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奕
摘 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旅游行业的迅速崛起,如今旅游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而随着旅游产业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其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层次也越来越丰富。文化旅游顺应了近几年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将群众文化提升与旅游业的发展完美结合,凭借旅游景区的文化底蕴优势,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而作为景区文化的载体,历史文物的保护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中也受到了不少关注,文物过度开发的现象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为文化旅游接下来的发展带来启发。文章介绍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和文物保护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文化旅游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化旅游;文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F59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文化的追求也随之提升,文化旅游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一些位于景区的历史文物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景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无疑为文化旅游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但同时,文物保护的情况也让人颇为忧虑。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提高了公民文物保护意识。然而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景区文物保护工作与文化旅游间的矛盾再次加深,如何平衡二者间的关系,则成了相关部门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文化旅游部门应当与文物保护部门加强合作,从文物保护角度为文化旅游谋取创新发展道路,使文物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概念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朝各代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留下了气息、痕迹,令我国具有久经时间磨砺的历史沧桑感、厚重感,奠定了我国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如各地的古城遗址、古建筑、石窟壁画等建筑遗迹与文物犹如连接现代与古代的桥梁,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从前的文化发展程度,更能给地区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推动地区的发展,因而可以说这些文物、建筑遗址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气息和鉴赏研究价值,且其影响力甚至可以推动地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今随着各地文物遗址被挖掘,带有浓浓文化气息的遗产旅游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便是当前文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可见地方文物、遗址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性。随着文化旅游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尤其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都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过重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一情况加以改善,不仅文物保护工作得不到落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早晚也会受到限制。
(二)发展的必然性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但直接取缔文化旅游也不符合旅游产业如今的发展规律。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单纯提供物质享受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需求,而能滿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的只有文化服务。此时,文化就是无形的经济资源,其出现在旅游业中,就是旅游业经济价值提升的一个体现,若能通过挖掘将其中的文化内涵成功迁移到旅游景区中,则这一人文资源就可以迅速变现。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兼顾好二者,保证一方(文物)不受损坏,另一方(旅游)才能更具优质品质。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科技成果在全国各地的普及,旅游景点仅靠娱乐设施、项目支撑终将会丧失自己的特色,从而失去竞争优势,唯有文化才是令景区展现独一无二魅力的媒介,因而旅游业要想发展繁荣,必须从挖掘自身文化内涵角度着手,让地方传统文化成为自己的品牌,才会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这也说明了文化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的核心,旅游业向文化旅游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最后,文化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在其发展中不断扩大,甚至对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前很多城市为拉动经济发展纷纷为自己设定了旅游城市的发展路线,并将文化旅游提上日程,此时再要扭转文化旅游模式已不可能,唯有直面城市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等问题。
(一)文物保护的意义
上文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角度分析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侧面得出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但文物保护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需要各地旅游从业者和广大群众引起重视。历史的延续中,文化遗产(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传承、传递作用,因此它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凝聚作用,这是其价值的最广泛体现。除此之外,从考古角度来看,文物中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可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价值,以上两点基本决定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精神领域的角度分析,文物的历史性和人文性散发着较大的魅力,对当代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使得当代人从未停下对文物的挖掘与开发的脚步。文物挖掘与开发在近几年为旅游行业带来许多实际利益,这是由于文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造成的,其历史价值颇高。但正因如此,文物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提升,让文物保护问题面临着两难。文化旅游对文物保护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其让文物有更多向世人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让文物的保护问题成了难题,而基于其与文物保护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文物保护工作也要得到顺利地开展。
