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勇于担当是新时代领导者的基本素养,领导角色是职责担当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自我角色定位过低或过高往往导致不作为、乱作为,面对角色冲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突出和本领恐慌等现实问题,以角色理论剖析有关领导行为表现,领导干部面临如何正确树立角色意识、回应角色期待、克服角色疲劳、增強执政本领的时代要求。增强领导干部的角色意识和职责担当需要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力:增强角色认知,明确岗位责任;平衡多重角色,严格区分不同利益边界;提升自我修养以及组织授权激发内在动力;加强角色学习与实践,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等。
关键词:角色理论;领导;角色;职责;担当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5-0037-08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职责担当的前提是正确的角色定位,既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丧失应有的责任意识,更不能超越规定性角色,盲目负责、不惜代价地乱作为。岗位职责属于外部的规定性,领导干部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规范才能将岗位职责转化为内生的动力,正确地履行好应有的职责担当与作为。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不负人民厚望、不辱时代使命,必须不断强化角色意识,履行职责担当。
一、领导角色与职责的
理论溯源和内在逻辑
(一)领导角色的内涵
“社会角色”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结构关系的理论,我国学者对社会角色的定义为“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1](P6)社会角色包含了角色扮演者、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要素。
社会角色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换言之,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系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与行为。社会角色主要包括了三种含义,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自定的;社会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责任、义务等)的。[2](P146)社会角色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从“角色规定性”的视角来理解领导行为规范,为认识、分析领导现象,提高职责履行的意识与能力提供了理论视角与科学的分析方法。
社会角色理论适用于作为社会个体的领导干部。领导角色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班子匹配、合作协调等活动所要求的行为方式、内在态度和价值观。领导职务就是一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河南内乡县衙的对联告诫党员干部:“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则对联说明领导职责的重要性,也反映出领导角色的多重性:既要承担领导的角色,同时也是社会普通个体的角色。这种角色冲突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履行岗位职责,也揭示了领导职务的本质不是身份待遇,而是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地位和我国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决定了我国领导干部的角色内涵与鲜明特征。领导角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具体的岗位角色,是指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的具体角色。这一角色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对本地区、部门或单位的集体利益负责,克己奉公、忠于组织,为其他大多数同志服务。二是抽象的政治角色,是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某一层级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之抽象角色。就此而言,处理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时,必须超越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较小的集体利益,从更高层次的大局着眼,为社会负责,忧党忧国、用权为民、忠诚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3]领导角色的两个层次的划分表明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大局出发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处理好具体岗位职责。
(二)马克思主义领导观中的角色与职责
马克思主义领导观揭示了领导的一般规律。人类开发自然并形成自身内部的有序活动,离不开领导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界定了领导的职责。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领导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把从事生产的人分成了领导者和执行者”[4](P182)领导是“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5](P646)领导的职责包括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等活动;列宁认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对国家机关的工作实行“总的领导”。“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府的职责”;[6](P68)毛泽东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7](P527)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8](P802),决策和实施是领导者与领导机关的基本职责。
马克思主义领导观提出了履行角色与职责的方法和艺术。列宁阐明了实现正确领导的条件和要求,要根据形势特点提出正确的政策和任务;运用领导的方法和艺术,诸如注重调查研究、从历史联系和发展中去考虑问题、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说服教育的方法等等。[9](P4)毛泽东总结了领导活动的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创造了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如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统筹全局、学会弹钢琴、善于把政策变为群众行动等领导艺术等。[8](P897-902)
(三)新时代领导角色与职责的内在逻辑
干部队伍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具体落实,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本领是增强领导角色认知和职责担当的必然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10](P97)。
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个体的有限性与领导职位的多样性之间需要每一个领导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与岗位的规定性,寻找角色的定位,实现班子匹配,组成高效团队,从而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组织的有序运行,整个干部队伍才能形成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明确的自我角色认知意识,主動适应组织中或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从而实现最大的团队绩效。现实中的领导者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很难找到天生的完美的领导者,因为领导者的本身素质是有限的,领导职位的要求又是千差万别的。一些领导者可能缺乏某些方面的素质,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达到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不同领导者的各方面素质之间是具有互补性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具备所有领导者素质的全才。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性格直率、情绪易冲动的领导者,可能具有卓越的决策、指挥能力;能力不是很强的领导者,如果能够很好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团队优势,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11](P18)。所以,在领导班子或者团队中,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不同的却同样重要的角色作用,每个个体主动寻找和适应团队角色的要求,才能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发挥好团队的整体效能,从而成就组织的事业、实现每一位成员的成功。
