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解题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推理法,对习题进行思考,并总结解题过程,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物理成绩。本文首先针对推理法特点加以阐述,其次针对推理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切实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推动学生物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推理法;高中物理;物理解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341
高中阶段为学生接受中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并在学生求学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学科作为此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肩负着传播物理知识的重要职责,并在推动学生智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理法作为高中物理学习中一项常用的解题方式,可于确保学生解题正确率的同时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发展。本文即围绕推理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推理法特點阐述
学生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为实现推理法的真正掌握,需依据物理学科并将此学科作为载体,如物理学习活动中,应透过表面现象观察本质,依据习题中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找寻同物理原理相符合的内容,实现习题本质的理解。推理法所具备的特征主要如下:首先为模式化特点。物理模式下找寻事物所存在的共同点,并梳理出事物间所存在的区别,由此学生在物理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模式化思维。其次为等级递进特点。等级递进主要即指借助推理思维的应用,找寻更为深层次的物理知识,以此为物理知识探索过程的推进提供帮助,促使学生可逐渐获取高层次的物理知识。再次为多方向性特点。物理习题解答过程中,虽仅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应用的思维方式众多,此即为推理法多方向性的重要体现,此特征使得推理法具备灵活多变的优势,可推动学生解题效率、解题准确性的有效提升。最后为实验特性。由于物理知识的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学习三者密不可分。学习活动中,可借助实验方式对结果加以研究,最终对验证推理的合理性加以清晰的验证。
二、推理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学科解题过程中,推理法应用价值较高,且在具体题目解答中得以广泛应用,以下内容便以推理法在电场问题、运动学问题、难点问题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1.推理法在运动学问题解题中的应用
运动学内容为高中物理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且推理法在运动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以下题为例:
例1 :某人在高处站立,并在一定时间间歇陆续释放小球,当第11个小球释放时,所释放的第1个小球恰好着地,已知高处至地面距离高度为100 m,其中g=10 m/s,请问此人连续释放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分析此题目可看出,此题目考察重点即为“自由落体”相关知识,所以,解答此问题时,需学生可对自由落体知识点加以充分利用,并以推理法思考问题。首先结合小球落地高度,可利用H=(1/2)gt2公式,对首个落地小球时间t加以计算,随后再结合题目所给出已知条件“当第11个小球释放时,所释放的第1个小球恰好着地”计算出连续两个小球释放时间间隔为t/10,通过此分析,便可获取最终答案。
2.推理法在电学类问题解题中的应用
电场问题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为各类物理考试的重点考试内容。学生在此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需以具体题目展开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可对物理知识予以扎实掌握。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定义教学内容时,物理教材中针对电场强度已提供明确定义:电场中某一试探电荷在某一地点的受力强度同所带电荷量比值为恒定不变的。针对此定义,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如何对电场强度加以描述?”“处于同一电场中,若电场强度仅同试探电荷位置相关,却与电荷所携带电荷量毫无关联情况下,此定义趋同于物质密度。”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方式,如何为物质密度的定义?物体的体积、质量同物质密度是否相关?借助此种类比方式的应用,学生便可对电场强度定义形成更为具体的了解。
3.推理法在物理难点题目解答中的应用
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难免会遇到难点题目,而学生仅有对难点题目加以解决,方可有效提升自身物理学习效率。此部分难点题目题干内容较长,若学生所选择求解方式不当,则会导致信息掌握不准确,致使最终结果出错。为确保求解效率,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将推理法应用至题目解题中,借助逻辑推理的应用从繁杂的题干中完成已知信息、隐藏信息的获取,有助于学生清晰解题思路的形成,借此,除可对解题正确率加以保障的同时,还可提升自身解题能力。以下题为例:
例2:现存在两个理想光滑斜面,已知两个斜面倾斜角度不同,但高度相等,此时若两个斜面顶端位置分别放置完全相同的小球,所放置小球由静止状态自由滑落,请问哪一斜面上的小球先落地?
学生在解答此问题时,若仅以凭借想象,难以对两个小球运动状态加以准确判断,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此题时,可应用画图方式完成题目的解答。教师可先绘制直角坐标系,并在所绘制坐标系中记录两个小球运动状态,便于两个小球运动状态的比较,还可加深对图像的理解。针对此问题,教师所展开分析如下:首先因两个斜面倾斜角度存在差异,使得小球在滑落时所遇到的加速度不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加速度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小球在倾斜角度较大的斜面上所遇到的加速度越大,然而因两个斜面高度相同,所以,小球滑落至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相同,教师以此为依据,完成V-t图像的绘制,此图像中小球加速度以斜率表示,而图像中纵横坐标轴所形成的图形面积即为小球滑落的位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借助上述知识的充分利用便可获取最终的正确答案。由此可见,物理学习活动中,当学生遭遇部分难点题目时,可将推理法应用至解题过程中,再在相应的图像辅助下,推动自身解题思路的形成,以此除可实现物理重点题目、难点题目的有效突破,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推理法为高中物理学科的一项重要学习方法,借助推理法的应用除可简化学生物理解题过程外,还可推动学生物理解题效率的提升,并在学生物理问题分析能力的强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而言具备重要意义。因此,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学生需注重推理法的灵活应用,以切实提高物理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昶.推理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实践分析[J].物理通报,2018,37(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