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442
一、未来视角下的课程理念
《儿童发展概论》中指出:幼儿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
这些促使我对班级课程的建构有了新思路。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引导幼儿拥有广阔视野是我对大班课程的重新定位。
注重正确的价值引领,为未来思维准备。目前处于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加需要具备未来眼光,引导幼儿形成未来思维,参与到未来的建设与创造中。
让学习真切地发生在课程中,在行动中学习发展。具有未来视野的课程是实现幼儿“行、思、意、情”统整发展目标的课程,解决问题、主动意识、反思性思维都是其主要特征。在课程进行中,鼓励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体验,以个性的形式分享想法、理解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会倾听他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经验用绘画、描述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我们跟随课程,创设充满幼儿丰富对话、工作记录的环境,以幼儿看得懂的照片、图表、展板来呈现课程轨迹。
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戴威·珀金斯言:“在将来的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更应该培养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的盒子’里面内容的好奇心。”《你好,宇宙》是一个培养幼儿好奇心、启发幼儿智慧,并有远见、有意义的课程活动。
二、《你好,宇宙》课程践行未来视角
(一)融于一日生活的课程
一日生活皆课程,大班的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将一日生活环节进行高效利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创造性思维等品质。
1.晨间谈话,捕捉课程契机
谈话活动正是提高幼儿进行深度对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理解、分辨、表达、交流、体验和感悟,提升对经验、价值的认识。我们把晨间信息分享主动权交给孩子,他们把抽象的宇宙元素具体化,与已有认知相结合,在分享中实现个体经验到同伴经验的转变。
(1)借谈话活动开启课程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们聊起悬挂在艺术区上方的星球。
静好:“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一颗球。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尚尚:“我看过《流浪地球》,宇宙超级大,有很多星球。”
瀚一:“妈妈跟我说过有一个黑洞,会吸东西。”
羿辰马上说:“我知道黑洞是什么,猪猪侠里有个黑洞,他们上了太空,来到了嘟嘟星球,有坏人要毁了地球,他们就进入了黑洞,黑洞就是个大漩涡。”
小熊:“那到底有多少颗星球呢?最大的星球有多大啊?”
楷楷:“我们可以到宇宙去吗?我们要怎么去呢?”
谈话活动时间开启宇宙的100问,孩子们有无限憧憬,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和孩子们一起整理了对于宇宙的问题,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借晨间信息实现经验互享
幼儿作为问题提出者,同时也是问题解决者。在每日的晨间信息时间,孩子们会分享搜集的宇宙小知识。
轶事1:桐桐介绍八大行星:“我给大家带来八大行星的知识。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有自己的轨道,绕着太阳转动着。”
轶事2:瀚一介绍最大的星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是盾牌座,他有100亿个太阳那么大。”瀚一接着说:“噢,不对,有100万个太阳那么大。”他接着说:“它是最大的星球,第二大的是大犬座。”
在课程初始阶段,大部分孩子对八大行星较为感兴趣,所以我们将深度学习的点从宇宙缩小至八大行星。
2.联动计划—工作—回顾,鼓励自主探究
(1)计划形式调整:我们调整了计划形式,用纸板、星球圆片自制了八大行星的计划牌。孩子们选择星球放入太阳系轨道中进行计划。
(2)结合主题,我们更新了区域材料:在艺术区投放了废旧材料、纸盘、泡沫球、装饰物等鼓励孩子制作星球。丰富积木区的墙面环境,增加了宇宙空间站、探索器、人造卫星等图片。角色区投放了了宇航员服装、对讲机。科探区添置了行星模型、手电筒等。讀写区投放了宇宙的相关绘本、故事书。
我们关注着幼儿与材料间发生的事,跟随孩子们的兴趣点思考课程的走向。
轶事1:包包、家乐、瀚一在读写区把星球的英语卡片一个个地按照离太阳的距离进行排列。
轶事2:包包、高尚、瀚一在艺术区用超轻粘土制作星球,瀚一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成球体,包子对照着绘本上星球的大小来制作。
轶事3:玮博和萱萱在玩具区玩手电筒和立体套盒,玮博说:“你看,这是我们发明的星球上的光。”
3.结合户外游戏,放飞想象力