勇于担当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角色决定了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重任之下,必须能负重才能担当。负重就要敢于负责。敢于负责,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坚决克服事事求安求稳、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而是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教训、纠正错误。[12](P229)
领导角色是职责担当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领导角色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为研究“领导职责”和“领导能力”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从角色理论来理解:责任就是自身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应尽的义务和应遵循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位、岗位就是责任。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领导职责就是担任领导职务,履行相应的领导职位要求所应承担的责任。
领导的过程就是与领导职位匹配的过程,同样的领导者在不同的职位、环境背景下,其效能却可以相差甚远。反过来,领导职位的差异会改变领导的行为甚至影响其生理结构。其内在的机理就是领导不断强化自身角色意识,适应职责要求,不断达成角色期待的过程。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模拟监狱实验发现人员身份的变化会导致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产生行为的变化。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职员、经理抑或领导,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对这些角色的认知(角色知觉)对于我们在扮演这些角色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在特定领导职位上的领导者会根据角色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行为。[13](P9)
执政本领是增强领导角色认知和职责担当的必然条件。领导干部要做到担当负责,还需要有善于工作的本领,掌握科学的理论和领导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九种执政本领1确立了新时代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干部对相应岗位的匹配性和适应性安排。领导能力是执政本领的微观表现,其本身具有系统化、有机化、交互性、发展性的特点,是一个按照角色和职责要求,形成决策、用人、解决问题等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领导素质与能力系统。
二、新时代领导角色与职责
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新时代是不断奋斗的时代,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持续创新,实现时代赋予的重任。中国和世界正在和还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化,对领导干部角色与职责不断提出新要求,他们也将面临新挑战。
新时代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愿为不仅是政治素质不高的表现,更是角色意识不强、缺乏工作主动性,角色冲突、职责混乱,角色疲劳、职责担当不足,缺乏角色学习与实践、执政本领不高的表现。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角色不清、角色期待矛盾、角色疲劳等障碍,造成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模糊,职责定位上不作为与乱作为并存
领导干部的角色包括个人公民角色、具体岗位角色和抽象政治角色。一方面,领导群体在社会治理中被赋予了公共权力,具有权力机关的合法权威;另一方面,领导也有个体特征与自我需求,有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社会公民属性,如家庭角色、人伦角色等。一般情况下,多重角色并不矛盾,领导干部通过具体岗位履行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实现维护公平与效率的政治角色,领导干部的行为也同样遵守公民角色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但在现实运行中,领导干部往往要面对公共利益、现实需求、个人角色间的冲突。[14]当多重角色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即在不同角色要求下难以协调和统一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明确判断和正确把握:个人角色服从社会角色,具体岗位角色服从抽象政治角色,高定位、严要求、担责任。简言之,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真正做到“讲政治”,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3]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当危难来临之际,更是对领导干部担当意识和执政本领的现实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推脱责任、急于“甩锅”者有之、漠然无为、恐惧后退者有之。其背后的根源正是缺乏角色意识,职责模糊,从而导致失职。
(二)角色冲突,问题处理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难以分割
不同角色对象具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对领导干部的要求,甚至其外在的言行举止也有不同的理解,领导干部应该更多地在决策、用人、协调等方面发挥领导优势。领导干部要面对不同的对象,处理不同的诉求,有组织的要求、企业的需要、群众的期待乃至家庭的矛盾,这些期待和要求有时是相互一致的,但很多情况下,这些期待之间有着不同的需要,甚至会产生相互的矛盾,有的在短期内不能实现,因而使领导干部无所适从而感到无能为力。比如,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企业希望领导干部尽可能多地为企业降成本,甚至减少人员支出等可变成本;而职工更希望保持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要求领导干部更多地承担权益保护者的角色。[15]再如,在领导行为表现上,群众往往要求领导干部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甚至个人生活方面都与众不同,身为表率;有些时候又要求他们应当是一个普通人,甚至用比普通人更严格的要求评价其在普通生活中的表现,这些近乎自相矛盾的东西,就是领导者经常需要面对的角色期待。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会认为他们在工作上做得很出色是应该的,而一旦出现失误则是不应该的。领导者要正确地面对各种角色期待,处理好领导角色和个人情感、个性风格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把握好角色,谨防错位。[16]
领导干部还要面对公共角色期待与个人角色期待的矛盾。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改革创新需要承担风险甚至造成失误问责,领导干部既有建功立业、创优争先的驱动力,也有规避问题、趋利避害的心理需要,表现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懈怠现象。[17]亲戚朋友的请托也是一种个人角色的期待,一些领导干部基于个人情感,往往明知违反原则也要勉为其难。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对角色期待的错误界定,超出了领导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范围,混淆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边界,客观结果就是“以权谋私”。
