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叙事下的地方博物馆空间营造研究

2021-09-16 02:42张欣宇刘乃芳
美与时代·上 2021年8期

张欣宇 刘乃芳

摘  要:地方古镇中的博物馆是地域文化传播和展示的重要载体,它设计中的叙事性体现不仅会影响到博物馆整体空间的营造和效果的呈现,也会影响到古镇的复兴。景观叙事下的地方博物馆空间营造研究以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为例,运用物、场、事的相关原理,分析地方古镇中文化主题性博物馆的空间营造和设计的可行性展示,期望为古镇文化主题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可行性策略,帮助此类博物館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也为地方古镇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文化博物馆;景观叙事;空间营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一般项目“多样性城市事件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及空间特色保护研究”(20YJA760050);2019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湘江长沙段叙事景观资源开发保护与地域特色营造”(19YBA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复兴古镇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地区都兴起了古镇建设的浪潮。许多学者开始对古镇文化复兴的策略和可行性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对作为文化古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博物馆的专项研究却很少有所涉猎。博物馆不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自身的设计也是古镇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正是由于博物馆自身意义的重要性,导致当下出现了只要建设文化古镇,就会有文化博物馆的现象。尽管每个地方的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博物馆的建设形式却出现了雷同、无特色的现象,而从地方景观叙事的视角去设计博物馆,可谓是一个打破这一现象的好方法。

关于博物馆建设中的叙事性设计,国内外早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正如英国文化学者珍妮·基德(Jenny Kidd)所指出:“不管是做为物理的还是建筑的亦或是机构的场所,博物馆都是要讲故事的。”[1]1930年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中就有着关于博物馆和叙事理论结合的最好案例,“展览是一种讲故事的好方法”,这也是学术界对文学叙事和博物馆结合的首次总结阐述[2]。韩国历史博物馆是韩国第一个国立近现代博物馆,每一个展厅在设计中都运用了现代最尖端的信息技术,并通过静态叙事、动态叙事、线性叙事的方式展现出了韩国本地独特的文化历史故事[3]

国内关于地方博物馆的叙事性建设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其中包括对博物馆叙事构成、叙事时间、叙事声音、叙事语法等叙事性研究,建构过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方式研究等。如:陈霖在对苏州博物馆的叙事性研究中认为馆内构建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个性与定制相融合的故事空间,叙事性建设主要表现在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展陈和与参观者的互动三方面[4];李女仙以新会陈皮文化体验馆为例通过叙事氛围和叙事线索两方面分析了博物馆的叙事特征,并提出在博物馆空间的建构中要重视:动线设计、场景设计、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四个方面。虽然国内外关于博物馆的叙事性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基于叙事角度分析古镇文化主题博物馆的建设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从古镇文化复兴和博物馆建设多样性需求的背景出发,以景观叙事的相关理论和手法为切入点,运用“物-场-事”的相关模式来浅析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的叙事性呈现。

一、何为景观叙事

要想运用景观叙事的概念,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叙事。叙事是一个比故事更为全面、更加丰富的术语,既指“故事”,即被讲述的东西,又指讲述的方式,即结果和过程、形式和形成、结构和构造方式。关于叙事的研究与表述甚多,最先广泛应用在文学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马修·波泰格(Matthew Potteliger)在他所著的《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一书中将叙事学的相关概念引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此后,叙事的相关理论开始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发展。在书中,马修·博泰格认为:“景观叙事产生于景观和叙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关系,场所构成了叙事的框架,景观不仅确定也用作故事的背景,且本身也是一种形象的产生和故事发生的过程”[5]。当景观和叙事通过文化、历史交织在一起时,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景观叙事,简单地来说就是要让景观要素讲述一个故事[6]

景观叙事的理论对于体现当地文化、展现当地风土人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景观叙事理论下的场景营造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使观赏者领略到场景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容,也是对文化历史的一种“再现”,以叙事、故事的方式展现设计者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涵。

二、“砖茶之乡”——羊楼洞

羊楼洞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是著名的青砖茶之乡,也是全国著名的茶乡茶市。羊楼洞茶业历史悠久,种茶的历史始于唐太和年间,后到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并且发展到了制茶手工作坊,直到清朝道光年间茶文化发展到了顶峰时期。由于茶叶产业的兴旺,茶屋也逐渐增多,到后来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川”字牌茶砖,远销海外。羊楼洞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它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当地还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足以可见茶在当地的重要性。

