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8 11:43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纪念馆劳动博物馆

◎ 庄 瑜

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劳动教育是每一代领导人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确定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文件,不但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且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进行了分学段的专业指导,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机构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本研究基于五育并举视域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探寻在博物馆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落脚点,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在博物馆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与其他四育的关系是联动的,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生的道德、智能、审美、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对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教育效果进行集中检验的作用[1]。以劳树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观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彰显了“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劳动观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体现。应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筑牢“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以劳树德的育人功能。以劳增智,学习丰富的劳动知识。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提供学生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并结合产业新业态,使其能适应现代生产劳动;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增长本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以劳强体,拓展多元的劳动实践。《意见》中12处提到“劳动实践”,包含劳动实践的时间、场地、师资、需求、评估、风险预案等,要求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大环境中拓展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将理论知识付诸到劳动实践中。以劳育美,完善向上的劳动审美。劳动是造就美的基础和方式,美是对劳动的高目标追求,并通过劳动得以展现出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鼓励将劳动者审美与美的创造过程有机统一于劳动实践中。

二、在博物馆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黄道婆纪念馆之“探访棉纺历史”

黄道婆纪念馆是以纪念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以及描绘传统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主题的人物纪念馆,运用文图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她伟大的一生,从童养媳、流落海南的难民、潜心学艺的纺织娘、返乡传艺的革新者到非遗时代的“工匠”[2],深入挖掘黄道婆的劳动技术探索精神和工匠坚守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劳动观念的养成赋能。黄道婆纪念馆二期修建,专门辟出棉田与靛草地,为学生提供播种、采摘、纺纱、织布、染织绣等现场体验活动,并设立“小剧场”,播放有关黄道婆的动画片、纺织科教片,另有相关主题的皮影戏、木偶戏。从人物的图文介绍、纺织工具和产品的实物观察到动手体验,博物馆的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化地反映了黄道婆“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确了其可贵的劳动观念。黄道婆纪念馆之“探访棉纺历史”劳动课程方案,具体见表1。

表1 黄道婆纪念馆之“探访棉纺历史”劳动课程方案

(二)南京博物院之“中国陶瓷器文化实践探究”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漆器、丝织刺绣、书画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见证[3]。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实践类博物馆系列课程(见表2),其中的中国陶瓷器文化实践探究课程,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学科,从陶瓷的质地、纹路、特点、用途等多个方面为学生介绍陶瓷器从史前到明清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人类烧制陶瓷器的过程与工艺,鼓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观察并判断某件陶器的用途,学生最终结合不同学科里的劳动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学科课程也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知识,可以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对接学校教育,也为学生创新了探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表2 馆校合作开发的学科化博物馆课程

(三)中国科学技术馆之“科学职业体验”

中国科学技术馆以科学教育为主要功能,通过知识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览展品,组织各种体验式教育活动,例如,探索驿站、创客工坊、科普活动实验、科学表演等,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探索实践,以此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4]。“五一”劳动节期间,博物馆组织了一场“科学职业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变身“创客工程师”,了解激光切割机制造工具和加工材料;变身“火星车设计师”,探索火星车的制作奥秘;变身“探展官”,去感受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科幻主题展览。中国科学技术馆这项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学生日常所学与生活体验,通过动手做、展览、比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沉浸式的劳动实践平台(见图1)。

图1 劳动实践的基础

(四) 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之“篆刻印章的欣赏”[5]

鲁庵印泥制作技艺是上海市静安区的传统手工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张鲁庵首创,工序繁复,成品保存长久。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包含了展示厅和演示室,充分展示了鲁庵印泥的制作技艺和使用原料,也包含了有关鲁庵印泥与国家级传承人高式熊、符骥良间的渊源。“篆刻印章的欣赏”课程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设计的非遗校本课程。通过实地走访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欣赏印章石的篆刻艺术,体验印泥的制作,同时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这项劳动教育课程将审美元素融入劳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独特的劳动魅力,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非遗文化审美的自觉。课程分为赏析与考察、制作与实践、展示与评价、拓展与延伸,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篆刻印章的欣赏”课程流程

三、在博物馆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

(一)在人物类纪念馆渗透系统化的劳动观念

人物类纪念馆是纪念历史人物的主题博物馆,主要任务是通过文物资料的陈列和所依托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以纪念我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或人物群体[6]。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导下,人物类纪念馆中不乏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倡导劳动的实践创新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劳动光荣的幸福感。人物类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场景再现的方式,系统化地呈现着“劳动者至上、劳动者平等、劳动者可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7]。例如,传递“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的北京时传祥纪念馆,传递“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精神的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传递“人可以退休,但劳模精神不能退”精神的上海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等。

(二)在历史类博物馆渗透学科化的劳动知识

由人类制造出来的或人类使用过的物品都是组成历史类博物馆的展品,历史类博物馆会根据时间、地域、主题作进一步分类,考古遗址、历史名胜也在其范围内,因此历史类博物馆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合纵连横。《纲要》明确指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历史类博物馆凝结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可通过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单学科或跨学科的劳动知识整合。例如,以“崧泽文化”为主题融合历史、艺术、地理学科的上海青浦博物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融合语文、地理、物理学科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半坡遗址文化”为主题融合数学、生物、化学学科的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等。

(三)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渗透活动化的劳动实践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前者以生态分类的方式展示自然界,后者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展品类型包括标本、模型、实验器材等,可视化程度高,兼具互动学习、动手操作的优势,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逐步放开,不少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建立了专用学习教室、学生作品展示区、虚拟实验室等,活动形式多样,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也可发挥专业所长,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例如,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观察研究型课题,主题聚焦船模制作、陶瓷修复、陶瓷制作、桌面水族等;在浙江自然博物院的“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现场跟着展板探寻106种鸟类为何而鸣的同时动手创作鸟声音乐,模仿鸟叫声;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科普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制作纸圈飞机并进一步理解飞机航行与空气之间的关系等。

(四)在艺术类博物馆渗透生活化的劳动审美

艺术类博物馆收集文明社会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雕塑、家具、珠宝等,展示藏品的美学价值,也收集民俗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劳动人民的审美水平。劳动教育包含日常生活劳动,通过观看绘画、摄影作品中的劳动场景、劳动者,可从欣赏美中唤醒劳动意识;通过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可从发现美中激发劳动动力;通过临摹、创作艺术作品,可从创造美中磨炼劳动意志,最终达到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以劳育美的效果。例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数九消寒图”课程中了解冬季“数九”的历史缘由并创作一幅独具个性的消寒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馆藏画作展中欣赏20世纪50—70年代的劳动场景画作《积肥》《到工地去》《我是公社小社员》等,讴歌劳动者最光荣;在苏州美术馆学习国家级非遗“苏州灯彩”的技艺技法,感受文化遗产的隽永魅力。

猜你喜欢
纪念馆劳动博物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萧军纪念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博物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