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英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机械材料、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医学诊断仪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用途不断扩展,特别是超声造影的出现,更被视继实时灰阶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超声医学的第三次革命。
超声造影检查是通过外周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再进行超声探查,观察组织器官内的增强表现,相比于彩超,可以更准确地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提高检出率,其与增强CT/MRI的诊断能力接近,属于增强影像学检查的一种。
超声造影的成像原理是:超声波遇见散射体(小于入射声波的界面)会发生散射,其散射的强弱与散射体的大小、形状及与周边组织的声阻抗差别相关。血液内尽管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物质,但其声阻抗差很小,散射很微弱,所以在普通超声仪上无法显示。如果人为地在血液中加入声阻抗与血液截然不同的介质(微气泡),则血液内的散射会增强,出现云雾状的回声。利用这一原理,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含微气泡的溶液),造影剂随血流灌注进入器官、组织,就能使其显影或显影增强,从而定量评估器官、组织剂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據。
目前临床应用的超声造影剂是微气泡,粒径约2~5微米,经外周静脉注入后,能自由通过肺循环,再到体循环,到达靶器官或组织,但不能穿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隙,最终通过肺的呼吸排出去,整个过程只需要15分钟,对脏器组织无损伤,无创,无辐射,CT和MRI增强显像检查禁忌症之肝肾功能损伤者也适用。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主要运用于——
1.腹腔实质性脏器、腹膜后、浅表小器管(甲状腺、乳腺等)、妇科等部位肿块的定性诊断。临床实践证实,围产期超声造影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2 .外伤性疾病,如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的早期诊断。
3.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的明确诊断,血管栓子的良恶性定性诊断,判别斑块的稳定性。
4.较大肿瘤靶向引导穿刺活检;肿瘤介入治疗前后的评估。
5.能清楚识别心腔界面,有助于心功能准确评估;可以观察冠脉慢血流和评估冠脉储备功能;评价心肌存活性及心脏结构的完整性。
6.消化道空腔脏器,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疾患的诊断。
7.对肝内外胆道走向,管径异常或狭窄、闭塞情况,胆道肿瘤,胆结石均可清楚显示。
8.探查输卵管的通畅性。
9.评价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包括评价其构架血管,鉴别局灶性的损伤或血流缺失区域,诊断血栓或瘤栓等;用于改善肾动脉狭窄时主肾动脉的显示;应用于部分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0.探查瘘道,诊断肛瘘。
超声造影相对安全,但也有禁忌证:已知对六氟化硫或造影剂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临床不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过去7天内,安静状态下出现典型心绞痛;过去7天内,心脏症状出现明显恶化;刚行冠脉介入手术或其他提示临床不稳定的因素;急性心衰,心功能衰竭III/IV级及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未控制的系统高血压患者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都不适合做超声造影检查。
此外,超声造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超声是超声造影的基础,所以,影响二维超声的因素也同样会影响超声造影图像,二维超声无法探查的部位超声造影同样无法探查;超声造影检查范围较小,无法同时检查多个不同部位的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