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雯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综合实践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实践发现,融入学本式教育引导,可以改变教学的不良现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实践教学实际分析,具体探讨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的难点与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本教学;综合实践;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037
引言
学本教育,是在现代化教育引导中逐渐形成的教育模式,与校本教育对应的,提倡自学、互学、展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去完成学习的目标。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明确教学难点,精准指导学生探究。
一、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的难点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学本教学理念的时候,由于对学本课堂认识不足,导致教学目标设计欠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自主探究。欠缺自主思考积累的基础,在组合自学合作探讨的时候,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和现有知识难以充分发挥,生生互学效果无法得到凸显。尤其是在学生自学意识不强的前提下,很难保证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要点,当学生展学时,也很难将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呈现出来。这些无疑都是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难点,若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目标,合理设计内容
明确的目标可以为学本式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也是学生自学、互学和展学阶段的指明灯。因此,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在科学地引导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关爱健康”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明确本次授课目标,组织学生在调查分析中,认识到自己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一方面,教师需要以情境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本部分教学的目标分析,在带领学生参与活动、展示评价中体会到健康的真谛,让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二)合作探究,搭建预学平台
合作探究,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实现学本式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组间同质”划分学校小组,并保证“组内异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生生间的相互学习。搭建预学平台,是促进小组间沟通提供良好的基础,能够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学的平台。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小小文具店”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目标分析,为学生搭建预学平台,并组织分享学生去商店、文具店等地方的经验,合作探究如何能够办出特色文具店,并将结果呈现在预学平台中。最后,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分享的情况分析与创造,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做好售货员和小顾客,并模拟实践,推进展学引导的進行。在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主动引导中,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疑问,促进自主思考
在学本式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引导中,从而在潜移默化地开展教学中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思考中,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适合对学生成长有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在巧设疑问引导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带领学生参与和“小小理财家”有关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指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现在有没有零花钱?每个月有多少呢?大家都用这些钱来做什么呢?有可以避免的吗?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中,学生们的思维也随着教师的引导发生变化。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探讨的结果传授给学生一些理财的技巧,并要求学生制定理财计划,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是为展学。在此阶段,学生们需要结合其他同学的计划分析,明确优点与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计划。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理财结果,并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并改进后的方案评价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总之,开展学本式综合实践,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个体情况分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难点,精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此外,教师还有必要关注学生自学、互学和展学的结果分析,明确问题积极探讨,优化教学的内容,从而在教师科学地引导中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引导。
参考文献
[1]丛文,马忠敏.在"学本式成长教育"实践研究背景下尊重学生本体的做法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2):124-126.
[2]薛芳芳.探究:找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真[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61-62.
[3]王海英.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合作学习策略——对"学本式卓越课堂"探索实践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8(02):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