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
人的大脑中存在复杂的神经网络,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神经元,而记忆的过程就是由这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的活动产生。神经元活动时产生特定的膜电位变化,可以传递刺激信号,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传递,信息便在大脑中储存。
记忆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人的记忆中包含其所知的一切学识、技能以及经历,而遗忘则可以发生在记忆形成的任何过程中。若想要新获得的记忆变得稳定,則需要不断地巩固再巩固,重复记忆过程,否则就会遗忘。正如我们所熟悉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展现的那样,遗忘的进程是有规律的,若非像超忆症患者那样不停地自动重复强迫记忆,可以说没有人能做到不遗忘。既然如此,世界上是否存在“过目不忘”的神奇本领呢?
遗忘可以发生在记忆形成的任何过程中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海马区的突出表现
海马区是加工记忆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陈述性和空间记忆。记忆的能力与海马的激活、海马中新神经元的产生速度、海马结构的大小等息息相关。记忆形成的整个过程都与海马有着密切的联系,海马不仅参与记忆的编码,也促进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这个区域一旦受到严重损伤,就像著名的只有20秒记忆的“金鱼人”亨利·莫莱森那样无法形成新的陈述性记忆,不过程序性记忆倒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陈述性记忆指的是你知道自己记得的东西,比如好友的生日,昨天看过的一场精彩的电影,又比如上周背过的一篇古文;而程序性记忆指的则是你不用有意去回想就能够知道的东西,就比如很多年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依然能够在骑上车的时候找到感觉。程序性记忆并不存储在海马区,而更多需要小脑的能力。
海马结构示意图
记忆可以按其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类似于知觉加工,只保持极短的时间,大部分信息在这一阶段流逝;少部分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并在几分钟内指导决策;随后一些重要的短时记忆被进一步加工,转化为长时记忆,可保存几天甚至几十年。我们一般认为的“过目不忘”指的都是短时记忆,但这其实并不可靠,一旦分神或是记忆并未进一步加强,一段时间过后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而通过使用一些记忆方法,的确可以起到提高记忆速度和能力的作用。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碎片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可以说,兴趣是我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将短时记忆自然过渡到长时记忆,如果某个信息足够引起很大兴趣或很大震撼的话,那么短时记忆可能会很快转变为长时记忆。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快记忆的速度,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代,此时的记忆速度最快;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也会转变为另一个优势。而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却是因人而异:有些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早晨八九点钟最高;有的人习惯于挑灯夜战,到了夜间思维才活跃兴奋。“一日之际在于晨”不见得人人适用,若是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就能事半功倍。
此外,像日本教育学家七田真倡导的“波动速读”“照相记忆法”,则是从开发右脑的思路对记忆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形象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探索智力潜能。
记忆本身便是一种很神奇的概念,它存在于你的脑中,却看不见摸不着。如同沙滩上的印记,不停地被海浪冲刷,有的就此被潮水抹去,有的永远镌刻在岸边。“过目不忘”的短时记忆固然令人羡慕,“最强大脑”的天才能力令人神往,但人的一生很长,所有的少年都会长大,真正留存心底的美好会随着岁月沉淀,逐渐成为长时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责任编辑/黄盈盈 美术编辑/李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