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骅 冒慧颖 陆佳浩 董帆
摘要:茄科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果实营养丰富,在我国栽培范围广泛。病毒病是茄科生长中发生较为普遍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就难以防治,给我国的农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结合茄科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以及规律、传播途径,对茄科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茄科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
病毒病是我国蔬菜作物常见的病害,对于茄科蔬菜而言,大多发生于每年早春季节,成为危害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问题,几乎所有蔬菜生产都会受到病毒病的威胁。现在对于蔬菜病毒病,我国仍然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治理,防控难度大,所以绿色防控技术就成为了病毒病防控的关键性手段,如重视优选种苗、调控温光水肥、避免人为传播、防控传毒昆虫等等。
1 茄科蔬菜病毒病的类型和症状
目前我国威胁茄科蔬菜的病毒病类型较多,较为常见的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以及番茄退绿病毒、番茄斑痿病毒等等类型,其中对于茄科蔬菜植物危害最大的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斑痿病毒,需要茄科植物种植户给予重视。
茄科蔬菜的病毒病识别较为简单,具体发病症状可以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以及斑萎型这四类。
花叶型:在叶片的脉络上生成黄色斑,叶片缩小并卷曲,果实变形,发育后期叶片易碎。
条斑型:条斑可出现于叶片、茎以及果实上,在叶片上呈褐色,而在茎与果实上,病斑首先褪绿,之后转褐黑色,果实萎缩。
蕨叶型:染病植株缩小,叶片逐渐萎缩,最终呈管状。
斑萎型:斑萎型发病较早,苗期就有发病可能,叶片卷曲,叶脉呈紫色,结果后很快脱落。
2 茄科蔬菜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以及传播途径
2.1 发病规律
茄科蔬菜发病与否一般决定于环境温湿度,一般来说,高温且干旱的环境最适合病毒病的爆发,如果温度达到22℃以及以上,且空气土壤湿度均小于50%,就容易出现病毒病爆发。其原因在于,高温缺水环境下,植物蒸腾所消耗的水分高于吸收水分,植株难以积攒足量的同化物,所以抗病能力降低。
2.2 传播途径
茄科蔬菜病毒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病残体和种子带毒、害虫传播和播种机械传播等类型。在前一年农业生产结束之后,在田间残留的病残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就很容易在接下来一年成为病原体,茄科蔬菜的植株发育以及果实生长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害虫传播主要是经由蚜虫、烟粉虱在植株之间取食而形成,将毒植株的病毒传播给健康植株,从而造成病害扩大。除此之外,在蔬菜生长时节,包括整枝、打杈以及采摘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都可能会造成病害的扩大。
3 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3.1 优选种苗
防治病毒病的技术手段中,采用无病毒种子极为关键例如在茄科蔬菜大田中经常使用脱毒茄子和番茄种苗等等。普通种植户可以直接购买脱毒蔬菜种子和种苗,而部分大规模种植户可以选择与培育苗厂以及科研实验室进行合作。与此同时,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种子检测也越来越便利,给优选种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极为关键,对于病毒病高发地带,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栽培。对于部分抗病品种而言,遗传一致性的存在,会使在长期使用某品种之后,抗病毒性能就会逐渐减弱,无法继续起到防病抗病的作用。所以种植户不仅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抗病毒品种,更要有意识地换种,保证作物的抗病力。
3.2 调控温光水肥
茄科蔬菜病毒病大多发生于高温干旱条件下,与此同时,土壤肥力不足,钾元素、锌元素的缺失也会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所以需要奇偶出对温光水肥金兴调控,从而创造出不利于病毒病发生发展的条件,是關键的绿色防控措施。例如露地栽培的番茄、茄子在雨季后壳以覆盖地膜,确保土壤湿润,同时避开旱季栽培,并适当提高灌溉频率;对于大鹏栽培的蔬菜作物,则开车一在四周用薄膜盖严,在作物团棵之后再将棚膜揭开,从而控制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在施肥方面,保证每年每公顷的有机肥料施用量控制在37.5t,将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不低于4%。对于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户或种植基地,要实行测土配方,进行施肥,保证氮磷钾元素的供应,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为提高有机肥利用率,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浪费或植株抗病能力降低的问题。
3.3 切断传播路径
病毒病传播路径有人为传播和害虫传播。在避免人为传播方面,修枝和打叉环节可随身携带蘸有肥皂液的手帕、毛巾,每次修整植株完毕后,清理手臂和工具,杜绝病毒传播途径;在避免害虫传播方面,主要害虫是蚜虫、白粉虱等,可通过色板诱杀手段进行消灭,也可采用防虫网进行隔离,从而在尽量少使用化学药剂的基础上起到消杀害虫的效果。
4 总结
在茄科蔬菜栽种过程中,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传毒昆虫的防控效果,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效益。今后,这类绿色防控技术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农作物种植方面得到应用,从而不断提升防控收效,拓展技术应用范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振宇,肖勇,冯夏.广东蔬菜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90-97.
[2] 范惠冬,刘燕妮,郑世金,等.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