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波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主导的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催生历史智慧教学。历史智慧教学追求“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素养为本,能力为先”的教学理念。历史智慧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组织和生态,通过混合教学、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构建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智慧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457
未来已来。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颠覆式创新和井喷式发展变革的时代,伴随“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大数据、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探讨未来学校的理念图景、结构场景和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全球热点问题。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全新概念。2018年4月18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的印发,我们正式从教育信息化1.0的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时代迈进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就是课堂创新,应用能够到课堂,理想状态是教学与技术能在课堂上深度融合。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而“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探索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历史学科智慧教学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历史学科智慧教学新理念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将被广泛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学科学习的路径将更加广泛,学习方式也将随着教学路径的拓展得到最大程度的变革。这一变化需要教育理念做出调整,更符合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用教育技术力量激活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智慧源泉。人工智能技术主导的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催生历史智慧教学。历史智慧教学倡导和追求“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素养为本,能力为先”的新理念,引发了课堂环境、教学生态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当代的历史数学,不仅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展示手段,而且要着眼于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开放空间,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智慧教学以培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定位,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学科教学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信息技术2.0时代的教学变革核心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本质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中,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教师应熟练掌握学习分析技术,基于学习大数据,桥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精确把握学习者兴趣、动机和学习习惯,精准定位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2.素养为本,能力为先
“素养为本,能力为先”是信息化2.0时代智慧课堂的新理念和智慧教学基本原理。“素养为本,能力为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五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我们充分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潜力,就要认识到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历史智慧课堂应成为师生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火花不断涌现的创造工场和科学探究的实验室。这就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在环境开放、人机交互、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展开,在教师指导、激励和帮助下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大胆假设、史料解释、史料论证、观点结论的得出和发表。“素养为本,能力为先”需要教师尽快实现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转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而智慧课堂为教学创新提供技术和环境支撑。因此,教師要积极架构设计智慧课堂模式,研究思考创新学习空间的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历史学科智慧教学途径
历史学科智慧教学是在“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素养为本,能力为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教师创设学习环境和空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重构课堂教学组织和生态,通过混合教学、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为高效学习赋能加力的教学活动。
1.情境化教学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历史情境化教学是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任务要求,桥接和引入VR/AR技术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模拟历史情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以激发和培养学习者创意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教学模式。
例如,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学习专题,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中,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工人运动与当时工人阶级生存境况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材料以及影片等,使学生感受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所面临的恶劣境况,如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生活环境恶劣,劳动权益没有保障,以及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排挤成年男工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现,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工人为什么要开展反抗活动,进而引出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必要。
在情景化教学中,小组合作过程产生的大量问题会让教师疲于应付,实时导入智能辅助系统非常必要。智能学伴、机器人教师、智能搜索和智能问答系统的合理引入,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充满乐趣,分担和减轻了教师答疑解惑和指导的工作量。
2.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学习是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在个性化学情分析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风格等个性化学习特征,个性化定制学习目标和任务,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差异化发展的智慧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性化学情分析。根据课堂问题解决和学习结果大数据对学习者的简单分类,以确定课堂学习在任务呈现、提问与互动、资源与技术提供、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帮助的对象。
二是个性化定制学习目标和任务。个性化学习首先是自主学习。教师根据个体的学习动机、兴趣、风格、习惯等个性化学习特质,帮助个体自主学习确定目标、分配任务、匹配时间和进度、推送学习内容和资源。
三是大数据支持的精准学习策略指导和深度学习。智慧课堂的课程教学平台,将完整记录和保存直播课堂、视频观看、笔记、作业、单元测验、情感、认知行为等学习过程大数据,教师在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困难和问题,给予个性化精准答疑解惑和改进策略指导。
四是,开设微课和空中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科教学的空间更加广泛,可以说处处是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微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多元化需求开发的一种微型课程。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微课资源,使学习者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空中课堂紧扣课堂教学,基于课堂教学进行适度的拓展,扩大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3.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技术、评价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创生的智慧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又有了新的内涵。翻转课堂被作为加强MOOC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相结合,即学生先在网上学习教师预先录制或指定的视频资料,获得初步知识,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就不懂的问题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答疑解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精确匹配解惑答疑、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三种活动时间,一般来说,三种活动的占时比例为4∶3∶3,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答疑的高效和有序。
高中历史教学多是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而专题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如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微课学习、翻转课堂,以及课下自主学习等。例如,必修课程的大多数专题,时间跨度较大,所涉及的史事较多,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整合教材,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与探讨,深入掌握所学专题的内容,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与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学习专题,涉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着一定的时间跨度,既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又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既涉及革命理论,又涉及革命运动等。为了使学生全面把握、深入理解这些内容,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 还可运用网络环境下的深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习活动从表层走向深层,使学习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由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发展。
步骤一: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拟订本专题四方面学习内容的具体项目,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一专题,可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状况”“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来源的情况”等。
步骤二: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学习主题。每个大组可再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如承担“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的这一大组,可分小组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
步骤三:在各组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分头活动,查阅相关的网络信息和图书资源。各小组对搜集的相关资源进行选择、辨析和整理, 组建相应的资源库。在小组资源库的基础上,大组创建本组的资源库,形成本组学习项目的网页。
步骤四:各大组将本组网页的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课或演示文稿, 在课堂上演示和解说。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答疑解惑。
步骤五:开展课下的继续学习活动,如各组开展跨组别的网页学习、本组对网页内容的充实与拓展、问题讨论与解答等。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的反馈系统软件(如网页制作的反馈系统、课上即时反馈系统、网络交流的反饋系统、网络评价成绩系统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结果进行及时的诊断和个性化指导。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了的教学模式。因此,积极探索智慧教学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的职责。(县级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