社会对领导干部角色期待与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发生矛盾,或无法及时有效地履行社会期待时,就会引起各种不满。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有些事情不在领导干部直接职责范围之内,无法解决群众的期待与诉求时,群众就会有意见。这是一种角色对象把个人利益的角色期待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领导干部常常面临着如何处理服务对象的个人利益与全体对象的群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行为失当往往导致复杂的矛盾与难以协调的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
(三)角色疲劳,工作风格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绝
领导干部也经常会遇到角色疲劳的危机。初履新职及其后一段时间内,领导干部会明确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而产生积极的角色行为,努力实现相应职责的行为规范。然而,长期任职同一职位或岗位,对制度环境和工作方式都比较熟悉,模糊了工作的积极意义,弱化了职务的重要影响,逐渐放松自我要求甚至放纵自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喜好发生角色行为,从而偏离既定的角色要求;有时表现为缺乏工作的动力、热情,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佳,无法满足角色要求和角色期待,也是自我角色扮演的失败。
干事创业必须“一级带着一级干”,而不是“一级看着一级干”,更不是“一级指着一级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表现为不能也不会思考如何推动工作、如何精益求精改进工作,而是逃避问题和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往往伴随而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既是政治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领导干部个体角色疲劳的结果,由于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导致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足,不愿意深入基层,懒于调查研究,对党的政策机械理解、机械执行,热衷于表面工作、搞“花架子”虚张声势,为了掩人耳目,往往强化权力,以权势压人。
(四)本领恐慌,领导能力上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履行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角色与职责,“本领恐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些干部学习本领不强,工作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政治领导本领不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亟待提高;改革创新本领不强,习惯用老思路、老套路解决问题,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科學发展本领不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不足;依法执政本领不强,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思维欠缺,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问题严重;群众工作本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狠抓落实本领不强,分散主义、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屡禁不止;驾驭风险本领不强,底线思维薄弱,工作缺乏前瞻性和主动性。[18](P143-144)习近平总书记曾把“本领恐慌”现状形象地概括为“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他认为“本领恐慌”“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对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19](P403)。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
角色认知与职责担当的实现路径
(一)增强角色认知,明确职责定位
一是从专业人员到领导干部的角色转换。领导干部要承担一个合格的、优秀的领导角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业务骨干到管理者,再到领导者需要不断调整角色定位。绝大多数领导者有着非常强的业务能力,把事情做得精彩、做得完美,当这样的业务人员走上管理岗位或领导岗位时,面临着不同的角色要求。管理者考虑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好”;领导者考虑的是“要做什么事情”;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考虑的是“把事情做精彩”。领导者要寻找“什么是精彩的事情”。领导者要思考“我要做什么事情?”“谁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一个从业务骨干到领导角色的转变:确立目标并引领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分析每个人的能力特点,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这就是要求领导者进行角色的转换,把握正确的角色认知。
二是必须明确领导角色定位和职责担当。领导效能的发挥决定于领导职能的规定性,做好正确的角色定位,想干事还要干对事,只有符合职责的要求,才能干好事。
领导效能的差异在于领导个体明确职责要求,创造性发挥自身角色定位的能动性。领导者作为科层制中的成员既要着眼全局、把握大局,又要能够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协调好不同部门或岗位间的关系;既要实现职能划分的专业化初衷,又能解决好不同职能间的不同侧重与分歧。面对相同的职能和职责要求的职位,不同的领导者却有不同的领导风格,这种差异不在于职能本身的规定性,而是不同领导者个体对职责要求的理解不同,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大小不同。所以,领导者首先要明确岗位的职责要求,通过发挥自身角色优势,着眼全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时代要求。
(二)平衡多重角色,严格区分不同利益边界。
领导干部身负多重角色,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此外,领导的角色也有正副职、上下级的角色转换;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多重角色,是为了明确职责划分,分清轻重缓急,引导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处理好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
领导干部要协调自我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的差异。理解不同角色相关者的认知角度,客观评价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自我局限性,避免过高的标签化、情感化的失当行为。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天然的领导者;一个管理能力很强、执行能力非常强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现实中,能够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者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个“优秀”是指:有些是在专业方面,也有一些是管理能力方面,然而,作为领导者更看重的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水平或者执行能力,领导的思维和专业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领导面对的不是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各种利益交叉的复杂事务、一群形形色色的社会人,领导者需要更多地考虑未来发展,考虑各种利益平衡,积极回应不同利益的诉求。
领导干部要合理定位自己的多重社会角色。不同角色之间有着天然的边界,不能把公共角色带入私人生活领域,也不能把家庭角色带入公共服务领域,各种角色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角色相关者和利益关系,要注意协调角色间的各种利益,正确区隔相互利益间的交叉。