(二)文化旅游现状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相应旅游宣传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出现误区所导致。首先,很多旅游景区虽然借助历史文物进行旅游项目宣传,但实际对历史文物了解不够全面、充足,也未与文物建立相关的情感,导致其在服务游客时并未注意对文物的保护,游客上手触摸历史文物(多为雕像、石碑)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虽然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但是文物价值因遭到破坏而降低[1]。其次,为了迎合广大游客,凸显文物商业价值,各地景区文物被“改造”的情况并不罕见。当然此“改造”是建立在文物破损修复的基础上,只不过景区在修复过程中很少去拜访相关领域专家或查找权威资料,而是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对文物进行简单的修复,有的景区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而在原本的文物上增加一些所谓的创意,这种借保护文物之名变相开发文化旅游的行为令历史文物遭到许多破坏。再次,个别地方借助地方历史文物开发旅游景点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然而其不知这种盲目地开发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破坏历史遗迹的生态),如泉州地区本有一清真寺坐落在老旧城区,周围低矮建筑将其烘托得十分古朴,后来周边新修建了马路、高楼,清真寺古风古韵丧失,其历史价值感也跟着丢失了。最后,当前国内景区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存在不足,很多景区单位不知道要如何深化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缺乏相关管理人才。事实上文化旅游不仅要保护景区文物安全,还要保护其周边环境,否则文物的原本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则其自身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一)文物保护工作融入文化旅游管理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史的留存,是文化珍贵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而对其的保护是我辈必然要开展的工作之一,每一位公民都有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国家的发展来到了新时期,历史文物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其被赋予了一定的经济价值,被很多景区开发者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但保护文物的工作却不应被忽略、被忘记。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应得到积极推进,即便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也要做好文物保护的相关宣传工作,帮助景区开发商、管理人员协调文物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通过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文化旅游管理中,让为文化旅游工作者将文物保护当作每天重要的工作内容,进而令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令其能够避免游人参观过程中对其的破坏,尽可能地发挥其在文化旅游中应具有的价值。而具体的事宜则需要相关部门预先做好景区情况的调查,统筹规划好长效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力度
文物保护工作利在千秋,故而应当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力度。除了需要文化旅游业配合文博部门做好景区文物的日常维护,对文物的情况进行拍照留档,完善相关记录外,还需要加强对游客、对全社会公民进行相关工作的宣传,通过提高游客乃至所有公民的素质来减少游客游览景区时对一些露天文物(建筑、石碑)的损坏,同时公民也可加入文物保护活动中,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朝向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2]。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文博部门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宣传方式。首先,搭建文物资源信息交流平台,派专门人员在平台上更新文物保护知识,并设置信息搜集和交流版块,充分掌握区域内景区文物保护情况。其次,要做好线下的文物保护主题宣传交流活动,向基层群众讲解文物保护的知识,全社会形成重视文物保护、文明旅游的良好风气,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对文化旅游的间接宣传,群众可以通过对文物保护知识的了解而更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活动。
(三)正确挖掘文物价值,合理开发资源
文物价值的挖掘是文化旅游深化开展的必要路径,但此前许多地区的文化旅游业者不敬畏文物及其保护,挖掘文物价值过程中难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有的甚至打着保护文物的旗号做着对文物充满“创意”的复原。对此,文博部门必须进行监督管理,為文物价值的挖掘重新做出示范。正常来讲,文物的价值挖掘需要综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调查结果,整理好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制作高水平的申报文本,落实好文物的申报工作,各区再根据文物的保护级别、现状编制相应的保护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实施[3]。而不是对文物所处环境放任不管,对其破损情况仅是采取简单的补救、维护,更不是为吸引游客眼球而采取一些不符合文物复原标准的修复措施。文化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平衡好文物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采取文物保护措施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而文博部门则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科学部署相关工作,借助古建筑遗址等载体更好地设置文化保护思路。
(四)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快文旅产业发展
基于国内旅游景区文物保护人员专业性不足,具有专业素养的旅游服务人员有限的问题,文博部门应联合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文物知识培养,满足文化旅游的发展需求。同时,文化旅游业也要积极创新营销的模式,景区形成新卖点的同时巩固文物的保护[4]。根据传统文化拓展娱乐项目,如5D穿越体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等,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增加游客量,提升其对景区游览的体验[5]。当然文化旅游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结合不仅仅是内容的叠加,相关人员还需找到二者的融合点,让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如通过对地区物质文化的研究,挖掘民间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或对物质遗产加入人文感强的故事演绎(大宋城、水浒城、大唐芙蓉城等),使历史文物真正活起来,带给游客更生动的体验。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业新的发展趋势,近几年在国内各地受到不少关注,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借助各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物质文化遗产)自带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开发了各种旅游项目,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却也对此类文物的保护造成了阻碍[6]。相关人员需要梳理文化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重视景区文物保护工作,规范文化旅游相关企业对现有文物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 王星星.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武汉城市形象塑造的路径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15-120.
[2] 刘松.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抖音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20):136-137.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6):18-23.
[4] 王海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互动逻辑及路径选择: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例[J].社科纵横,2019(12):40-46.
[5] 李朝阳,王东.文化振兴视角下乡村环境设计研究新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19(4):69-73.
[6] 汪永臻.乡土再造:历史文化村落的振兴实践与探索——以天水街亭古村为例[J].中国名城,2019(10):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