在结膜囊内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 国药准字H20020496)。 对照组患者采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使用盐酸丙美卡进行表面麻醉,降低眼内压。在上方作结膜瓣,以穹隆部为基地,于12 点方位作巩膜瓣,面积4 mm×4 mm,层厚1/2,进行白内障手术,方法同观察组。 在囊袋内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切除上方深层巩膜小梁,面积2 mm×1 mm,切除相应虹膜,进行巩膜瓣复位,间断缝合巩膜切口,使用10-0 尼龙线缝线,共缝2 针,球结膜切口进行间断缝合,术后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3 个月,评价治疗效果,显效:眼压6~21 mmHg,无需使用药物;有效:眼压>21 mmHg,需要使用1~2 种药物;无效: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或持续使用药物,或丧失光感。总有效率为前两项合计。②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眼压、前房粘连闭合角度、前房深度。 ③并发症情况观察及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前房粘连闭合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眼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前房粘连闭合角度(°)治疗前 治疗后36.71±9.11 36.50±8.79 0.102>0.05 10.85±6.69 19.19±7.78 5.010<0.05 290.91±37.75 289.79±38.71 0.128>0.05 57.78±24.12 167.68±25.55 19.281<0.05前房深度(mm)治疗前 治疗后1.63±0.38 1.64±3.41 0.018>0.05 3.69±0.34 1.91±0.33 23.158<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7.89%,对照组患者为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尤其是当两者合并发生时,致盲风险更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3]。 但在考虑治疗方案时,应注意两者合并发生的病理特点,一方面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合并发生时,患者眼压明显升高,疼痛感明显,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导致患者视力水平下降[4];另一方面由于晶状体前后径增加,位置迁移,晶状体表面与虹膜粘连,可引起瞳孔阻滞、前房关闭,并造成前房变浅、眼压升高。 在治疗时,应对以上病理改变格外关注[5]。

以往临床上主要进行白内障、青光眼分别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时需要分步操作,患者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加重,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同时,由于其切口较大,对眼内干扰较大,不利于术后视力水平、眼压的恢复[6]。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可一次性完成青光眼、白内障手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患者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但该手术方式较为复杂,极易造成正常眼部组织损伤,且术后角膜水肿等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有报道指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合并发生患者,采取单纯白内障手术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约为7.3%, 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率为29.3%[7]。 在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3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 前房粘连闭合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7.89%, 对照组患者为26.32%(P<0.05),提示单纯白内障手术的整体疗效更佳, 且安全性更好,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 推测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单纯白内障手术可一次性解决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问题,且不需要分次手术,可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创伤,患者心理负担更轻,对手术的接受程度更高[8]。②与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治疗相比,单纯白内障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正常解剖结构的损害。 从该次研究可见,单纯白内障手术的角膜水肿、短暂性高眼压、前房出血等并发症更少,也证实了安全性优势[9]。③无需使用缝线进行术中缝合,可减少角膜散光,有利于术后视力水平的恢复。 以往有报道显示,单纯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优于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患者。

尽管从研究结果可见,单纯白内障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其降眼压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且并无明确的手术指征。因此,在考虑进行单纯白内障手术时,应慎重选择患者,一般认为,该术式适合房角关闭早期的患者,可降低眼压,防止房角粘连[10]。 从该次研究结果也可见,对患者采取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可增加前房深度,有利于其术后视力改善及康复[11]。 对于房角广泛粘连的患者,采取单纯白内障手术可利用高灌注压作用, 分离粘连房角,达到再开放房角、增宽房角的目的[12]。 但应注意的是,单纯白内障手术后,可能出现非瞳孔阻滞因素导致的术后房角粘连进展情况, 应采取其他手术治疗,阻止房角粘连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前房深度,降低前房粘连闭合角度及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