领导干部要平衡多重角色,也面临着多方面压力,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减少角色冲突带来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看,领导干部应多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冷静和理智地看待出现的角色冲突,减少角色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压力,与他人及时沟通,释放情绪、获得经验。从组织角度讲,明确岗位职责,注重干部培训,完善用人机制,合理地分配任务,实现科学的人岗匹配,减少因角色不清带来的选人偏差。[20]
(三)激发内在动力,不断开拓创新
信任不放任、授权不弃权、放权不推责。要实现领导干部真正的担当负责,组织部门、上级领导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导向、保证作用,意味着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踩“油门”,少踩“刹车”,用人上“信任不放任”,把握方向、树立目标、制定战略,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多讲“怎样行”,而不是总说“这不行”,实实在在地调动基层、下属、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信任与授权是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的先决条件。如何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授权给基层,充分信任基层,让基层真正有权力、有动力来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作为领导干部,授权也是重要的制度安排。最好的领导方式就是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给下属平台,让下属去发挥创造力和执行力,而越是高层的领导越要更多地来把握方向、确定目标、控制风险。遇到困难要主动协调,创造条件,打消基层和下属的顾虑;遇到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纠错补救,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完善相关制度与程序,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在丰富的实践中、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不断强化角色意识,明确岗位职责,不断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得失观,保持持续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将关注点放到工作本身、事业发展上,持续推动工作创新,而不是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持续创新的激情与动力。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口碑,相信经过历史沉淀后会获得正确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对政绩观做了很好的概括: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顯绩,也要做潜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雅量。
完善自我、培养下属、成就人才。正确地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成熟的表现,也是自我激励与完善的内在动力。见贤思齐,对照党的要求、人民的嘱托,寻找差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挑战原来的自己,给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成熟和成功,在不断地对原来的自我超越中达到人生的完美,但是人生的完美可能永远达不到,需要终生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人生永无止境,这也是人生的意义与不竭的内在动力。
领导干部需要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自我修养。领导的成就不是成就自己,也不是做出的表面的政绩,而是在保持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持续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培养人才”也是领导的价值所在,政绩、业绩是人民干出来的,领导的作用是整合资源,激发激励基层、下属和群众去实现目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人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也有不同的风格和见解,如何发现人之所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宽容下属的不足和失败,领导者需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修养,尤其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推动事业更顺利地发展。
(四)加强学习实践,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外部环境呈现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更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需要强调专业化、精细化,着力避免盲目、粗放的错误的领导方法;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广闻博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虚心向领导、同事、专家、基层干部,尤其是向群众求教,理论联系实际,把基层的对策变成工作的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履行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
一要加强角色学习。角色的学习包括对角色的社会规范、责任与行为的学习,还包括对角色态度与感情的学习;既有显性的责任规范学习,也有隐性的内在驱动培养,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将角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既能胜任工作的要求,也能实现人文的关怀。学习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学习未知、所在岗位的职责和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约定规则和文化;熟悉上级、组织和角色相关者的期待等。掌握工作的方法、领导的艺术,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我的适应力和适应性。
角色转换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角色要求。人的一生面临着各种角色及其转换,职业、家庭、社会角色不断丰富和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情境下,一个人往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个人在社会化的历程中,不断地学习符合各种角色的社会行为。例如,一个领导干部,同时他(她)又可能是父母或子女、兄弟或姐妹、爱人或朋友、同学等不同的身份。如何顺利实现角色之间的相互转换,需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活动,通过学习不断发现自我的不足与局限,对标更高更好反躬自省,不断超越原来的自己。
二要深入角色实践。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低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由人民群众评判。“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21]领导干部只有通过丰富的基层工作实践历练,才能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坚强党性,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磨炼意志,在与人民群众心贴心中传承优良作风。领导干部如果远离基层工作战场、脱离基层群众实践、乐于官场迎来送往,长期“躲”在高楼深院、“漂”于文山会海、“懒”赖网上信息,安于当“宅官”“漂官”“懒官”,就会与群众树起无形的“离心墙”,也会让领导干部自己脱离现实而无所适从,越来越难以胜任岗位。“坐在办公室里看都是问题,真正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真正深入一线、深切体验过后,工作思路才能得到开阔,工作水平才能有跃升。[22](P56-6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还要加强实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知識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19](P417)
