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散文过程中,利用“三步阅读”法,帮助学生抓住散文的重难点,明白作品传达出的情感、主旨。以2018年高考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为例,开展“三步阅读”法。
【关键词】三步阅读法;散文;汴京的星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064-03
【本文著录格式】李聪聪.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以2018年高考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25):64-66.
高考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文体就是小说和散文。散文相对于小说,学生们比较畏惧于其“行散”的结构安排。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散文在各省全国卷也是频频亮相(如表1)。所以对于散文的阅读,也是需要关注和重视的。
《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中提到“感受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层级。根据这些要求,给予我们教师在散文教学时,一定的复习目标和方向。在散文阅读中,学生会被行文零散的结构所迷惑,抓不住作者核心要传达的情感主旨。这里以2018年高考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为例,展示如何读懂、读透一篇散文。核心方法就是明白“三步阅读”法,即“写什么”“如何写”和“为什么写”。
“写什么”是通过标题,提示我们写作的核心对象,当然还有其他相关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所见所闻的“人、事、物、景”生发作者的某种“所感所思”,弄明白“所感所思”,也就明白了散文的思想主旨。即透过文章的“映物”,达到理解“含道”的程度,这就需要理清文本思路写作的线索、顺序及层级关系等。
课堂实录:
一、导入
辛弃疾写过一首著名的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词,请生齐声背诵。
师:赏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灯市更为壮观。北宋东京的上元灯会,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狂欢节。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成群结队地到处看热闹。
二、回顾散文阅读方法
这是叶文玲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元宵灯会的散文。在学习之前,请同学来根据我们之前讲过的《二上帕米尔》等,概括我们阅读散文的大概步骤。
师概括:
三、整体感知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来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汴京的星河》这篇散文,写作核心对象是什么?
师明确:读标题,清楚写作对象是汴京的星河即汴京的灯会。
师追问:文中所有对“星河和灯会”描写都可以等同吗?关于星河或灯会的描写在文章第几段?
生1:1—3段。
生2:15—25段。
师追问:这两段描写的对象是一个事物吗?
生1:是同一个事物。
生2:不是同一个事物。
师:大家认为哪位同学回答得正确?是的,第二位同学。1—3段回忆孩提时的星河梦(虚笔),15—25段是实写汴京的灯会情况。所以两段所描绘的诗不同的事物。
师追问:为什么要提到儿时的星河,这与汴京的灯会有什么联系?
生1:他们都很明亮耀眼。
生2:星河和灯会都寄托了我美好的憧憬和天真的梦。看到了灯会时的心情,就像看到了星河一样激动。
师:这两位同学都点到了二者的共性,但没有说到联系。回到文中,找到哪一个段落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段落,再仔细揣摩分析。
生3:看到汴京的灯会就像看到了儿时的星河一样,心情很激动。
师:将这三位同学的观点结合在一起,就分析得很透彻了。儿时的星河是“我”美丽的憧憬和天真的梦,表达对星河的无限喜爱,可以令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第4段)汴京的灯会亮得像耀眼的珠宝,像我儿时憧憬已久的星河,让我又想兴奋地叫喊。写儿时的星河为了引出下文,并点明“汴京灯会”的与众不同。
师追问:总的概括作者灯会感受是哪段?
生2:第5段的“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师追问:这是总领下文的作用。这两个词新奇和庆幸怎么理解?
生3:庆幸就是坐着感叹自己有幸来到汴京。
师:对,生3回答是字面意思,那结合文章含义怎么理解呢?
生4:应该是作者现在能亲眼看见想象中的汴京的景象,在第5段,作者提到“无数次怀揣《东京梦华录》的我”,所以作者此刻感到很幸运,不虚此行。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能够结合文本上下文仔细思考。当然也暗示作者下文提到的游历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师:文中除了核心写作对象“灯会”外,还有其他哪些所见所闻(人、事、景、物)?分别在哪些段落?