“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作为羊楼洞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发扬当地文化、宣扬当地故事的重要使命,其设计规划能否很好地展现当地的文化因素,影响着文化古镇复兴建设的成功与否。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枢纽,它内部空间设计的叙事性可以帮助观众在参观其陈列、展示时更加投入其中,从而真正去了解博物馆本身所想要呈现的文化和故事,加深人们对古镇的茶文化、地域故事的体验,并非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欣赏。

三、景观叙事概念下的羊楼洞青砖茶博物馆设计分析

所谓叙事就是运用叙事的相关手段,借助场所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将小镇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呈现出来,使观众在博物馆中参观时能够有一定的沉浸感,使当地居民能够从建构的场所中找到归属感。文中的物质要素通常包括人工的和自然两方面,如:广场、道路、雕塑等;非物质要素包括事件、故事、主题节日、风俗活动等。上述要素又可以概括归纳为物、场、事。物:是指原始的物象;场:指遗存的场所;事:指与之相关联的事件。这三者相交织的构成了景观叙事的框架[7]。下文将会从物、场、事三方面来对羊楼洞现有的叙事资源进行分析。

(一)物:跨越千年的制茶器具

首先是关于原始物体的利用,包括建筑、器皿、壁画等,原始物体的呈现与展出在每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原始的遗存物象是最能令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存在的,每一个展品都是一段真实的故事,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资源[8]

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的外形设计借鉴了当地茶砖厂的形象(如图1),并且结合当地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建筑外部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两层,墙面采用了砖砌的样式,色调以青灰色为主,在建筑物的装饰处采用了徽派建筑所特有的砖雕样式,明显是受到了当地明清时期“雷家大院”设计中浓重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馆内的展品以器皿为主,包括:玉器、紫砂壶和竹制茶壶等,制作精细、造型精巧无不体现出当时制作匠人的技艺高超。其中,不乏彩绘纹样的紫砂壶和雕刻精细的茶壶(如图2),它们的纹样多以自然风景、花草树木和当地的盛产的楠竹为主,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叙事讲述的体现。

除了博物馆内已经有的茶具展出外,青砖茶博物馆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茶。“川”字牌茶砖是羊楼洞茶砖的代表,不仅茶砖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川”字名字的由来也具有很强的叙事意义。“川”取海纳百川之意,又代表了财富似流水[9],巧合的是,羊楼洞古镇中的观音泉、石人泉、凉荫泉在“川”字茶砖出现以后竟也逐渐成为了“川”字的形象。但是对于“川”字牌茶砖的呈现,在博物馆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茶砖包装的展示(如图3),对茶砖品牌的由来也只是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如图4),其历史故事等更是只字未提,作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川”字茶砖文化,应该对它的由来、与古镇内三条泉水间的关联进行相应的叙事展示,比如构建叙事场景,或者将三条泉水的“川”字形象进行模型展示,再加上茶商的形象等,这样会比简单地进行茶砖包装展示和文字介绍更加引人入胜。

(二)场:承载情怀的茶马古道

其次是场所,包括广场、街道等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场所的营造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浸入式体验的,这些空间中的色彩、符号、形态等都隐喻着当时的历史故事,当这些元素都结合在一起时,当时场所的景象彷佛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历史下的真实情景。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中对当地能体现茶文化的代表性场所进行了梳理,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与物件的结合,构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空间,使观众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还原呈现出当时的历史场景。

博物馆二楼的场景采用了二维的壁画和三维的实物相结合的方式重现茶厂内的生产场景(如图5),主要表现的是厂内工人们在辛勤生产茶砖的景象。外部实物空间内的茶砖制作模具通过传送带逐渐过渡到墙面上的壁画之内,既是这个场景的中心产物也是二维与三维衔接的关键之处,墙壁上的壁畫中有许多正在工作的茶厂工人,他们进行着不同的工作俨然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通过精细的实物制作,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巧妙过渡和壁画绘制的还原性使得这个场景的营造极为真实,使观者彷佛真的置身于当时的茶厂生产车间内,有极强的沉浸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运用当代新媒体技术与叙事手法相结合营造的茶运码头场景重现也有一定的沉浸感(如图6)。这个叙事场景相比于前一个茶厂的场景在场景营造中增添了新媒体的元素,这个空间内的实物主要是码头的货运船,通过一些真实的集装箱从实物逐渐过渡到了二维平面中去,由于描绘的是当时运茶的码头场景,动态景象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新媒体技术添加的影像和声音成为了场景内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场景空间真正“活”了起来。不过,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好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而在这个场景中新媒体技术讲故事并不是十分完美:其一,影像的覆盖不够全面,导致了在二维场景内图像的风格不统一;其二,色调不一致,影像图像难以和实际场景内色调达到一致,致使观众沉浸感不强,难以真正浸入当时场景。