三要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良好领导能力的发挥离不开相互配合的班子或团队合作。通过领导班子的匹配、团队搭配来更好地提升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下的各种领导能力挑战。领导者个体的素质是有限的,领导职位的要求又是千差万别的,领导班子匹配是弥补领导者个体素质欠缺的基本手段,应当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尊重领导者的个体差异,根据领导班子的层次、工作性质及其特点等实际情况,借鉴和运用现代领导素质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确定其合理的结构,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效能。通过团队的合作,通过组织的力量来使一个人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和力量,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高素质领导班子配置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决定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因素是角色与职责搭配合理,团队角色是在参与工作过程之中形成的角色。领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最佳的领导班子组合。合理的领导班子匹配会激发领导者调整行为方式,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高素质领导班子建设,旨在探求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及其实现路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改进领导行为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没有完美的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所以每个角色没有重要程度之分,相比简单相加,有机组合会产生更大的整体效益。
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全球泛滥,后疫情时代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危机时期需要全球合作与协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并推进实践,也深刻地昭示出全球“领导力危机”正成为世界性的课题——那种寻求短期化、功利化、单纯化的“领导”行为恰恰说明领导力的短缺和匮乏。新时代的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角色意识与职责担当能力,培养和提升执政本领,提高危机预防与应对能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 奚从清,俞国良.角色理论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 版社,1991.
[2]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 薛红焰.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J]. 前线,2015(10):59-60.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张炳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研究[D].开封:河南 大学,2008.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1] 尹艳华,杨咏.成功领导者的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 经济出版社,2000.
[12] 习近平.敢于负责、善于负责[M]//习近平.之江新语.杭 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3] 申林.职位型领导能力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8.
[14] 张金慧.领导干部角色冲突的产生与化解[J].中国领导 科学,2017(5):35-36.
[15] 林本庸.转型期领导干部的角色冲突与化解之方[J].领 导科学,2016(36):11-12.
[16] 杨庆东.解读行政领导角色及其定位[J].中共云南省委 党校学报,2003,4(3):81-84.
[17] 文丰安.基层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冲突及其治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50-158.
[18] 李洪峰,赵刚印.新时代党的建设十五讲[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0] 郭爱玲.领导干部角色转换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2 (10):97-98.
[21] 韩非.韩非子·显学.
[22] 周敬青.新中国70年历史性成就蕴藏的内在逻辑 全面 增强党的执政本领[M]//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庆 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术论文集:第五十三卷.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The Internal Logic,Realistic Requirement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Role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of Leaders and Cadres in the New Era
SHEN Lin
(Department of Leadership Science,Shanghai Party Institute,Shanghai 200233,China)
Abstract: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a leade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hip. Being 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s basically necessary for leaders,especially in this new era. The role of leadership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practical basis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o low or too high self orientation of role might lead to inaction or inappropriate behavior;how to face to leading role conflicts,bureaucracy,formalism,or lack of ability,therefore the role theory is used to analyze how to perform proper behaviors in leadership,set up role consciousness,respond to the role expectation,overcome the role fatigue and enhance ones ruling ability,etc.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leaders and cadres,the joint effort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to strengthen the self perception of the role and clarify the position responsibility;to balance multiple roles and to strict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interests boundaries;to enhance self-cul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mpowerment to stimulate internal motivation;strengthen role learning and practice and play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ders team.
Key Words:role theory;leadership;role;responsibility;accountability
責任编辑:彭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