孩子们将折好的宇宙飞船、纸飞机等自制玩具在户外进行“驾驶宇宙飞船”、“登陆星球”的想象性游戏,描绘着未来到太空遨游的情景。
轶事1:孩子们拿着自制火箭跟随着关于坐火箭登上太空的想象情境的文字,全程闭着眼睛。游戏结束,睁开眼睛,嘟嘟说:“我闭着眼睛的时候真的以为自己坐火箭到了好高好高的地方,心脏跳得可快啦。”
轶事2:,瀚一、静好和朵儿一起玩纸飞机,瀚一说:“现在我倒数,10、9、8、7、6、5、4、3、2、1、0发射!”瀚一说:“啊,我的航天飞机降落在了水星上呢,我最喜欢水星了,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了。”
(三)巧用表征,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的绘画表征是运用图形、图像、符号来表达感受、记忆、想法和理解。孩子的表征是一种自我梳理、贯通经验的体验,也是一种与未来对接的可能。
1.借表征作为分享个性认知的载体
(1)宇宙100问
在谈话活动《宇宙100问》后,孩子们将自己的问题进行表征,放在问题墙上,在之后的活动中逐个击破。
(2)眼中的八大行星
孩子们在画纸上呈现了他们眼中的八大行星。在孩子们的画面中,能够看到对于星球的排列、特征都非常清晰。
(3)想象宇宙空间站的生活
閱读了《宇宙空间站的一天》后,孩子们都饶有兴趣,画面上呈现了形象的“失重”、“真空”等状态。
2.借表征整合碎片化的知识体系
我们将孩子个体的认知进行整合性地梳理。进一步引发幼儿关注事物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对集体经验的联系和建构。
(1)班级的自制《八大行星》小书
孩子们的八大行星表征的整合,自制成了一本班级独有的课程小书,放置在班级的读写区。
(2)孩子的画用于创设宇宙梦想墙
和孩子们一起用半球体、硬纸板制作了一面立体星球墙面,用纸盘制作宇宙飞船的墙面。为课程营造了极具创造性的环境。孩子们在日常会与环境进行互动,例如拿着手电筒照射星球墙和飞船墙,幻想未来人类在太空中探索的场景。
3.借表征促进幼儿形成高阶思维水平。
我们从单一的兴趣表征发展、迁移为多维的拓展表征,将模糊的内隐思维转变为清晰的外在形态,促进了幼儿高阶思维和多元认知水平。
(1)促发未来感的艺术签到
中会发生的撞击 迷宫相结合
(2)充满未来感的毕业照
邀请孩子们讨论、设计毕业照,畅游着未来在银河间的自己,绘制了独特的毕业照。并给毕业照起了个名字——我们在梦中相见吧!
三、结合多种资源,赋予课程更多的可能性
具有未来视角的课程,我们需要转换更多的视角,优化整合更多的资源,让课程延伸更多的触角以延展幼儿学习更多的可能性。在课程开展中,我们选择了多种途径帮助孩子扩展经验。例如视频、绘本、音频、亲子体验科学探索中心、毕业典礼的节目演出等。多种感官的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近这个课程。
(一)结合视频、绘本资源,帮助孩子建立立体的宇宙形象。
幼儿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视频、绘本恰恰最为直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优质的网络资源对宇宙有多角度的感知经验。多层次、多维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家园合作,借由家长的力量扩宽孩子的视野
1.亲子小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航天飞船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将课程也渗透到了家长层面,引导家长和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分工合作,制作航天飞机。塑料瓶、奶瓶、硬纸板、纸筒... ...这些都成了在孩子们眼中有趣的材料。有了这次独特的体验,我们将废旧材料也投放进了区域材料中。
2.亲子参观:参观科技馆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去到科学探究中心亲身感受、体验神秘的宇宙、星系。
孩子们浸润在巨大空间内,用现代科技体验在宇宙漫步的感觉,用现代的科技打开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们对未来的思考意识。
(三)毕业展演,多种感官激发创造性思维
毕业节目——《I Dream A Dream》——我梦见了梦想。现如今离孩子较远的太空之旅,或许在未来会普遍发生。我们期待着那个可能,所以决定用一场毕业展演去传递这个未来感。
我们截取了绘本《宇宙中的舞蹈》、《宇宙空间站的一天》这两本书的片段,孩子们通过扮演八大行星和宇航员,用肢体、语言、表情传递认知,在体验过程中孩子们更易走进星球的世界,与星球、宇航员的形象产生隔空的情感共鸣。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跟随孩子一起走近了宇宙,与宇宙进行隔空对话。我们一起将学习的点滴呈现在我们的环境中,让这种未来感浸润日常生活。彰显未来视角的课程探索的道路上,让我感受到真正的课程不是大张旗鼓地呐喊摇曳,而是在平实的生活中我们愿意一起交流、工作与分享。一场酷炫无比的秀展示了精彩的课程,课程止步于此,但思想、品质未曾止步,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究这些优良品质会一直伴随孩子成长。课程带给孩子的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课程是遇见,孩子是未来的可能,愿他们敢想、敢做梦,拥抱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