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铎 (宁夏固原市回民中学,宁夏 固原 756000)
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科目中,数学学科是较为重要的一门,其在学生的总体成绩中占有较大比例,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总体成绩.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内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若是想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就需要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其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上寻找教学的突破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1].
例如,在学习“集合”一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集合的概念,明晓常用数集的概念以及记法,并能够理解“属于”关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数集的发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提问的方式来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等进行复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关注点迅速转移到数学内容上,为新授课内容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可以就俗语向学生提问: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谁能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的知识,回答出“同类的东西,志同道合的人常常是在一起的”.此时,教师就可以由学生的回答引出“集合”的概念,并列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几个性质.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1,2,2,3,4,5’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吗?”,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分析出这组数据不能够组成集合,因为数据中有重复的数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于学生而言是引路人,只能够帮助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而具体的学习内容,是需要学生自主去探究、分析的[2].简单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去学习、探究数学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授“解析几何”这一部分知识时,学生需要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有全面的掌握,熟练运用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讨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出示图片,就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下:
教师:“我们都知道经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够确定直线的位置吗?”
学生:“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直线的方向.”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在只确定一点位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那么这些直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向学生展示图片)”
学生:“它们都经过了点P,但是倾斜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
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寻知识内容,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自然能够更为扎实.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去开展数学内容的学习,由“要学生学”转变成“学生要学”.为了实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
例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就问题去探索数学知识内容,问题如下:
小明做了一个小实验,他选取了一小段定长的绳子,把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上,再在绳子上套上铅笔,随后把绳子拉紧,轻轻地移动笔尖,画出了笔尖的移动轨迹.大家知道小明画出了怎样的轨迹吗?现在大家可以用分发的学具来操作这个实验.
在此种环境下,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探究欲望能够被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时,教师需要在班级内走动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适时做出一些指导.在学生操作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中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椭圆形成的视觉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对几何关系的梳理.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常使用的方式,其突出优势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新课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为意见分歧而发生一些较为激烈的讨论,而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自身数学思维,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
在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在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上投放了较多的精力,而实验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自觉融入教学实践中去,进而运用知识内容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几何”一节内容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数学实验,使他们通过实验来对数学知识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理解,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张几何图片,鼓励学生对几何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其特点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在实验中制作几个简单的几何体,并与同伴一起分析、归纳几何体的特征.又如,在讲授“随机抽样”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抽样实验,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抽签练习,使学生在抽签的过程中,明晓第一个抽签与第二个抽签之间的概率关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在一些事情上采用抽签的方式.又或者在学习“统计”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对近期流行的歌曲曲目进行统计,让学生对具体的统计过程进行设计,并自主探讨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归纳猜想,进而发现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的规律.
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分层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兼顾班级内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三角形恒等变换”一节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前需要针对所教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分层,笔者将本班学生大致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属于班级内下游的学生;第二层,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基础较好,但是受自身或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致使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属于班级内中游的学生;第三层,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强,且对数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深层次的数学内容.针对这三种情况,笔者对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划分: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公式内容,对第二层学生的要求要比第一层学生高,要求学生熟悉公式的推导过程,而第三层的学生,需要在掌握第一、二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会推导公式,并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方式,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掌握固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个人能力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样的环境下,班级内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还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提高所有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环境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实验、分层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