生1:还有“那街”,在9—10段。
生2:还有“那人”,在11—14段。
师:我们现在概括总结文章的行文思路
(板书) 首先1—3回忆孩提星河梦
其次(4—8)总写感受与原因
然后(9—25)具体展开观汴京灯会
那街(9—10)
那人(11—14)
那灯(15—25)
最后(26—27)重温少年梦
第26段承上啟下,第27段首尾呼应。
四、研读文本
师:阅读相关段落,结合文本概括这些街、人、灯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生1:那街很繁荣。
生2:那人非常多,作者刚开始都没有看成。
生3:那灯样式种类多,而且巧夺天工、争奇斗俏。
师总结并板书:
1.那街:古今相映成趣,繁荣9—10段
2.那人:游人众多11—14段
3.那灯:巧夺天工,辉煌绚丽15—25段
师追问:为什么游人这么多?
生1:他们都很有钱。
师:文中哪里有依据?
生2:第13段提到“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师:找得很准确,还有吗?
生3:第12段提到来这里的人都是“闲人”,所以他们都很清闲。
师:也很好,还有关键原因没找到,提示:使人民百姓有钱的因素呢?
生4:改革开放的政策,第13段“假如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
师:非常好,人那么多原因是“钱+闲+政策”,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点容易忽略。
师:下面写到“观灯盛况”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最强有力的在第20段。
师追问: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就是“遣词用字”的技巧。这段如果出考试题目,你打算怎么出?
生1:在具体写灯会时,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为什么?
参考答案:最喜欢第20段,因为这一段在庙会灯会具体情境时用的是比较有特点的语言。用了很多四字词来形容花灯,如巧夺天工、金光四射、莹煌炫转等。并且观察角度先总体,再“近近地看”“远远地看”等。还用了很多叠词,如“一盏盏”“密密地排开”等,起强调作用。
生2:作者在写终于看灯会时激动的心情,是怎样通过第20段怎样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用比较特点的词,如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急切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动词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并且多用短句,节奏紧凑,突出作者兴奋、急于分享的心情。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对本段语言特点的分析。通过分析作品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即“所感所思”。
让生齐声读此段,感受语言特色及作者激动心情。
师:作者在观灯时是不是很顺利,一到地方就看到光彩夺目的花灯?为什么?
生1:不是,因为游人太多了。“好心的主人却劝阻,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师:对,作者在观灯之前由于游人众多,所以“观灯受阻”,到黄昏时才真正赏到花灯。看完花灯之后作者就戛然而止,立刻回去了吗?
生2:没有,而是又在“长街拐角处”,描绘了一幅很诗意化的场面。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来梳理下,观灯的几个部分,即观灯受阻——观灯盛况——兴尽欲归。
师:本文重点是写灯会,所以在行文上写街、人方面略写,这属于写作上什么特点?
生1:详略得当。
师:很好。那作者为什么先写街、人,最后写灯?
生1:先写街的繁荣,是为了引出“人多”。
师:那写人多呢?为什么到19段才真正开始写观灯?
生2:写人多是为了写作者观灯受阻,写作上有波澜。
师:那写“观灯受阻”有什么深意?
(生沉思)
师:人多造成了观灯受阻。作者心情?
生齐声:急切。
师:对,这属于情感上的“抑”。所以有什么深意或作用?
生1:为写观灯时激动情感作铺垫。
师:很好,所以文章的写作中心是灯,写街是为了引出看灯的人,写人则为了突出灯,所以最后写观灯盛况才是高潮,这样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也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主旨分析
师:我们再回到第5段,现在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来开封观灯“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生1:因为作者看到其他地方没有的花灯景象,感到新奇。
生2:因为作者在看到花灯的时候也有其他的所见所闻,即“那街”和“那人”,街的繁荣与游人众多,让作者看到了人民生活不仅安居乐业且体现出现在中国的富强。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但也不全面。
①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②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荣,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④无论是汴京的那个时代还是现代社会,作者感到只有国富民强,百姓才能过得惬意、幸福。所以为身处的国家和时代感到庆幸。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从文本细读角度来学习这篇散文。试着运用“三步阅读”法来读懂一篇散文。本文以“我”游览开封灯会为线索,赞美了百姓生活富裕,精神焕发和非凡的创造力,庆幸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为古老技艺和现代科技融合而欣慰。也体现了散文由“实”到“虚”的文体思维。
参考文献
[1]曾令华.把握“形神”,品味情思——高考散文阅读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2]郑长安.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J].中學教学参考,2019(22).
作者简介:李聪聪,女,1988年生,山东枣庄人,研究生,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