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银e信”流程探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2021-09-18 14:47李政
中国商论 2021年17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风险防范

摘 要:近年来,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在协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金融创新中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工银e信”,阐述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挖掘供应链业务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效益。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工银e信;风险防范

本文索引:李政.<标题>[J].中国商论,2021(17):-089.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9(a)--03

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众多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至今,在获得政策加持、市场关注的同时,也在不断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注入力量。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探索做好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险防控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目前,供应链金融核心就是“1+N”模式,1代表核心企业,N是与核心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在供应链产销网络中,规模较大以及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即为核心企业“1”,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和分销商成为其中的“N”。商业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在银行的授信,为供应链内与其合作的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的融资模式,盘活整个供应链资产。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

1.1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是资金的提供方,它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措施,让中小企业以较低利率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解决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1.2 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最重要的参与方,无论是融资相关的确权等环节的参与度,还是在供应链业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核心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作为连接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纽带,具有较强的上下游辐射能力。银行会根据核心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按年度核定核心企业的统一投融资风险限额,同时评定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评级和授信。

1.3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实际上这种金融模式创新是商业银行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推出的产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位于供应链环节的价值末端,资信较差、担保不足等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供需矛盾突出。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中,银行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通过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做信用背书和担保,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2 “工银e信”业务流程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形式分为四种: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目前最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应收账款融资,因为它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对应收账款确权,从而保证还款来源可靠。数字供应链包括垂直链、交易链和数据链三个场景:

(1)垂直链是指核心企业作为交易一方,与上下游客户就商品、工程项目或服务形成的贸易链。上下游客户包括核心企业产业链中的多级供应商或经销商。

(2)交易链是指网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场景,买卖方交易商以电子仓单(含标准仓单)为交易标的物,进行信息发布、商品交易、物流交割、贷款清算活动的贸易链。

(3)数据链是指集聚在线上商业交易平台或类似场景的核心企业外围的买、卖方形成的贸易链,或买卖双方分别与平台形成的贸易链。通过数据穿透,保证实现回款可稳定控制、现金流向可清晰预测、交易数据可在线采集等。

“工银e信”是中国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一款数字供应链网络融资产品,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付款承诺为基础,采用区块链技术,由核心企业在工行平台签发,并以数据电文方式记录的债权凭证。“工银e信”在向前一级卖方流转过程中可被准确拆分、合并,并可随物流逆向流转。

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以真实贸易合同为背景,核心企业根据合同约定或项目实际进度进行付款并对供应商应收账款进行确权,由核心企业在该行数字信用凭证平台上签发电子付款数字信用凭证(工银e信)作为支付工具,签发给供应商;供应商在该平台上收到电子付款数字信用凭证后,可以持有至到期获得资金,或者任意拆分流转支付给上游企业或其他可以接收e信的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可以将收到的e信相对应的应收账款卖断给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在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该笔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实现线上买断型保理融资。

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银行、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等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均有好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优质的信用评级,通过付款承诺函等向银行提供增信措施,使银行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缩短账期,保证稳定现金流;核心企业适度扩大产销规模;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增加客户数和贷款规模,三方实现共赢。

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创新在于降低服务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至今,在获得政策加持、市场关注的同时,也在不断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注入力量。

3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信贷业务模式的打破和重构,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在业务模式和风控上实现了金融的重构。供应链融资风险既可能来自核心企业或融资主体,也可能来自供应链所处行业、业务模式和经营状况以及相关监管政策因素。

3.1 供应链金融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指全球经济周期、金融环境及相关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下主要通过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1 宏观经济

供应链金融身处全球经济环境中,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和不同赛道。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特别是2020年全球化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相较传统的点对点贸易业务,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核心企业上下游少则十几家多则几十家企业,倘若经济形势发生较大波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成倍放大。特别是经济衰退时,市场投资减少,需求端大幅下降,供应链中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倒闭甚至破产等问题,给供应链金融造成违约风险。

3.1.2 监管政策

供应链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抓手,当前监管政策积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国家各部多次强调依靠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特别是央行、工信部等部门于2020年9月22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肯定了供应链金融的积极作用。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抢占市场份额做大供应链金融规模,一旦政策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加强相关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扩大监管范围,会对供应链金融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3.1.3 金融环境

