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不同品种大麦产量的影响

2021-09-17 08:29李长亚王春吉王文彬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穗数大麦氮肥

金 鑫,李长亚,王春吉,杨 力*,郭 红,王文彬

(1.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2.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缓释肥通过延长或控制养分释放期,使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营养需求相一致,实现氮素长效供应管理,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肥效期长且稳定、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大规模应用缓释肥可作为实现节肥减药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麦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的夏粮作物,具有生长期短、成熟早、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需求增加和多用途开发力度加大,大麦产业在盐城发展势头良好[1-2]。在栽培技术上,关于缓释肥对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已有报道[3],但在大麦栽培上相应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通过开展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3个大麦品种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江苏地区大麦生产上缓释肥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缓释肥选用汉枫缓释肥料(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硫包膜掺混肥(sulfur coated urea,SCU),其N、P2O5、K2O质量比为13∶6∶6;普通尿素(N质量分数为46.3%);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质量分数为12.5%);钾肥为氯化钾(K2O质量分数为57%)。

供试品种:扬农啤7号,由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提供;苏啤8号、苏啤11号,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麦研究室提供。供试品种均为啤用二棱大麦。

1.2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盐都)内进行,地处盐都区龙冈镇北首(120.041°E、33.356°N)。光照和通风条件均好,沟渠配备齐全,田间排灌方便。试验地土壤呈黏性,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前茬为小麦。土壤pH值6.5~7.5,有机质质量分数28.6 g/kg,全氮质量分数1.67 g/kg,速效磷质量分数23.4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220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品种(A)和缓释肥减量配施(B)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处理,选用盐城地区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扬农啤7号、苏啤8号和苏啤11号3个品种;副区为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处理,以纯氮用量18.0 kg/667 m2为100%,根据缓释复混肥和尿素各自不同的养分释放特性,以节本、增效或减氮等为不同的核心目标,设计相应7个施肥模式(表1)。合计21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6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播种时间为2020年11月4日,采用人工均匀条播,用种量为12.5 kg/667 m2。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高产栽培管理。出苗后选出相对均匀地段定苗,确保不同处理的基本苗一致。

表1 缓释肥减量配施设置

1.4 调查与记载项目

1.4.1 茎蘖数。大麦3叶期,每个小区选择代表性田块定点1 m,越冬前(12月25日前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考察茎蘖动态。

1.4.2 产量结构调查与测产。取标定区内2 m2的大麦,分别调查有效穗;连续取样50~100个麦穗考种,调查穗部性状及结实粒数;成熟期割方(2 m2左右)计产,并计数取样称得千粒质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大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表2可知,各处理基本苗差距不大。苏啤8号的普通尿素B1处理冬前苗最高,苏啤11号和扬农啤7号的B1处理冬前苗均为第2高,各处理高峰苗趋势差异并不明显。成穗数表现出较强趋势,其中B3和B4处理的成穗数高于其余处理,可能是因为施用缓释肥提高了肥效,促进了生长。B5和B6处理均减氮15%,表现为抽穗扬花期苗数(除扬农啤7号B5外)和成穗数上均低于B3和B4,不施氮肥(CK)处理的茎蘖数和成穗数均为最低;普通尿素B1处理的穗数处于中间水平,略高于B5、B6处理,与B2处理相差不大。

表2 不同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处理下大麦茎蘖动态

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扬农啤7号分蘖性较强,在各时期的苗数均高于苏啤11号和苏啤8号;苏啤11号和苏啤8号2个品种分蘖性相当,在穗数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2.2 不同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对实收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3)发现,主处理品种间大麦产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处理间大麦产量差异具高度统计学意义,但主副处理间无显著交互作用。

表3 不同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处理下大麦实收产量方差分析表

由表4可知,不同品种大麦的穗粒数差距较大,扬农啤7号最低,变化幅度在17.54~21.65粒/穗,苏啤11号在20.10~25.88粒/穗,苏啤8号在21.00~25.43粒/穗,趋势表现为苏啤11号>苏啤8号>扬农啤7号,与穗数的趋势正好相反。不同肥料处理之间穗粒数表现出一定趋势,以B1处理较高,B2和B6处理较低,苏啤8号和苏啤11号的CK处理均最低,仅扬农啤7号的B2处理比CK略低。

表4 不同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处理下大麦产量及其构成

不同品种大麦千粒质量差距也比较大,表现趋势与穗粒数一致,为苏啤11号>苏啤8号>扬农啤7号,苏啤11号平均千粒质量达到46.20 g,最低的扬农啤7号仅为40.26 g。不同肥料处理之间,均以CK千粒质量最高,扬农啤7号和苏啤8号各缓释肥处理中,均为B3和B4处理千粒质量较低,B1处理的千粒质量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不同品种理论产量表现为苏啤11号>苏啤8号>扬农啤7号,不同处理中以B3、B4和B1处理产量较高,B6和CK处理产量较低,表明减肥处理一定程度上有减产影响。各品种实收产量水平为苏啤11号>苏啤8号>扬农啤7号,与理论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以苏啤11号、B3处理的实收产量最高,达8 523.795 kg/hm2。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以发现,苏啤11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较高,属于各因素均衡高产;产量最低的处理为扬农啤7号的CK,仅为4 069.275 kg/hm2。

2.3 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实收产量与理论产量、穗数、穗粒数均极显著相关,其中与理论产量相关性最高,达到0.831;理论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相关;穗数和千粒质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初步判断,B3处理尽管千粒质量可能偏低,但穗数、穗粒数若较高,最终也可获得较高的实收产量;B4处理表现与B3相似,但实收产量均低于B3,其中扬农啤7号2处理还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CK处理各品种穗数最少,尽管千粒质量相对较高,但实收产量仍最低。

表5 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相关性分析表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中供试的3个品种均为适宜盐城种植的优质高产大麦品种,播种方式为人工条播,出苗早、苗数充足,最终均取得高产,其中苏啤11号和苏啤8号的最高产量更是达到超高产水平。在生产上要想获得高产,重点要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在栽培管理上需要强化播种质量,并且后期要施好穗肥。通过对分蘖数分析发现,扬农啤7号的分蘖性较强,高峰苗数与成穗数都高于苏啤8号和苏啤11号,但产量不高,是更适合作为苗粉和青贮的品种;苏啤11号和苏啤8号产量潜力大,是适合作为籽粒收获的品种。

马泉等研究发现,30%树脂包膜缓释肥与30%尿素基施、20%树脂包膜缓释肥与20%尿素返青期追施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构建适宜群体,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稻茬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4]。本试验中,与常规100%尿素处理相比,100%SCU全基施处理3个品种大麦的产量略有降低,60%SCU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和60%SCU基施+40%SCU返青期追施处理虽然肥料用量未增加,但提高了后期氮肥供应,总体表现为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尤其前者大麦产量显著提高,以苏啤11号为最大;减肥15%处理降低了总氮量,大麦产量有所降低,以85%SCU全基施处理降低较为显著。

王海月等认为,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施用能显著提高机插杂交籼稻有效茎蘖数,促进结实期茎鞘、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显著提高了产量[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麦生长中,一次性基施硫包膜掺混肥后产量略有降低,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用增产效果较好。生产上为降本增效,可采用60%SCU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这一模式。

猜你喜欢
穗数大麦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大麦若叶青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