(三)事:经典故事的重现

直接赋予场所生命力的是事件,事件的研究对于场所的复兴具有实际的战略意义。这些事件不仅仅是指那些对城市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性事件,更包括能充分展现当地人文、风土人情的历史事件和中小型活动事件[10]。羊楼洞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地方故事、文化历史事件对当地建设规划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只有综合这些历史事件进行场所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而事件的营造需要一个好的主题设定,博物馆的空间营造也正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展开的。博物馆以“青砖茶”为名,意在指出博物馆是以青砖茶为主要的内容,这不仅意在唤起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记忆共鸣,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当地的历史和地方文化叙事。博物院的主题设定就可以围绕这一元素展开,当博物馆内部的事件展现和场景的营造交织在一起时,人们就获得了在地记忆、想象的延申,故事也由此展开。当地与茶有关的传说故事甚多,说明了茶与古镇、与人们的生活关联度很深。可有所欠缺的是当地博物馆中对青砖茶的由来、当地的传说故事等并没有过多的表现。

现在以特色文化IP故事来营造场景设计的潮流,各个行业都热衷于发掘、展现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简单地来说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内容,也就是作品改编的源头。如国内知名的方特主题公园就运用了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与主题公园的景观叙事相结合来营造逼真、好玩的场景。羊楼洞做为八千里古茶道的发源地,其特色的青砖茶文化具有独特的IP价值,如果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将当地青砖茶的发展历史、传说故事等进行整合,比如当地的“松峰茶”起源的传说故事,进行主题性的叙事景观表现,有助于打造地方特色性博物馆,丰富博物馆的地方叙事内容,也可以激发起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加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

提到以当地故事营造景观叙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自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叙事性,但是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在设计中应该按需分配,否则就会出现馆内场景内容过多而使观众分不清楚重点的现象。目前来看,羊楼洞青砖茶博物馆已经具有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叙事场景构建的意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叙事场景的关联性需要加强;展馆内各个场景之间没有很强的连续性,甚至于是断裂的;游客从一个场景转换至另一个场景时没有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单独的场景营造,“各讲各的故事”反而会将博物馆割裂成几个区域,丧失整体性;会使游客在体验到过程中无法有持续性的叙事体验,无法沉浸式的体会博物馆内的文化内涵,甚至会丧失掉博物馆营造的初衷——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的角色。

上述内容从物、场、事的角度出发对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的景观叙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并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策略,如:特有物质的创造性展示、IP场景的营造和主题性的叙事表现,通过叙事性理论进行设计,相信地方性文俗博物馆会构建出更加具有真实性、文化性和故事性的场景。

四、结语

本文以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为例分析了景观叙事理论在博物馆空间营造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得知,博物馆做为融合传统和现代的产物,如何设计展陈空间并且使其能够具有叙事性,让人们产生地方文化上归属感和认同感,及因故事的讲述带来的沉浸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而在叙事结构下的博物馆建设,才能够体现博物馆对地方文化的解读,对地方资源的发掘与运用。

当然,作为文化展示的博物馆建筑、展示设计中的叙事表达不能只沉浸于自己单一的故事建构中,从而脱离了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也不能伪造历史故事和叙事场景,需要依据当地文化的实际现状,综合性考虑,理性地表达文化内涵,积极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叙事性博物馆。

参考文献:

[1]Jenny Kidd. The Museum as Narrative Witness:Heritage Performance and the Production of narrative space,from Museum Making:Narratives,Achitectures,Exhibitions[M].Edited by Suzanne MacLeod,Laura Hourston Hanks & Jonathan Hale.Routledge,2012:81.

[2]张婉真.当代博物馆展览的叙事转向[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14.

[3]叶昱.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设计应用——以韩国历史博物馆为例[J].理论观察,2016(7):138-139.

[4]陈霖.城市认同叙事的展演空间——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8):49-66+127.

[5]波泰格,普灵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张楠,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6.

[6]陆绍明.景观叙事:解码海派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7.

[7]陆邵明.“物-场-事”:城市更新中码头遗产的保护再生框架研究[J].规划师,2010(9):109-114.

[8]陸邵明.场所叙事: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新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8-76.

[9]刘晓航.安化与羊楼洞:万里茶道上的两湖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9(6):40-43.

[10]刘乃芳.多样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1(12):36-40.

作者简介:

张欣宇,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乃芳,博士,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编辑:宋国栋