息差收入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目前主要从政策层面自上而下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能高于一年期LPR。如果央行减少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势必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压缩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盈利空间。

3.2 供应链金融内部风险

供应链金融内部风险主要涉及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供应链融资风险既可能来自核心企业或融资主体,也可能来自供应链所处行业、业务模式和经营状况。

3.2.1 核心企业风险

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纽带,银行作为业务主体,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授信。“工银e信”目前支持占用核心企业授信、担保母公司授信和供应商授信三种方式,但从风险把控角度看,在实际操作中均是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银行通过模型来评估核心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按年确定核心企业年度融资风险限额。

“工银e信”在业务操作中,银行和核心企业签订付款承诺函,和供应商簽订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保理合同。同时,该笔融资在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人行征信报告中均不显示,一旦核心企业发生风险,银行将面临资金无法得到偿付的风险。此外,假借扶持中小企业的名义,强行推动融资服务,特别是利用核心企业在商业银行中的优惠信用额度,挣取利差,都是需要严格规制的行为。

3.2.2 融资企业风险

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资金需求方主要是核心企业上下游供销商,这些供销商往往都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沿袭家庭作坊式商业模式,往往存在公司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融资企业风险,都阻碍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从传统的银行信贷分析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来判断一家企业的违约风险,显然并不适用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自身一旦发生违约风险,会影响核心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

3.2.3 银行风险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由于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账款买断型保理,该业务模式最大的风险就是虚假交易。比如核心企业串通上下游利用虚假合同发票骗取银行贷款,或银行员工与企业串通骗取融资资金等道德风险。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概念的理解和探索不同,业务监管往往滞后于业务发展,这对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防范措施

由于供应链主要解决货物订单的信息流问题,核心在于对信息流的管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力也体现在相关金融产品的设计和管理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还款资金来源是真实贸易产生的现金流,因此审核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尤为重要。若业务贸易背景为虚假交易、信息流等供应链信息缺失、资金流无法有效监管,由于毫无风险缓释措施以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传递性等原因,相对传统信贷业务来说反而会放大风险。

4.1 完善产品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石是完善的产品管理制度,使得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逐步健全完善相关产品操作手册和业务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规范化规章制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首先要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漏洞,清晰明确责任义务。其次要进一步细化各项规章制度中的操作要点和风险点,使具体从业人员明确政策执行标准。最后要加强贷后管理监督,通过内控检查、考核指标等方式进行监督,敦促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4.2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不同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和风险文化,这是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控制时的员工共识,风险文化不是单纯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外在体现,而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员工在工作中受到独特风险文化的熏陶,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创新业务往往是规章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这时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暂时无章可循的情况下,如何把控业务风险?

4.3 优化平台信息建设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依赖信息化业务平台,但是供应链业务平台对供应链贸易背景数据收集不健全、数据来源匮乏,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风险识别效果。提高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和供应链业务的管理效率,第一,应不断改进供应链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相关贸易信息整合在一起,强化信息共享。第二,应扩宽数据来源渠道,例如公检法系统、税务、工商等外部信息,整合相关公开数据,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4 提升风险预警指标

风险预警是银行贷后管理的重要一环,能够及时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创新业务,现有预警模型不适用,无法准确有效识别供应链业务风险。应该及时完善数据来源,优化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预警作用。

5 結语

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潜力,同时也是对商业银行的考验。所以,商业银行在创新业务的同时要注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才能使我国金融市场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宋华.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与系统化管理:一个整合性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4).

乔建升.建筑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分析[J].学习与研究,2019(6): 38-39.

吴昊,李雨纯,郭欣然.关于供应链金融在建筑类央企的应用研究[J].财会观察,2020(10):57-59.

李洋,凡新凯.对海尔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与启发[J].中国储运, 2019(6):126-128.

Research on Risk Preven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ICBC E-trus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Dianmen Sub-branch,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 Zh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economy marked by blockchain,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new technologies,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expensive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CBC supply chain financial product “ICBC e-trust”, expounds the business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explores the risk points of supply chain bus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ommercial banks benefits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Keywords: block chain; supply chain finance; ICBC e-trust; risk prevention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风险防范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